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55
光明的专家 社会的财富
永强
一位平凡而又神奇,和蔼而又受人尊敬的老人家。他是光明厂的工程师,是光明三线建厂时期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他是机械行业的刀具大王,他的论文享誉全国。他又是一位敢于挑战技术难关,善于解决困难的能手,在他的眼里没有困难二字,在他的手里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个年轻的工人成长为一个技术员,进而成为企业的攻关能手,无所不能的权威工程师。他就是光明厂人人知晓,受人尊敬的老专家刘明计工程师。

刘明计工程师
刘工1930年11月16日生于河北省辛乐县
1949年3月在太原兵工十五厂工人
1953年3月在南京307厂工人
1955年2月在南京307厂工具科技术员
1966年2月在德州机床厂技术员
1966年5月在光明机器厂技术员
1974年4月在光明机器厂工具科技术员
1980年8月在光明机器厂助理工程师
1981年5月在光明机器厂工具科工程师
1989年6月在光明机器厂工艺科工程师
1991年8月享受处(县)级待遇,行政15级
2007年2月7日因病逝世。

风华正茂的刘工及夫人
1966年,光明厂在中山寺驻地建厂,刘工是第一批建设者之一,好多建筑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都出自他手。
他们全家住在西沟较为平坦而幽静的三间平房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他的家也是最早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每到晚饭后,他就把电视机搬到屋后宽敞的地方和大家共同欣赏电视节目。在那个年代,这是让人羡慕和高兴的事情。
大家既能看到国家大事,又能聚在一起谈天论地。从这件小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刘工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刘工是一位接受新事物快,而且肯钻研的人,无论是刀具还是模具,只要刘工参与就能一定顺利完成任务。最令人称道的是山东省机械厅机械研究院承揽的潍坊一家大型企业合成革薄皮模具,辗转多家企业无人能接,无人能干。厂长接下这个任务,刘工日思夜想,反复试验,很快研制完成这套模具,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为光明厂争了光。

前排左一是刘工
马赛克模具是国家企业生产的难关,在研制马赛克模具期间,刘工由工具科来到一车间,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群策群力,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定型,并批量生产,每年几十万的利润,一车间创收了,职工实惠了,企业扬名了。自此刘工在刀具、量具、模具领域名声大振,并经常到兄弟单位指导和帮助工作。他已经是王岚厂长信赖的技术尖子和骨干,是行业内的专家和大拿。

前排中间是王岚厂长,前排右一为刘工
刘工(左)在泰安工地和分管基建副厂长范树信(右)合影
在光明厂确定落户泰安后,我们的刘工再一次奔赴工地,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为光明厂的建设施工而抛家舍业,他不顾自己年事高,身体弱,和年轻的建设者们同甘共苦,吃住在工地,指挥拆解旧厂房,旧设备,规划新厂房,新楼房,绘制着光明新厂的蓝图。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国家大型二企业,山东光明机器厂【9347】,山东叉车总厂,坐落在泰安的大地上。
如今再看看这些当年的老照片,看看当年光明厂{9347}的创业史,联想现在的光明厂,
企业破产,职工下岗,而企业却被个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西厂区,东厂区全都盖起了商品楼,这可是产值6个亿的国家大型二企业,就这样被蛀虫蚕食了,怎能不让人痛心啊。最让人气愤的是:
【1】办公大楼被推倒;大家再无念想;
【2】锅炉房,油库,车队,喷漆车间,热处理,配件库,被夷为平地;
【3】西厂区农用车生产线被推倒;
【4】西厂区保留一间小工房,东厂区保留了一座连体车间;
【5】在人们的印象中再也寻不到光明【9347】的影子;
【6】老光明职工再想光明厂只能去坦埠鑫中山老厂区追忆;
【7】在老厂区继续欣赏老专家刘明计给光明厂留下的杰作。

前排右一为刘工
让我们记住为光明厂的事业做出丰功伟绩的刘工程师,他是军工三线老一代光明人的表率,是为光明厂再创辉煌而呕心沥血的老前辈、老军工。

晚年的刘工及夫人
张永强,中共党员,1953年,籍贯 :山东威海荣成。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研究员,山东三线建设研究联谊会会员,山东《军工文化研究》副主编,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在山东光明机器厂(9347)参加工作。曾先后在车间,科室,公司担任中层管理工作。退休后和王岚厂长一起落成了军工企业第一座纪念碑。参加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期间多次报道研究室工作,报道东蒙集团,报道中国军工文化园,赞美岱崮景区,向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推荐岱崮景区为“红色教育基地”并获得省关委会批准和授牌。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