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凯)
在当下这个机遇与挑战激烈碰撞、发展节奏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工作积极进取”早已超脱出单纯工作态度的范畴,演变成一种极为关键的职业素养和价值坚守。它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支撑,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驱动力。真正的积极进取,绝非表面的忙碌和冲动的蛮干,而是蕴含着强烈的使命感、清晰的方向感和高效的执行力。它要求我们将其融入思想深处,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具体可通过以下四个关键层面来践行和达成。
一、 精进不休,以持续学习夯实进取之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工作积极进取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履行工作职责所必备的过硬能力。当今时代,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过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随时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所以,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的责任和工作的常态,是维持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系统性学习,构建坚实理论体系。要深入钻研与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体系以及行业前沿动态。这意味着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要力求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搭建起系统、完整的知识架构。例如,一名金融从业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基本的金融交易操作,还需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理论以及最新的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知识。
实践性学习,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深入业务一线进行调研、参与复杂项目的运作、处理各类突发状况,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学习,形成“学习 - 实践 - 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模式。
前瞻性学习,提前应对未来挑战。积极进取的工作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眼光,主动学习那些可能对本行业、本领域产生影响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众多行业的广泛应用,提前了解和学习这些技术,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抢占先机,始终保持领先优势,避免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持续学习的过程,就是为“积极进取”积累能量、磨砺武器的过程。倘若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作为支撑,所谓的“进取”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 胸怀全局,以战略导向校准进取之向
积极进取绝不能是毫无方向的盲目努力。一旦方向出现偏差,越是“进取”,可能离目标越远,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必须为工作赋予明确的价值导向,将本职工作与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深刻领会国家战略。要主动关注和学习国家及地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导向和战略布局,如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思考自身工作在这些重大战略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我为何而工作”“我的工作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怎样的价值”。一名基层教师,其看似平凡的教学工作,实则是为国家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重要基石;一名科技研发人员的技术突破,可能会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秉持“工作为民”的理念,将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中去。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最终应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给群众带来了便利,还是增添了麻烦?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应当成为我们检验工作方向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当个人工作与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时,工作就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生活来源的手段,而会升华为一项充满价值和尊严的伟大事业。这种紧密结合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持久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促使我们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创新和创造。
这种以战略为导向的进取理念,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精准的“导航系统”,确保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能有的放矢,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迈进。
三、 不忘初心,以服务宗旨升华进取之魂
对工作积极进取的最高境界,是将其内化为一种服务人民的神圣使命感和坚定的宗旨意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每一项工作,无论看似多么平凡微小,都是社会庞大运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的运转,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认识工作的社会价值。一个普通的快递员,其辛勤奔波保障了商品的流通和人们生活的便利;一名医护人员,肩负着守护生命健康、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一名社区志愿者,用爱心和奉献维护着社区的和谐与安宁。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只有深刻认识到这种价值,我们才能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工作的敬畏之情和热爱之意。
践行“服务人民”的宗旨。要将“服务”二字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谦逊、热情的态度,畅通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从传统的“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从被动等待群众诉求转变为主动了解群众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自觉意识,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担当精神。
追求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效。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衡量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准,在于是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是降低了群众的生活成本?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始终以这些问题为指引,我们的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这种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进取精神,是工作积极进取的灵魂所在。它赋予工作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和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四、 知行合一,以全程管控践行进取之行
“积极进取”最终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和工作成果上。它必须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尽善尽美。
事前充分准备(未雨绸缪)。这是积极进取的起点。在接到工作任务后,不要急于动手,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和准备。包括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资源、制定应急预案等。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和反复,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事中扎实推进(稳扎稳打)。这是积极进取的关键阶段。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全身心的投入,严格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操作,注重每一个细节和工作质量。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担当,不推诿、不退缩,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个过程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事后总结提升(精益求精)。这是积极进取的重要检验环节。工作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整个工作流程的结束。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复盘总结,对工作成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其次,要确保工作成果能够高效地惠及于民,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最后,要建立长效的维护和反馈机制,持续跟踪工作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对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
贯穿全程的自我监督和反思,是确保积极进取精神得以有效落实的核心机制。我们要时刻反问自己:是否已经竭尽全力?是否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自我鞭策和激励,才能将“积极进取”从一种外在要求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格。
在新时代做到对工作积极进取,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自我提升和实践过程。它要求我们以持续学习为手段锻造过硬本领,以战略导向为指引把握正确方向,以服务宗旨为核心铸就精神灵魂,最终通过全程管控的扎实行动,将进取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民生福祉。这是一条从“小我”迈向“大我”的成长与升华之路。当每一位工作者都能积极践行这种进取精神时,必将汇聚成推动国家繁荣昌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强大力量,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时代篇章。
202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