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扮女装演出抒怀(折腰体·新声韵)
文/葛以云
尘世犹如大舞台,不同角色演出来。
否则终身跑龙套,光阴虚度叹悲哀。
2025.9.12
注:作者从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即登上舞台表演快板、相声、小品、演唱,笛子独奏等节目。1976年10月参加银行工作至光荣退休前,充分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登上县内外舞台,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才艺。1992年,时任泗阳县来安信用社主任,应系统上级领导特别指定,与原泗阳县淮海剧团著名演员张永泰合作,男扮女装表演《夫妻俩》小品,参加单位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近日,作者翻出了收藏长久的此幅舞台剧照,唤醒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因此,特作折腰体诗一首,勉励自己继续努力,奋发进取,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葛以云,江苏泗阳人。现任中国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词》月刊副社长;国家一级刊物《金融周刊》记者。多年来,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报道600余篇,诗词歌赋300余首。歌曲代表作《信贷员之歌》于2020年12刊登在由中国文联主管、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权威刊物《歌曲》上。
葛以云作词歌曲《最美运河在泗阳》
《男扮女装演出抒怀》赏读:人生舞台的真我绽放
文/怀梦草
葛以云先生的这首七绝,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尘世犹如大舞台,不同角色演出来”的开篇,既是作者艺术生涯的写照,更是其对人生境遇的透彻感悟。作为一位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却始终心怀艺术热忱的践行者,葛先生的诗作与其说是在追忆一次特殊的演出经历,不如说是在总结自己用艺术点亮人生的独特体悟。
从诗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自幼便与舞台结缘,快板、相声、小品、演唱、笛子独奏等多才多艺的表现形式,勾勒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文艺工作者形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那次男扮女装的演出——作为信用社主任,应行长要求登台反串,这个细节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在严谨的金融工作与洒脱的艺术表演之间,在行政身份与舞台角色之间,葛先生完美实现了不同人生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而是对生命多维度的积极探索。
“折腰体”,是格律诗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传统七绝要求第二联与第三联严格遵循“粘对”规则,而折腰体故意在第三句打破平仄相粘的规则,如同微微弯腰般形成独特的节奏变化。葛先生这首诗的第三句“否则终身跑龙套”与第二句“不同角色演出来”之间正是如此,通过有意识的“失粘”,使诗意在转折处更显警策之力。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与诗中倡导的“突破固定角色”的主旨形成了巧妙呼应。
而“新声韵”的运用,则体现了古典诗词与现代语言的融合。传统诗韵基于古代语音系统,而新声韵则以现代普通话读音为标准,让当代读者更能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比如本诗中“台”、“来”、“套”、“哀”的押韵,用普通话读来朗朗上口,消除了古今音变造成的隔阂,使诗歌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体验。
诗的后半部“否则终身跑龙套,光阴虚度叹悲哀”,看似直白却蕴含深意。这与作者致仕后的生活选择形成鲜明对照——退休后的葛先生没有安于闲适,而是继续“热心公益,奉献社会”,这种生命态度正是对“不跑龙套”的最佳诠释。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生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选择做生活的主角,而不是被动地“跑龙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翻看旧照之际。一张男扮女装的剧照,唤醒的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在金融与艺术、男性与女性、工作与爱好这些看似对立的范畴之间,葛先生看到了更深层的统一性:所有这些“角色”都是完整生命的组成部分,勇于尝试不同角色,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在于其展现的生命姿态:无论是在银行工作的数十年,还是退休后的公益之路,抑或是舞台上的精彩瞬间,葛以云先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与主动。这种精神超越了具体的职业身份和年龄阶段,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启示——在这个名为“世界”的大舞台上,我们或许无法选择所有角色,但永远可以选择如何演绎属于自己的戏份。
读这首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金融工作者,一位退休不褪色的社会奉献者,更是一个永远认真对待生命、努力扮演好每个角色的鲜活灵魂。这或许就是葛以云先生通过这首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人生如戏,但求演得尽心;岁月如歌,贵在唱得真实。
2025.9.13 西竹滩
《成子湖诗刊》2025年8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