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难免有些寂寞、惆怅,给自己寻找点"乐子"倒是一个排解的好办法。我在读书、看报、写文章之余,又增添了一个爱好一捡石头。
推本溯源,石头曾是我们童年的伴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海西州大柴旦读书。经历了三年生活困难时期,小伙伴们能吃上白面馒头了,学校给我们增加了晚自习。每晚放学的路上,男孩们从口袋或是书包里,掏出平时在戈壁滩上捡的打火石,总好比试一番。女孩们也喜欢凑过来看热闹,看谁打出的火花多,比谁打得火花大。小小的火花石居然给我们那么多欢乐,至今还令人难以忘怀。石头与人也能生情。我这辈子在轻工行业干了18年,又在建筑行业干了20多年。这后续的人生之路,我算是与石子结了缘。无论是在构件厂、还是在工程处,我们生产的每一天总离不开石子。被冲洗过的石子从高处的输送带顶端唰唰的落下,那颗颗石子闪烁着如宝石般的光泽。在我们建筑工人的手里,用它和水泥制成了大型屋面板、牛腿柱和方桩。运到沸腾的工地上,建起了座座高楼大厦、车间厂房。在建设新青海的征程中,倾注了我们几代建筑工人的情与爱。我喜爱石子的质朴无华、无私奉献,那不正是我们建筑工人的高尚情操吗?
追求美是一种幸福。退休后,我在一家建筑公司任职,时常往州县招标中心和工地上跑。利用闲暇的时光,我在戈壁滩上、河道里寻寻觅觅,求美如同求爱。心诚则灵。偶得一石,真让人心花怒放。每次回到西宁的家中,我把它们美美的洗涤一番,在石头背面标出它的产地。从整体的认识,再到局部的"质、形、色、纹、象、意"的判断,我寻诗句、翻石谱、查辞典,为给这些石头"宝宝"取个好名字而飞思畅想。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每逢亲朋好友来访,我们翻看老照片共话青春的岁月。在品茶饮酒之中,他们观赏我新捡的石头。当我端出一盆清水,把"宝贝们"往水里一放,倾刻间,那五彩斑斓的石子,仿佛把清水都染成了彩色。看着他们的惊奇的目光,爱不释手的神情,别有一番"石美人乐,以石作乐"的情趣。
尽管我的石头"宝宝"赏石小品,与奇石界行家手里的石头难以媲美,但就是这些"下里巴人"的小物件,却把我带入那精彩纷呈、博大精深赏石文化的原野。我相信自己的写作和采石,一定会有更新更有趣的收获。
作者简介:
程鵬,笔名:沙中柳,1949年5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原青海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党委工作部长,高级政工师。中华诗词学会、青海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人联谊会名誉会长。2015年9月,诗词《春到西宁》荣获首届全国诗词名家神州行(苏州)特等奖。2016年被授予“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称号。2017年11月荣获第三届全国诗词名家神州行(福州)优秀诗词家称号。2020年9月诗词《好官尕布龙》荣获第六届世界杯一等奖。2023年4月荣获第十九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金奖。2024年4月荣获第九届诗词世界杯大赛特等奖。2016年4月散文《玉树行色》荣获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荣获中华散曲《白雀奖》三等奖。著有个人诗文集《清清麒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