一生难以报答的恩情
吴伦林
清晨打开窗,秋雨绵绵,凉意驱散了多日的闷热烦躁,也让我得以静下心来,沉浸在悠远的回忆里。人生如旅,总有人以善意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于我而言,五十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老领导陆淑和给予我的恩情,足以温暖我往后的整个人生,也让我穷尽一生都难以报答。
張廷娟、陆淑和
那是1975年至1977年,我在局共青团筹备组工作,陆淑和是筹备组组长,也是我的直接领导。她与我父母年龄相仿,她讲话慢声细语,和蔼可亲,毫无架子——即使她的丈夫是咱省淮北盐务局长、党委书记、兼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她在团干队伍中依旧威望极高,凭的全是那份待人的真诚与亲和。我们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陆姨”,在他身边,工作上信任、学习上支持、生活上关怀,都让我感受到长辈的温暖。
1975年10月,我被下派到台南盐场红旗工区挂职锻炼。年轻的我浑身是劲,扒盐、推盐、挖土、撩沟,每一项基层工作都积极参与,团的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工区上下的认可。可那时的我太过粗心,身体虚弱、夜间盗汗,我只当是劳累所致,从未放在心上。
前排右一陆淑和,右二吴伦林
回机关后,陆姨很快发现了我的异常——咳嗽不止,人也日渐消瘦。她一遍遍催我去医院检查,我总说身体没问题,可她始终不放心。在她的反复劝说下,我才勉强去了局职工医院。好友王玉宝医生为我做了X光检查,结果让我惊呆了;我患上了严重肺结核,左肺上部有乒乓球大小溃烂形成的空洞,两肺均已感染,必须立刻住院长期治疗。
住院后,常规治疗持续了三个多月,每天输液十多个小时,病情却未见好转。传染科张主任说,病菌已有耐药性,控制起来难度很大。那时我才想起,在工区曾有位离世的年青肺结核患者接触过,吹过我携带那把军号,或许正是那时被传染。远在盐场圩下的父母帮不上忙,我只能寄希望于医生,心中满是无助。
更难的是,1978年春节临近,陆姨本就忙着家里家外的事,且即将调往市文化局,可她始终放心不下我。听说我的病情棘手,她四处打听,得知新药利福平或许有效,便决定在春节期间专程回南京购买。那时,没有高速与高铁,她乘坐长途公交沿着老公路颠簸过洪泽湖大堤十多个小时才抵达南京,最终托人找熟人为我带回了六瓶利福平。要知道,那时我月薪仅36元,这300元的药费,对我而言是笔巨款,而对即调离的她来说,这份为部下奔波的心意,更是远超常人所能做到的程度。后来药费报销遇阻,陆姨特别申请找分管局长特批,才得以解决。
后排右一:陆淑和,左二:吴伦林
我用了陆姨购买的利福平药,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很神奇。不仅病情得到了控制,而且两肺的病灶逐渐消失,肺部的空洞得到了吸收,缓慢地闭合,直到钙化痊愈。
五十年过去了,这段经历始终清晰如昨日。倘若没有陆姨的坚持与关怀,我不敢想象自已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她的恩情,如深海般辽阔,似高山般厚重,难以用言语尽述,更让我穷尽一生都无法报答。
如今,我依然时常想起陆姨,想对她说一句:“谢谢您,您的恩情我永远铭记。由衷地祝您健康、幸福、平安,长命百岁”。
人生旅途或许崎岖,但正因有了这样的恩情与温暖,我们才能走得更坚定,更有力量。而这份一生难以报答的恩情,也将永远在我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光。
2025年9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