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圆
作者:彭厚锋
故事梗概:
描写陕西咸阳耿氏祖孙四代秉承先祖耿秉保家卫国的家训,投身军营,建功立业,乃至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
人物简介:
祖父——耿青云,1938年出生,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军人,1962年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祖母——窦玉玲,1939年出生,陕西咸阳兴平镇某初中退休历史教师。
父亲——耿怀风,1961年出生,军人,1984年末在对越自卫还击战老山战役中牺牲。
母亲——李婉珠,1962年出生,陕西咸阳兴平镇粮食部门职工。
儿子——耿虎臣,遗腹子,1985年出生,本硕连读,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任海军装备部驻西安某研发部部长,大校。
儿媳——刘媛,1986年出生,某将军之女,原海军文工团员。
孙子——耿骞,2015年出生,陕西咸阳某军工企业幼儿园学生,初中学生。渴望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专业。
正文:月到中秋圆
(一)
2020年六一儿童节,西安某军工企业幼儿园,李婉珠开车带着婆婆窦奶奶来接孙子耿骞。老师正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最后一个小节目由耿骞朗诵唐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稚嫩的童音让窦奶奶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历史课堂,在给同学们讲“秦汉盛唐”。
放学铃声响了,耿骞第一个冲出教室,看到奶奶和太奶奶站在园门外,不等老师松手,一边喊着一边冲向太奶奶颤巍巍的怀抱,“太奶奶,这是老师奖给我的小红花。”
十月,81岁高龄的窦奶奶带着对孙辈、重孙辈的眷恋,平静的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对孙儿耿虎臣叮嘱:“你一定要带着全家,到新疆和田康瓦尔烈士陵园祭奠爷爷。”
(二)
时间回到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六日也是一个中秋,五十八的退休历史教师窦玉玲带着儿媳李婉珠,搭乘绿皮火车,转乘客车,摩的,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烈士陵园。山脚下金黄色的稻穗在山风的吹拂下,迎风摇曳,涌起温柔的稻浪,似在唱英雄的赞歌;熟透了的柿子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高低错落地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像在为烈士们点亮回家的路;山上苍松翠柏,修竹环抱,庄严肃穆。
这是她们第一次来祭奠耿怀风烈士。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终于见到了她们日夜思念的儿子、丈夫。婉珠细心地用清水擦净墓碑上的灰尘,窦奶奶摆上儿子爱吃的月饼、苹果,装上三柱清香点燃,倒上从家乡带来的苞谷酒,青烟袅袅,酒香四溢。望着儿子身着绿色军装的烤瓷相片,年轻的怀风仿佛走上前来,头上军帽上的红五星、衣领上的红领章熠熠生辉,照亮了周围的阴暗。
十三年前的1984年11月8日,儿子耿怀风在对越自卫还击收复老山的战役中英勇牺牲,永远地躺在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儿呀!娘对不起你呀,今天才和你媳妇儿来看你。你走时,你媳妇才怀孕五个月,你连自己的孩子虎臣都没有见到,我的儿呀!现才虎臣已经13岁了,正上初一,学习忙,不能来看你,让我带来了他亲自写的一封信,说要把思念烧给爸爸!没有见一面,亲自叫一声的爸爸!”
婉珠跪在墓碑前,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止不住地洒落。
“我的亲人呀!你来看看我们的儿子虎臣呀,他已经和你离开时长得一样高了!他说长大后也要向爸爸学习,报考军校,保卫祖国!”
“这是虎臣刚照的放大照片,笑起来和你一样,好看的酒窝、两颗洁白的虎牙!我带来你看一看。亲人呀!我守着奶奶和娃娃,眼晴都和娘一样快哭瞎了,见风流泪。不,我现在是高兴,你来看看我们娘俩吧!”微风拂过,松涛轻涌,仿佛是怀风在回应母亲和妻儿的深情呼唤。
“爸爸,虽然我没有见过你一面,但家里供着您的立功证书和照片,还有革命烈士的证书。我天天都能看见您,我脖子上挂着您托战友带回的子弹壳,上面有您亲手刻的和平鸽,还有您送回的北斗七星银五铢古钱。六年后,高中毕业,我想报考军校,和您、爷爷一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爸爸,您安息吧!今后我会常来看您的!”
婉珠将儿子虎臣写给爸爸的信展开,低声地念着,在墓碑前焚化。婆媳俩在墓前墓后清理杂草,累了就坐在旁边休息。留连了半天,太阳西下,残阳如血!婆媳俩互相搀扶着,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下山,回到旅社。
(三)
回到老家陕西咸阳兴平镇,窦奶奶和妈妈,向虎臣讲述了到麻栗坡给他爸爸扫墓的经过、沿途的所见所闻。虎臣缠着奶奶,要奶奶讲脖子上挂着的古钱背后的故事。
窦奶奶沉默了许久,仿佛历史千年的喟叹。
“这枚古钱是你爷爷耿青云生前带过的,1962年你爷爷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奋勇杀敌,中弹英勇牺牲。战友在你爷爷上衣口袋发现了一封遗书,和这枚古钱。瞩咐说如果牺牲了,务必请战友们将这枚古钱寄回陕西老家,并说这是耿氏先祖留传了几十代人的念想。”奶奶哽咽道。
“你爷爷是24岁牺牲的,是家中的老二,那时你爸爸才一岁。”
说着窦奶奶从一个老式樟木箱中翻出了爷爷耿青云的烈士证明书、和几枚军功章、纪念章,戴上老花镜,逐一抚摸。接过虎臣递过来的七星古钱,慢慢说到:
“你爸爸参军入伍时,我又亲手将它挂在你爸爸的脖子上……”
(四)
喝了几口水,奶奶又缓缓讲道:
“公元89年,东汉和帝永元元年秋七月,北匈奴犯我大汉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窦氏先祖大将军窦宪和你们耿姓先祖耿秉将军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共同出征,在稽落山与北单于作战,大破敌军,单于逃走。
窦将军与耿将军一路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今俄蒙交界处本察干湖),取得了重大胜利,斩杀北匈奴一万三千余人,至永元三年,前后有二十多万人来降!窦、耿两将军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史称‘燕然勒石’,名垂青史!据说这枚古钱就是汉和帝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功勋而铸造的银质纪念币。你看,正面从右到左铸有‘五铢’二字,背穿上铸有一个‘汉’字,穿下铸有北斗七星。意思是要后人不忘先祖的功绩,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下面的北斗七星就像是在星夜指引方向,追击匈奴逃兵!”
“我嫁给你爷爷时,爷爷作为作为信物送给了我,你爷爷出征时我又挂在你爷爷脖子上,保佑他建功立业。你爷爷牺牲后战友帮助寄回了家。你爸爸参军入伍时我又把它挂在你爸爸脖子上……,你爸爸在老山战役前连同8元津贴又寄回了家。孩子,要记得这是我们耿氏先祖的荣光!如今我把它挂在你的脖子上!记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虎臣听罢,似懂非懂……
十三年后,耿虎臣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分到海军总装备部驻西安某军工企业工作。29岁时才与刘媛结婚,次年生下耿骞。
(五)
2025年10月4日,又快到中秋节。秋意正浓,40岁的耿虎臣大校带着祖母的遗愿,携63岁的母亲李婉珠,妻子刘媛,10岁的儿子耿骞,从陕西咸阳出发到新疆南疆和田县康瓦尔烈士陵园为祖父耿青云扫墓,以完成祖母的心愿。
一个月前的9月3日,耿虎臣带着海军刚刚研制成功的某重型装备在北京天安门参加阅兵,军容严整!阅兵后受到了习主席的接见和嘉奖。
10月4日已近中秋,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乘着中华南方航空的一架波音737客机从西安咸阳机场出发,历经近15个小时的飞行,平安降落在新疆和田机场。机场出口处早早停着一辆军用丰田兰德酷路泽越野车,稍事休息,司机载着一家四口——烈士耿青云的遗属,历经9个小时,到达南疆和田康瓦尔烈士陵园。时间刚好是10月6日,一路走来,白云飘飘,秋高气爽,风景如画。偶尔从车边涌过洁白的羊群,腾起一阵风沙。
陵园工作人员带着虎臣大校一行来到烈士耿青云的墓前。虎臣从车上小心搀扶着母亲李婉珠,然后拿出一瓶茅台酒。妻子刘媛和儿子耿骞一起抱出两箱苹果,果盘,几大箱新鲜的黄菊,细心地摆在祖父耿青云碑前,并吩咐工作人员一同为其他牺牲的71位战友,逐一摆上一束菊花,一个苹果。
“爷爷,还有你的战友们,你们长眠在南疆昆仑山已经63年了。你们的功绩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如今,国家强盛,再也不是您们所处的哪个时代了,公路,铁路、高铁通了,电网通了;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无人机、机器狗、甚至激光武器、机器战士都有了,再也不需要用血肉之躯去冲锋陷阵,更不需要人挑肩扛炮弹、罐头食品去补给了!您放心,您和战友们的血不会白流!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会丢失!您的儿子,孙子,重孙都将担起保家卫国的重担!一定会弘扬我们耿氏先烈舍生取义,强军护国的家国情怀!……”
耿虎臣即兴发挥的感言,誓言如昆仑山脉一样厚重崇高!如雄伟的冰川一样壮观高洁!
耿骞也背诵了他新学会的毛主席诗词, “七律·呈父亲
近现代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六)
公元2033年9月8日,又是一个团圆的中秋。已是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大一新生的耿骞,和爸爸成了隔着时空的校友。原来哈工大,西工大都来源于哈军工,是名副其实的国防七子。这一次全家再次来到了麻栗坡为爷爷祭扫,共度中秋,已经成了耿家一个不变的传统。李奶奶巳经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爸爸耿虎臣已经是少将军衔,肩上两颗金星闪耀着光芒。耿骞是第一次来,非常激动。脖子上挂着爸爸送的七星银五铢,庄重地掏出自己代爸爸精心构思的祭文,大声地在墓碑前念了出来:
“维公元二0三三年中秋吉旦,岁在癸丑。儿虎臣伴母亲大人,携妻刘媛、爱子耿骞告慰父亲大人墓前。台湾已归,藏南已收,山河无恙,民族复兴!敬备鲜花薄酒,月饼香果于灵前,父其有灵,战友同至,尚飨!……”
耿骞也诵读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告慰先烈!
呈爷爷
投笔从戎志趣同,
强军卫国一路从。
燕然勒石乃吾志,
河山一统告祖翁!
(七)
抬头环视烈士陵园纪念馆前,在这阖家团聚的日子,为了不忘先烈,看:
麻栗坡中学的学生们正举着红旗,手捧鲜花,列着方队,一队队来为烈士们扫墓,献花,还有月饼!招展的红旗映红了青少年的脸庞,衬红了苍翠的青山,濛濛的细雨若有若无,是泪水又是思念,是喜悦更是祝福,烈士们安息吧!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你们是国家、民族的英雄!必将名垂千古!
礼毕,全家人同乘一辆路虎下山,已近黄昏,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清辉洒满大地,微风吹过,四野亮起满天灯火!……
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2025年9月13日于仙桃
【作者简介】
彭厚锋,男,仙桃九中高级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爱好红色收藏,曾在仙桃市举办过毛主席像章和红色票证展览,《湖北日报》、《仙桃日报》、仙桃电视台、仙桃网曾予以专题报道。系收藏协会会员。教育学会会员,市高考备考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质课比武壹等奖,德育论文一等奖,发表数学论文多篇。业余爱好文学,在《语文百关通》、《老乡问吧》、《中华大学语文网》发表诗文多篇。
请点击下面中秋有奖征文大赛公告
⬇
当代文艺“月满中秋·情系华夏”有奖征 文大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