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步
顯然(韦俊如)
久坐办公室,很少有时间运动。因而常于工作之余外出家门,走走田间,地头,农庄,小桥,溪边。或透风观景;或思考自然。在渐渐地养成这个习惯后突然发现,原来散步是有许多益利的。比如可以对话大自然;可以怡情大自然;更可以读懂自我;更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及品位。
“散步”是走的寓义范畴,但千万别将其与“走路”搅和一起。虽然两者都是在运动,可“走路”是讲求路程的,速度的;而“散步”也有路程,但其可长可短,灵活性强,不摆于凸显位置;且不为目的,不急于速度。因而人们便将“散步”归为自然类,“走路”则看作是强化类的。
人生是一个生命体的路程。但不能以“走路”来对待它,倘若坚持这种做法,这段路程会显得很短很短的;可一旦改为“散步”,那这段路会感到长一些,至少心态会平和一些,会把好和谐因素去面对各种刺激事或刺激物,以致使其顺乎自然,或接近自然,突出韧性美。
有研究兽医的专家作过实验,将两头同龄且身体一样健壮的母猪分别圈在仅隔一堵墙的栏里;在接近它们发情期时,把一头公猪牵到其中一头母猪的栏前,待公母猪目面后,便将公猪牵走。这样来回三天的人为式“调情”,结果,这头母猪发情了;而另一头未见过公猪的母猪的发情期却整整地迟了一个礼拜;后来,两头母猪都分别产下了一窝猪仔,但那提前发情的猪仔没有自然发情的有润色和壮实。顺而承认,自然存在的与刺激存在的生命体是有着质性区别的。
万事类依。可见,“散步”的自然类与“走路”的强化类是存在着不同情态与不同层面的。“散步”偏于柔和,而“走路”则重于刺激。当我们翻起一些名人如甘地、卢梭、托尔斯泰、朱自清的赞美散步诗文及其散步故事时,就会明白了这些理儿。
我喜欢散步,是一种心灵需求与身体需要。我不效仿谁,也没有散步故事。可我觉得散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灵宁静的追求;一种亲近自然的情趣和一种净化自我的品位。
沐夕阳,披余晖,漫步于地头野径,极目四处;山水相系,草木含情,这是何等的享受。当走过菜地,那彩蝶、蜜蜂于花丛中来回飞舞;当路过溪边,那活泼的鱼虾在水中自由地嬉戏……于是也甩甩手,踢踢腿,伸展伸展身腰;一天的劳累无影无踪,呼吸畅了,筋骨活了,是多么的惬意。节假日携家小踏荒山,走农家;看到农家新修建的饮水渠道极有特色,小儿使犟坚持追塑到水源处。虽然很累,却突然读懂了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优美诗句。所以觉得收获不少;那过程就是天伦之乐的自然流露与写意,而这一切尽在不言中。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柔和地铺洒大地;大地一片宁静。这时候散步更能让人读懂心境。月明星亮风爽会让你懂得烦燥的多余与伤神的不该;连白天的尘世喧嚣以及那人间繁杂都会不翼而飞;都会荡然无存。
此时,没有噪音,没有流言,没有恶毒的诽谤,没有变态的嫉妒,没有冷笑,没有暗箭,没有扭捏的谦恭,没有作呕的吹捧。它让你心境宁净,使你淡泊,躯赶不安;消除浮躁。它教会你走出迷惘,远离争夺。
此时,四周宁静,它不需任何言语;它不需作何种表态,它静静地告诉你幸福的源泉,未来的美好,和谐的滋味……看似宁静却不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散步如婴儿,需要呵护,读懂季节;读懂情趣。春,乍暖还寒,到处花儿烂漫;蝶蜂飞舞;鸟儿啁啾;这是一个生命涌动的季节。夏,蝉咏律,蛙吟诗;连萤火虫都在打着灯笼去相伴;如果呆在家里只能流着闷汗。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秋,稻果流香;丰收的喜悦都写在农家人的脸上;这是一个甜美的季节。冬,寒风刺骨,全身棉装;悠然慢步,周身自有一股热量,这是一个深思的季节。
下雨天,也是散步的好光景。雨水冲刷整个世界,把一切尘埃及污秽洗涤;经得起考验的花草,娇艳的更加绚丽多彩;绿的更加直逼眼帘,在风雨中摇曳跳跃,婀娜多姿。雨让人读懂纯粹,心态趋向平缓、舒畅;同时让灵魂得以净化,铸就一个圣洁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
柏格林说:“像思想家那样行动,像行动家那样思想”。这是散步的境界与收获,你会散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