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永成
近年来,在全国教育改革大潮中,鄂托克旗犹如一匹矫健的黑马,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上脱颖而出,昂首嘶鸣,迅速成长为万众瞩目的教育“新星”。
2023到2024年,鄂托克旗教体局局长石永峰、副局长彭志宏等人先后亮相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百县千校万师计划”论坛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分享鄂托克旗教育改革的经验;全国区域性教育盛会“黄河流域县中发展研讨会”和“初中课改名校精品课全国巡展”在鄂托克旗成功举办,吸引了20多个省市600余位教育同仁前来观摩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纷纷深度报道鄂托克旗教育改革成果,宣传推广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功实践;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清华大学附中原校长王殿军教授等教育界权威专家对鄂托克旗的教育改革赞誉有加……

2024年11月25日-26日,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在重庆举办,来自全国各地2000余名教育界专家、学者和相关单位参加论坛。 石永峰局长在“建设教育强国 区域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局长论坛中交流发言。

2024年10月18日,石永峰局长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县千校万师计划”县域教育局长论坛上作题为《鄂托克旗县域教育生态改革与治理》主题报告。

2024年11月29日,彭志宏副局长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以《聚焦高中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为题,分享了鄂托克旗在高中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8月20日,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黄河流域县中发展研讨会”在鄂托克旗盛大开幕。

2024年6月1日,由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初中课改名校精品课全国巡展”大型公益系列活动在鄂托克旗乌兰镇中学举行。
鄂托克,蒙语的意思是“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的行政建制,称千户。人们很难想象,仅仅5年前,这个地广人稀、只有16.8万人的“鄂托克”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甚至有许多人连它的名字都说不准确。由于这里资源丰富,盛产“羊(羊绒)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当地经济发展迅速(2023年跻身中国经济百强县)。但令人尴尬的是,它的教育却一直停滞不前。因为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不断流向中心城市,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当地人都以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为荣,并且形成恶性循环。然而,到了2024年,全旗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激增1088名,小升初报名总人数增加了22.5%,近百名旗外学生开始回流……鄂托克不仅成为“县域教育振兴”的典范,甚至信心满满,要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鄂托克方案”。
那么,鄂托克教育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后来居上呢?作为鄂托克教育改革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我们认为有三点经验值得与大家分享。
一、行政支持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鄂托克教育能够浴火重生,离不开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教体局的真抓实干。
2021年1月,曾经当过小学教师、担任过鄂尔多斯市教育局长的高怀京出任鄂托克旗委书记。他不仅是抓经济的高手,而且是搞教育的行家里手。为了从根本上破解鄂托克的教育困境,他把旗委常委会和旗委书记专题会开到教体局,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定了“一心一意办好鄂托克教育”的指导方针,并且提出了“两年夯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六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一目标成为近年来鄂托克教育发展的定海神针。随后,全旗党政部门齐心协力,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三年时间里,旗委书记、旗长先后调研教育30余次,旗政府常务会议和旗长办公会议研究教育工作20次,解决教育事项59件。旗财政两年投入21.79亿元,用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组织旗内企业捐资2亿多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全面提高教师津贴水平和奖励力度。这些重大举措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如此,鄂托克旗还建立了旗领导包联学校机制,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鄂托克旗第二小学操场的改造扩建,乌兰镇中学的宿舍翻修、综合楼和风雨操场建设都是在高书记亲自督办下完成的。这些举措在全国都是罕见的。二小校长陈志军、乌兰镇中学校长徐斌每提及此,都对高怀京书记赞不绝口。

2021年3月8日,高怀京书记到乌兰镇中学调研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学校办学情况。

2024年11月21日,高怀京书记陪同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树林一行到乌兰镇中学调研。
教体局在推动教育改革方面更是大刀阔斧,不遗余力。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2021年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118”工程,2022年被定为全旗“教师队伍建设年”,2023年开始实施“十百千”强师工程,通过全员培训,扶优汰劣,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聘请顾明远先生担任鄂托克教育总顾问,聘请王殿军校长担任鄂托克教育总督学;同时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广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特别是在2023年斥资3亿元,推动旗高级中学与清华大学开展战略合作,聘请清华大学教授余京智担任总校长,聘请25名清华、北大优秀毕业生担任实验班任课教师,这一大手笔在全自治区都史无前例。为了推动新课改,教体局将2024年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年”,先后出台了《高效课堂规范化管理要求》《鄂托克旗好课堂评价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合作,这个地广人稀、只有16.8万人的“鄂托克”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甚至有许多人连它的名字都说不准确,发现培养体、音、美方面有天赋的学生,真正实现了“五育”并举。
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在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与乌兰镇中学、桃力民小学合作推进课改过程中,教体局立场鲜明,鼎力支持,不仅没有削减经费预算,而且要求学校连做三年,为全旗课改树立榜样。石永峰局长、彭志宏副局长先后数次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不远千里,莅临西安、深圳等地,参加两校课改总结会和课改研讨会。为了解决两校课改当中遇到的难题,经常废寝忘食,与专家和两校领导班子一起研讨解决方案。2024年2月寒假,为了解决乌兰镇中学课改推进乏力的问题,我们在西安组织召开了“鄂托克旗课改研讨会”。石永峰局长、彭志宏副局长亲临参加。石局长在了解问题的症结后指出,乌兰镇中学课改不单是一个学校的课改,而且事关全旗“二三五六”计划的推进,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不换思想就换人。11:40讲完话,他顾不上吃午饭,又直奔机场,赶往北京公干。会后,乌兰镇中学党支部书记吴军说,此次会议堪称乌兰镇中学课改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学校课改面貌焕然一新。2025年1月寒假,“桃力民小学课改总结会暨小学课改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石永峰局长、彭志宏副局长再度全程参与,认真倾听专家意见,为学校课改问诊把脉,指明方向。会议一直开到下午两点结束,才去吃饭。2025年4月,在深圳参加“全国课改名校精品课暨‘数智课堂’展示活动”期间,彭志宏副局长利用晚上时间和我们一起在宾馆研究桃力民小学课改当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王芸校长出谋划策,一直讨论到凌晨一点多才休息。虽时过境迁,但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2024年2月1日至2日,鄂托克旗课改研讨会在西安市西京初级中学召开,对乌兰镇中学一年来的课改进行系统总结。石永峰局长,彭志宏副局长亲临指导。

2025年1月21日,桃力民小学课改总结会暨小学课改研讨会在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召开。石永峰局长,彭志宏副局长亲临指导。
二、“课堂革命”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自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国内大多数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各地原来的传统名校)都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课标与教材的改革,因此将工作重心放到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上。结果导致课改多年,以满堂灌为主的传统课堂仍旧在中小学占据主导地位。鄂托克旗也不例外。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2017年9月8日,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提出了“掀起‘课堂革命’”的号召,并正式写入教育部文件。2019年1月,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从课程改革到“课堂革命”,再到高效课堂,陈部长已经为全国课改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也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他甚至断言,21世纪就是“课堂革命”的世纪。202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这是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颁布的第四个关于课改的文件,它表明课改的重心已经从课程改革转向教学改革。由此可见,课堂改革、“课堂革命”就是课改的核心,同样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但是,时至今日,国内教育界对“课堂革命”的内涵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课堂革命”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2003年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提出,后经钟启泉教授译介传入中国的。因此,如果追根溯源,我们还得从佐藤学那里探寻“课堂革命”的本意。佐藤学经过30多年的研究发现,“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的革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二)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三)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四)学校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们作为教学实践专家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所在。如果把这四点归纳为一点,那就是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美国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指出,合作学习就是把小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所谓“课堂革命”,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其主要特征就是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由此可见,中国今天推动“课堂革命”,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取而代之。只要做到这一点,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要求和倡导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情境化、项目化学习,多学科融合学习,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辅助课堂教学等诸多问题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宣传和推广工作。根据多年实践,我们发现,“课堂革命”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尽管如此,国内的“课堂革命”依旧步履维艰。我们在推动鄂托克课改过程中,对此更是深有感触。
几年来,我们在鄂托克遭遇的最大阻力就是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教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只要老师讲完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因此,在课改初期,不少教师抱着怀疑、观望态度,完全凭经验进行教学。甚至有部分教师,当专家在观课过程中发现并指出其问题时,要么自以为是,拒绝接受专家的批评意见;要么直接撂挑子,让专家来上课;要么认为专家是故意找事,和专家争吵。还有个别领导,不仅不能示范引领,而且公开袒护消极抵制课改的教师。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导致教师执行力大打折扣,课改推进缓慢,各种课型实操效果欠佳,尤其是评价落实不到位,不能够持之以恒,没有真正起到以评促改的作用。有专家直言不讳,我们几年来的课改就是不断的与老师的传统理念和固有经验做斗争的过程。
为了解决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改变培训形式,摒弃原来的报告式培训,采用体验式培训,让老师在做中学,亲自感受和体会高效课堂流程、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和课堂评价的方法。第二,通过专家驻校指导,深入学科,挨个手把手的帮助老师解决课堂实操中遇到的问题,让老师在实践中体验和成长。第三,组织老师到课改名校观摩学习,亲身感受体验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成效,增强课改信心。第四,邀请课改名校教师来校上示范课,或者同课异构,陪伴老师成长。第五,培养本校课改骨干教师,让他们先行一步,给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带动全校教师发展。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还组织了课改骨干教师评级活动,并纳入教师综合评价,与评优晋级挂钩;建立学校领导、中层领导和学科组三级巡课制;以赛促改,通过为“初中课改名校精品课全国巡展”选拔教师,督促课改步伐缓慢的老师积极行动起来。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课改成效的显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们课改信心倍增,高效课堂流程操作更加娴熟,并形成学校特色。同时,涌现乔海明、张佳欣、杨牡丹、邢利军等一批学科课改骨干教师。学校教学面貌大为改观。

2024年7月14日,鄂托克旗新时代校园长核心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在西安举办。陕西师大宋永成教授应邀做《新课改十大理论》报告。报告采用体验式培训,校长园长参与热情高涨。

2024年12月23日,著名数字化课改专家、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刘春明老师在乌兰镇中学上数字化课改示范课。

2023年11月13-14日,乌兰镇中学徐斌校长、吴军书记一行10人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杜郎口实验学校跟岗学习,与全国著名课改专家、原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座谈交流。

2025年3月,乌兰镇中学徐斌校长一行到全国课改名校河南省封丘县建勋学校观摩学习。
2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是按照国家要求认真推动课改的学校,其教育教学质量均可得到全面提高。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陕西省宜川中学、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等课改名校历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两年来在乌兰镇中学的课改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中考,乌兰镇中学已经摘掉了薄弱校的帽子,七门考试学科平均分跃居全旗第一,多项指标位列全市初中校前列。
乌兰镇中学的成绩不仅证明了“课堂革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样也给教体局的决策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佐证,推动了全旗“二三五六”计划的落实。
三、专家指导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障
迄今为止,课改已经实施25年。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课改名校和课改示范区。它们不仅提供了不同学段、不同特色的课改模式,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课改专家。因此,对今天希望推动课改的学校和区域而言,如果还要摸石头过河,不仅会造成时间、人力和物力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半途夭折。最明智、最可靠的做法,就是向课改名校学习,引进专家和资源。鄂托克旗教体局给乌兰镇中学和桃力民小学选择的就是这条路。
为了确保两校课改顺利实施,我们在前期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组建了一支专业素养高、实战经验丰富的课改专家团队,并且按照“第一步转变观念,第二步植入方法,第三步建构文化,第四步形成信仰”的整体方略,制定了详细的课改实施方案。
在课改专家构成方面,我们的团队包括大学教授,中小学一线校长和名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媒体记者。所有专家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教师理念转变;有人负责高效课堂流程设计、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和课堂评价标准;有人负责上示范课;有人负责学生自主管理;有人负责脑科学;有人负责教育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与课改的深度融合;有人负责在媒体上宣传推广。

2024年3月8日,宋永成教授给桃力民小学全体教师做《新课改:从理论到实践》专题报告。

2024年2月25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蒋永升校长、李德祥主任等人在乌兰镇中学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2023年10月24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正高级教师申爱华副校长在乌兰镇中学诊断指导学校课改。

2025年4月21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西安市经开第二学校课改名师数学南娟娟、薛立立、何涛等人到乌兰镇中学开展学科思维导图专题培训。

2024年3月,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专家指导桃力民小学教师进行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培训。

2024年9月27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正高级教师孙铁龙校长到桃力民小学诊断指导课改工作。
在课改培训方面,我们不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培训方式,而且特别加大了对学生的培训力度。每次培训之前,我们都会与校方协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指导专家撰写反馈报告,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这些培训把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驻校专家对每个教师的听课指导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并且籍此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课改骨干教师,解决了学校课改长远发展问题。
目前,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在吸收全国课改名校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创立了一套普适性的课改模式(如上图)。我们把高效课堂简化整合为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大系统。自主管理是自主学习的保障,自主学习是自主管理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一模式可以用来指导、诊断、评价任何一个学校和区域的课改。
学校情况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任何课改模式的植入都必须根据校情,灵活运用。在推动鄂托克旗课改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把学校前期的课改基础推倒重来,而是对乌兰镇中学原有的“五自育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和“导学型自主高效课堂”进行补充完善,把学生自主管理融入到桃力民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的学校文化当中,并且让这一文化体系变得更加完美,特色更加鲜明,在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2024年6月1日,“初中课改名校精品课全国巡展”大型公益系列活动在乌兰镇中学举行。乌兰镇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吴军作《五自育人之创建导学型自主高效课堂》的经验分享。

2025年4月14日,“全国课改名校精品课暨‘数智课堂’展示活动”在深圳市罗湖区水田小学隆重举行。桃力民小学王芸校长在大会上分享学校课改成果。
近年来,鄂托克旗为了全面推进课改,引进了不少专家团队。其中包括上海冯恩洪校长的“中国好课堂”团队,还有一批来自北京、陕西、内蒙古等地高校的课改团队。这些团队不仅弥补了鄂托克旗原来在体、音、美课改方面的漏洞和短板,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许多鄂托克学子在各种全国竞赛中荣获大奖,有不少学校入选全国科技教育试点学校、足球特色学校,甚至登上中央音乐学院舞台,特别是中考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并且跃居全市前列。由于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鄂托克学子选择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市和外省的学生前来求学。这无疑是全旗2.5万名学子的福音。

2025年4月,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晓京为鄂托克旗一中学子们授课。

2022年8月3日上午,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新时代校园长核心领导力提升暑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西安成功举行。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李贵安教授授予鄂托克旗“陕西师大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课堂创新实践基地”牌子。

2024年1月2日至3日,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秘书长李小曼一行5人莅临鄂托克旗,调研指导全旗音乐教学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4月9日至10日,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左伟一行6人到鄂托克旗实地调研指导全旗体育教学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2024年5月7日,由内蒙古足球协会主办的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暨中国青少年联赛(内蒙古赛区)俱乐部赛在呼和浩特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举行,鄂托克旗共派出三支代表队参加,在U9-10混合组的比赛中勇夺冠军!在男子U11-12的比赛中荣获亚军!在U11-12女子组的比赛中荣获季军!

2025年7月13日,桃力民小学五年级一班郭怡鑫同学和五年级四班欧日妮同学赴北京参加“青芽杯”国际青少儿艺术融合峰会艺术成果展总展演,双双斩获小学E组特金奖。

今天的鄂托克,已经通过教育改革蹚出了一条“县域教育振兴”之路,并且反哺助推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尽管它并非完美无缺,还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但是,我们有信心期待,“鄂托克教育”能够作为西部范例、县域典型,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鄂托克经验”。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本文刊发于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2025年8月刊第5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