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斌推荐语:25年前,我亦师亦友的北大荒作家杨孟勇,创造了57岁做心脏移植的世界奇迹,并接续创造了心脏移植不久后停止服药、健康地存活了25年的人间神话。杨孟勇用一颗不正常的心脏,把生命的不可能活成了可能!他的神奇故事,曾经由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台制作专题广为传播。长篇纪实散文《活下来再说》,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推荐连载此书,意在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同时感受这个社会的优越和温暖。尤其要向给予杨孟勇二次生命的哈医大二院、及其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活下来再说
著/杨孟勇

42、活下来,必须做的事情(之一)
有一部加拿大影片,名叫《死之前要做的10件事)。影片虽然没有来到中国,还不能一睹为快,听其片名,也就领略了一二。
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是患了绝症的人,临终前作了计划,要做10 件必须去做的事。
太对了!
安的故事始终在提醒着我,影片中的安,估计是死掉了。但她在没死之前,每天都要对她的孩子们说:“我爱你们。”而她的内心却在忍受着即将告别生命的苦痛。
安是一位母亲,我是一位父亲。我曾反复问过自己:安能做到的事,为何我不能?
我也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同样希望我每天对他们说:“孩子们,我爱你们。"
许多人不怎么习惯如此表达。年轻一代还好些,已经渐渐理解了爱的真正含义。上了年纪的人,不少是羞于谈爱的,即便是对孩子们,也从不提起爱这个字。
宁愿把爱深藏于心,宁愿把爱化为实际行动,也绝不会有丝毫表白的,绝不会把深藏的爱意吐露出来。安的故事告诉我,这是一种人生遗憾,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就算一切如我自己所安排,活上12年也如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只是一眨眼的事。这么短暂,这么匆忙,为何让里面掺杂着一些缺失遗憾呢?我必须把这一缺陷弥补回来,首先要对我的女儿云松说上一句:"爸爸爱你。”
记得女儿小时候,我曾经送她一束来之不易的花,女儿也念念不忘。
记得那是6月初,河谷一片翠绿,我一手拿鱼竿,一手领着6岁的女儿云松,我俩的双脚行走在如毯的青草地上。云松首先闻到河谷处飘来的一股气息,她问我:“爸,这是什么呀?这么香?”
我说:“大概是什么树开花了吧--"
我的猜测没有错,走到河边,一棵紧紧贴着河岸的树开花了,沁人的气息就从这棵树上散向四周的。那棵树站立在陡岸上,河水不断冲刷它扎进岸边的根,使它的身子发生了大幅度倾斜,即将倒下的树干几乎要横在水面。树冠上几簇盛开的花朵已经贴在水面上。
云松指着树说:“爸呀---我要花!”
这是6年来女儿第一次向我要东西。当父亲的,不能不答应。我放下鱼竿走近倾斜的树,两手抱住树干向前爬。树干抖动了一下,我知道这是有几条扎在陡岸上的树根被拔出了泡湿的泥土。
云松也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提醒我说:“爸呀,小心点儿!"
我紧紧抱住树说:"别怕--我一定给你折一枝花!”
树身很长,所有的花都开在树冠的枝头,我必须向前爬,必须倍加谨慎。
离树冠还有一尺远,树干突然往下一沉,那是一条粗的树根从泥土中拔了出来,树就要倒向滚滚河水中。我没有慌,有女儿云松站立在岸上心里就不慌,我只是闭上眼睛,防止水上的反光刺花眼睛。出事时手足无措。
岸上传来女儿的哭喊声:“爸呀我不要花了,你快下来吧!”
我屏息敛气,抱住树一动不动。
女儿继续哭喊:“爸呀!下来吧!"
我睁开眼,小心向前一点点地蠕动,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一枚孤零零的花。我伸出手努力向它接近,终于折了下来,我怀着胜利的喜悦,顺树干虫子似的向后退,退到树根。小心地把双脚踩在陡岸上。
我长出了一口气。
女儿接过那枝盛开的野花,破啼为笑,边闻边说:“真香呀,真香呀——"
在我手术后不久,女儿下岗了,由农药厂一名工人变为无业人员。好像是工龄买断,只给了两千多元,下岗头两年,每月发个一百、二百的,继而是每月60元补助,这几年一分不见。女婿常年在外打工,云松自己在照看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
如果我不做手术,不留在无法离开的哈尔滨,还可以帮她带孩子,让她抽出身子去社会上闯一闯,找一份工作。可现在女儿离我们将近千里之遥,帮她成了纸上谈兵。
我跟女儿说爸爸爱你,是带有深深的歉意的,是带着负债感的一句话。
我做换心手术的前两天,云松从佳木斯同她的哥哥海光一起来的,还有她的丈夫新立。
一个家庭遇有如此重大事件,往往是缺一不可。这是在担心,万一手术失败,万一在医院里永别,也算见上最后一面,不留什么后悔和遗憾了。
在三个孩子当中,女儿云松最最像我。与世无争,清心淡泊。可这是一个竞争时代,你与世无争行吗?这社会通用的一个法则,叫适者生存。女儿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适者吗?
女儿万一有病了,谁来为她办理医保?年轻时的她,还能打工,老了,打不动工了,谁来为她养老?百姓不求锦衣美食,只求温饱,这样下去能有保证吗?想到这些,我必须带着心疼向女儿云松说:"爸爸爱你。"
愿这句话,在女儿心里化为一种勇气和力量,鼓舞与激励她,让她好好活下来,像她的老爸那样活下来,去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提起女儿,我会想起很多很多,会想起女儿4岁时就独自在家照看刚满1岁的小弟志勋,心想这辈子真幸运,我有了个好女儿。
我住在医院里等待手术的那段日子,小儿志勋白天护理我,夜晚就与他母亲挤在一张病床上。病房里病人住满了,他就穿上棉大衣,睡在走廊的长椅上。
睡走廊的长椅,是一件不保险的事,稍迟一步,就被别人抢去了。遇到这种情形,他也不回病房打扰母亲,索性靠墙站立在走廊上,直到天明。
他经常这样,直挺挺站立在冰冷的走廊上熬一夜。母亲以为他依然睡在长椅上,就问:“走廊没有暖气,夜晚不冷吗?”
他就装出真的睡在长椅上那样,回答说:“长椅挺舒服的,一点都不冷。”
想到这里,一股湿湿的温暖就会在心里流淌,多好的孩子啊。
那一年,我带上小志勋去一座桥下钓鱼,钓到午后,口渴得厉害。这时桥头上走来一个卖冰棍的人。我摸遍了衣袋,发现没带一分钱,志勋的口袋里却翻出了一毛钱。那时的冰棍5分钱一根,正好可以买两根。志勋去了,我远远看见他在冰棍车前耽搁了一阵,然后手拿一根冰棍回来给了我。口渴不已的我,三口两口吃掉冰棍,当时并没多想。等到往回走,路过桥头的冰棍车时,我忽然想起了,一旦过了桥,冰棍的价格是要涨价的。为了验证,我停下来问卖主:"多少钱一根?”
“6分。”卖主回答。事情很明显,孩子只买了一根,自己舍不得吃,全都给了我。
志勋,爸爸爱你。
有时我会因为志勋的优秀,向朋友们炫耀,我有个好儿子,这辈子我幸福极了。
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刻,我坐393次列车,由烟台返回佳木斯,大儿海光在电话里知道了消息,冒雪从哈尔滨赶回家。见我病成那样,急忙打电话给他姑姑,他姑姑联系上了在哈医大二院当护士的同学齐延玲。
住院那天,我没有力气上楼,每走两三级台阶,就要停下来嘴息一会儿。
海光就蹲在我前面,说:“爸呀,我来背你吧。”
这句话变成了寒冷中红红的炭火,轻轻地烘暖着我那颗有病的心。
听说要为我做心脏移植,海光担心了,带着忧虑跟他母亲说:“妈呀,别让我爸做手术了,咱们办理出院手续,回家后好好护理我爸,我爸从小没有了父母,需要关心,需要爱,咱们全家好好护理,我爸他会好的。”
出院之后,妻把这件事告诉我,当时我两眼泪水盈盈。
海光,爸爸感谢你了。
爸爸爱你。
那救命的10万元,就是海光顶上严酷的低温,冒着大风雪,往返两千里从佳木斯取来的。海光,爸爸爱你。
孩子们,爸爸爱你们!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