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入魂
一一书写中与自己重逢
文/王平
春来,笔尖如新芽初破,轻点素纸,墨色如烟雨般晕开。那不只是墨,是心泉渗进时光的脉络里。世界忽然静了,只剩下心跳伴着窗外莺啼,一声、一声,与自己重逢。
认真书写,是一场四时更迭的修行。横如春水分枝,竖似修竹挺立,撇捺间仿佛秋叶离枝、冬雪斜飞——那些字,是我们心境的倒影。字的疏密,是人生的呼吸;笔画的起伏,是岁月的河床。古人说“字如其人”,王羲之的行云如春风拂柳,颜真卿的楷体似夏松巍巍,柳公权的骨力宛若秋霜铮铮,都在笔墨间照见魂灵的本色。
夏日墨浓,专注落笔时,奇妙之事悄然发生:我们在写字,字也在写我们。歪斜的笔画是心湖的涟漪,躁动不安;端正的结构是内心的亭台,安稳从容。这何尝不是一场与自己的春夏对谈?在笔与纸相触的瞬间,我们遇见了最真实的容颜。
苏轼《寒食帖》中那几笔枯墨,犹如秋风扫过的残荷,看似萧瑟,实则藏尽豁达与通透。当全心沉浸于墨香之中,便如入定一般——许多执念心结,在千遍描摹间如冬雪融化,清朗自来。原来写字如度四季,需有春生的空灵、夏长的丰盈、秋收的沉稳、冬藏的涵容。
数字时代,键盘如急速的夏雨,表情如飘落的秋叶,快而易逝。但若愿慢书一字,如等待一朵春花开、一片雪花落,便能重建与内心深处的连接。那些在纸端成形的墨迹,终将成为四季里的路标,引我们在纷扰世间,走回从容与笃定。
笔尖划过,不只是墨痕,更是心迹。在这喧嚣浮世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一段时光:让春墨、夏纸、秋字、冬意,带领我们与最初的自己,温柔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