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城北。[1]因殿顶覆以青蓝色琉璃瓦而得名,蒙语为“呼和苏莫”,意为青庙,较善因寺建造早,且位置居东,也称旧庙、东庙。是内蒙古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就是俗称的黄教寺庙。[3]又因其居于后建的“善因寺”之东而俗称“东大仓”。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亲率数十万大军于多伦以北乌兰布通击败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翌年在多伦诺尔草原会盟外蒙古三部、内蒙古四十八家王公,其间应蒙古各部王公请求,愿在这块“川原平衍,水泉清溢,去天闲,刍牧之场甚近”之地,建一座宏伟的喇嘛寺庙以示纪念。
汇宗寺的主体敕建庙,是由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主持建造的。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6月,油饰彩绘工程圆满结束。同年7月期间,康熙帝临拈香礼拜,强调依照京城畅春园永宁寺的模式装饰多伦淖尔庙,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从京城迎请来佛像、经文及供器等,将其装修一新,并决定在多伦淖尔设立喇嘛印务处,章嘉活佛为札萨克达喇嘛,掌管内蒙古喇嘛教事宜。内蒙古49旗每旗选派一名品学兼优的喇嘛到该庙礼拜,形成了“家各一僧”制度;外蒙古各旗也依照这一制度,各派僧人到多伦淖尔庙常住。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视察了多伦淖尔庙。当时蒙古各旗王公齐集在这里,表达团结一致,效忠清朝的心愿。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派五世达赖大弟子章嘉呼图克图大国师住持该寺。[1]清朝册封章嘉活佛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颁发金印,总管内蒙古喇嘛教。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多伦淖尔寺的整个工程全部完工,根据章嘉大师的提议,为多化淖尔庙敕额“汇宗寺”,“汇宗”一词出自《尚书·禹贡》篇,有“江汉朝宗于海”之意,从而有了正式的寺院名称。康熙帝据《夏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寓意,赐名“汇宗寺”。[1]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次巡幸多伦淖尔,看到汇宗寺的恢宏壮观和来自内外蒙古王公也齐集在此,各旗的喇嘛在此静心诵经礼拜的情况,极为高兴。他认为这都是章嘉大师的功绩,宣布“黄教之事,由藏向东均归尔一人掌管”。从此正式确定章嘉大师总管内蒙古喇嘛教,也确认汇宗寺为其中心寺庙的地位。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五月初一,康熙钦赐寺名为“汇宗寺”并题匾额、御书汇宗寺碑文和汉白玉碑一对。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记载建寺经过。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册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大国师,颁赏金印,住持汇宗寺,内外蒙古各旗均派一名品学兼优的喇嘛常住该寺。
清雍正十年(1732年),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因故移居多伦淖尔,成为整个蒙古地区藏传佛教中心。
汇宗寺是内蒙古藏传佛教中宗教等级最高、宗教权力最大、云集活佛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寺庙建筑群组。汇宗寺的兴建对于巩固北部边疆,奠定清王朝版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汇宗寺的兴建对于研究漠南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蒙古的多伦,其名源自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7个湖泊。清代史书上说,多伦诺尔为“孤悬独石口外”的交通要冲,从辽金以来,就是京畿与蒙古高原门户相接的战略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帝率大军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击败侵入漠南的噶尔丹,并于次年召集蒙古各部首领会盟于多伦诺尔,史称“多伦会盟”,标志着漠北喀尔喀三部正式并入清朝版图。
在会盟期间,蒙古王公“愿建寺以彰盛典”,康熙帝敕令于“川原平衍,水泉清溢”的多伦会盟处,按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的习俗,仿北京故宫中和殿的风格,兴建寺庙。1713年,寺庙建成后,康熙帝“令蒙古各部落居一僧以住持”,并赐名为“汇宗寺”,意为各部落僧人汇集一处,而“佛法无二,统之一宗”。立汉白玉石碑,用满、蒙、汉、藏4种文字记载建寺之缘起。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敕令在汇宗寺西侧兴建善因寺(新庙),“新旧两庙,巍然对峙,真边境之伟观”。两寺遥相呼应,矗立在蒙古草原上。
在清代,每年3月、7月间,两个寺院举行庙会,漠北、漠南蒙古各旗,上至贵族王公,下至牧民百姓,不顾道路艰难,扶老携幼,骑着骏马和骆驼,赶着牛羊畜群,驮载着各种物品,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除拜佛布施外,还与中原地区进行互市贸易,由此,多伦发展成为“居民鳞比,屋庐相接”之地,“外藩四通之区,马驼丛集之所”。清人记述当时蒙汉贸易的诗云:“墩夹边墙内外长,纷纷庐落绕牛羊。白貂绿马边头贵,争换红盐向市场。”
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曾经数次随康熙帝到汇宗寺,有诗云:“西僧迎辇列香幡,击鼓吹螺动法门。番界从来知佛大,而今更识帝王尊。”这是对建立汇宗寺的政治意义的深刻揭示。
汇宗寺的兴建,带动了多伦成为“漠南商埠”,为蒙古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秦汉之时起,中原地区的历代王朝为防堵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不遗余力地大修长城,却没有阻绝强悍的游牧民族铁骑,而清朝对北部边陲不设防,却最终建立了一道“无形的长城”,实现了“以蒙古为屏障”。汇宗寺的建立,也可谓居功甚伟。
在敕建庙的西侧,是章嘉活佛仓,这是所有活佛仓中最为豪华的建筑。它本身就是一座完整而且规模较大的寺庙,当时康熙帝为其取名为“珠轮寺”,其建筑面积与敕建庙几乎不相上下。
另外,汇宗寺的5座官仓,是处理财务、教学、诵经等事务的部门。如,却林仓是显宗学部,承担着寺庙喇嘛们学习的任务。按照当时的修行要求,僧人必须系统学习藏传佛教的“五部大论”——包括《量释论》(因明学)、《现观庄严论》(定学)、《中观论》(慧学)、《戒律本论》(戒律学)、《俱舍论》(世界观)。在却林仓修行的人数占全寺庙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时间要在20年以上,毕业后可以获得“阿林金巴”学位(三等格西,意思是“从全寺里选拔出来的有才学的人”)。
汇宗寺举行的全寺庙的活动,一般全年有三次:新年会和莫洛木法会、萨嘎尔法会、迈达尔法会。此外,各个官仓也有各自的法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