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崖壁上,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汉之前,此地域为羌人聚居地;北魏前此窟称“唐述窟”。“唐述”为羌语“鬼窟”的音译,唐代改称“龙兴寺”。
到宋代又改称灵岩寺。到明朝永乐年以后,称为“炳灵寺”。“炳灵”为藏语音译词“仙巴炳灵”的简化,意译相当于“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
炳灵寺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凿较早的摩崖之一,大的起始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最早称为唐述窟。唐朝称龙兴寺,宋朝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2014年6月炳灵寺石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不同于其他石窟的特点在于临河而又处于较高的崖面。整个区域位于黄河北岸,分布在大约长20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河水”条记曰:“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五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其中169号窟为最高。
据释道世《法苑珠林》文献记载,炳灵寺石窟的开凿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公元265年。此后,炳灵寺石窟不断开凿、营建、修葺、扩建。其间,包括吐蕃王朝时期、确斯罗藏族政权时期以及其后藏传佛教的长期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仅次于敦煌石窟寺的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著名石窟寺。
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南线和唐蕃古道在这里交汇,造就了璀璨的多元文化艺术瑰宝。炳灵寺石窟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第一座黄河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南北长约2000米的悬崖峭壁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保存有西秦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壁画和雕塑,被称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
窟内现存西秦建弘元年(即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造像纪年的题记,这篇题记的发现,为我国早期石窟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尺,确定了炳灵寺在石窟界的地位,开创了整个石窟艺术考古界的先河。
公元676年,称雄青藏高原及中亚的吐蕃王朝疆域不断扩大,藏传佛教向东发展。公元763年,吐蕃占领陇右后,此地除有吐蕃军人驻扎外,还有大批吐蕃移民北上东迁,在炳灵寺石窟建造了大量雕像和壁画,并对佛窟进行了重修和重绘,藏传佛教文化开始直接对这些地区产生着影响。
尤其是在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元代萨迦时期,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尊藏传佛教为国教,得势的萨迦教派僧人入驻炳灵寺,将炳灵寺前代洞窟内的壁画进行了大量的重绘,佛教造像艺术在炳灵寺得到兴盛发展。其后随着元朝的衰落,萨迦派在西藏的地位由噶举派取而代之,从而使噶举派在炳灵寺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炳灵寺地处偏僻深幽的洞沟内开凿的石窟大多是噶举派僧人所建,其风格显得格外幽深神秘。其间也有藏传佛教噶当派僧人入驻炳灵寺弘法传教,开窟造像。
从明永乐年间兴起的格鲁派是对炳灵寺影响最大的教派。被永乐皇帝封为“大慈法王”的宗喀巴第四大弟子绛钦却杰代表宗喀巴进京朝觐时,曾两次路过炳灵寺宣讲佛法教义。其后格鲁派在寺院内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弘法活动,对炳灵寺的寺院建筑、洞窟、壁画等连续两次进行了重修、重绘,在炳灵寺重绘的窟龛中,格鲁派壁画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还重新开建了一些新的洞窟,从而形成了炳灵寺石窟汉藏佛教并存的独特风貌。
清顺治2年,炳灵寺还确立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体系。这时寺内佛殿经堂密布,僧舍遍沟,僧人剧增,盛况空前。并形成了上下寺之分,有上一千,下八百僧众之说,隶属于炳灵寺的中小属寺遍及甘、青、内蒙等地共60余座。这一时期石窟寺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教造像雕塑、壁画等艺术珍品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有所增加。同时,寺殿内供朝拜的各类铜质佛造像、彩绘泥塑像、木刻雕版造像、壁画、唐卡等藏传佛教艺术也得到长足发展,据传仅唐卡就珍藏有上万件,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拉卜楞寺嘉木祥三世活佛都曾专程来炳灵寺朝拜。
炳灵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不论是西秦的骠悍雄健还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论是北周的珠圆玉润还是隋唐的丰满夸张,或是宋代的求变写实,都采用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重在写神的传统技艺。它们是佛教观念、信仰、情绪的物化艺术形式。其造型和雕饰,既笼罩着神奇的宗教气氛,又极富有现实的生活情趣。造像的内容主题是佛陀,庄严肃穆,详和可亲;菩萨含情脉脉,婷婷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而视,无不塑造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炳灵寺壁画,保存到现虽然数量不多,却反映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这是炳灵寺壁画重要价值之所在。在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妇女形象极为相似的女供养人。壁画用遒劲的线条表现了云鬟叉髻、帔巾飘带、盛装打扮的妇女形象。
隋、唐的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重制,保存不多。元、明两代的壁画较有特色的是元代佛教故事画,明代八臂观音以及明代木版画《涅槃》。这些以密宗为内容的壁画,其绘画技法仍然继承了唐宋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