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1984年邓颖超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时的亲笔题文】
牡丹江的盛夏,是一幅泼洒着生命张力的画卷。在这奔腾的江水之畔,一座白色的“八女投江”烈士群雕静静矗立,雕像上的女战士们仿佛正迎江远眺,与生机勃勃的山河遥遥相望。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目光所及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幅照片,都将记者拉回到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岁月。80多年前,八位抗联女战士在乌斯浑河畔展现的无畏勇气,坚定信念,早已随着牡丹江的涛声,在这片土地上激荡成永恒的回响。
——无畏敌寇 毅然投江——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八位抗联女战士,跟随东北抗联第二路军西征部队转战数月后计划渡河。由于天气寒冷,部队点起篝火取暖时,被当的日伪特务发现,密报日本警卫队,警卫队率千余人日伪军悄悄包围了抗联部队,为了掩护大多数战友突围,八位女战士毅然开枪吸引敌人火力,当大部队准备对其进行营救的时候,她们却对大部队齐声高喊:“战友们,冲出去,保守手中的枪,抗日到底!”“当时八位女战士在敌人侧后方,敌人并没有发现她们,但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她们在敌人的背后开枪,吸引了敌人火力,以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保护了大部队顺利突出重围”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管理科工作人员苏亮说。
战友们冲出去了,八位女战士却弹尽粮绝,她们挽起重伤的、挽紧轻伤的,毅然踏入凶猛暴烈的乌斯浑河之中,“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呐喊化作穿透时空的精神火炬,照亮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投笔从戎 奔赴战场——
冷云是八位女战士所在妇女团的指导员。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抗联。据苏亮介绍,冷云原名郑志民,出生在佳木斯桦川县一个殷实的家庭,早年考取了桦川县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认识了进步教师董仙桥。为了保护家人不被迫害,郑志民以私奔的名义离开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改名冷云,取自诗句“冷云虚水石,水天一色中”以寄托她一心报国的革命信仰。西征前冷云的丈夫刚刚壮烈牺牲,她强忍失去至亲的巨大悲痛,将仅两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了当地的朝鲜族夫妇,带着国仇家恨奔赴战场,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党组织曾四处寻找冷云的孩子,却终未得见。冷云的侄孙郑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冷云的女儿至今未寻回,是家族中的一大憾事。
——民族气节 激励后人——
在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的展台里,有件 意义非凡的革命文物。1984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得知牡丹江人民要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八位女烈士树立雕像,激动不已,亲笔写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八女投江。
这幅由邓颖超题写的碑文原件,在纪念馆里静静的存放了41年,它被誉为八女投江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岁月荏苒,烽火已息,但八女投江的故事从未远去,每天仍有无数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在史料与实物中重温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
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宣教科科长胡尧说,“馆内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八位女战士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而这份精神早已化作穿越时代的力量,激励着当代人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在岗位上坚守担当。”
“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讲解,让人们铭记历史,深刻感悟革命光辉的伟大抗日精神,继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胡尧说。
——女大学生手记——全文略。
——引摘《中国妇女报》学习、整理、编辑、制作、发布、报道、分享人:
1.联合国画报东北专刊主任记者:
2.中外交流书画院黑龙江分院外联部部长:
3.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专家:
4.北京东方环梦科技有限公司特级大使·东方纳豆健康顾问:(药食同源~国家品牌中华老字号~食品~东方纳豆对心脑血管疾病特别神奇!预防治未病!!!正常人预防量每年2-4盒。2024年5月公司正式入库中央政府供货商企业了)
5.金肖国际共享茶社哈尔滨总裁:
6.红色文化“三百工程”创始人,黑龙江省著名书法家、手书奇人付俊来核心团队~哈尔滨锦慧晟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邹福君
微信电话同步
13284008007
手机电话
13261365118
新移动卡
19586028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