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游记之五《梦幻泸沽湖,摩梭走婚俗》作者:唐小虎 摄影:张渝
当车轮缓缓碾过滇川交界处那块斑驳的界碑时,细密的雨丝正斜斜飘落,在车窗上织就一层朦胧的水帘。我们这十位从青神远道而来的旅人,此刻都被泸沽湖雨中的景致深深吸引。阴雨天气下的湖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水墨画意境,那氤氲的水汽与变幻的湖色,如梦若幻,完美诠释了东方美学的含蓄与深邃。
隔着被雨水模糊的车窗眺望泸沽湖,仿佛在欣赏一幅由大师精心晕染的水墨长卷。远处的湖岸线隐隐约约隐匿在薄雾之中,近处的湖水清澈见底,泛着翡翠般的碧色,稍远一些便渐渐晕染成深邃的靛蓝。最远处的水天相接处,湖水与低垂的云朵融为一体,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哪里是缥缈朦胧的天空。
导游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介绍道,这汪碧水宛如一块天然的界碑,将云南与四川温柔地分隔开来。我们入住的“落日湖湾”酒店恰好位于四川岸的情人滩旁,每间客房的窗户都正对着湖面。雨下得并不急,细密的雨点轻轻敲打在湖面上,溅起无数细小的圆晕,这些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又被微风吹拂揉碎。忽然,一位摩梭族姑娘划着传统的猪槽船从雨雾中缓缓驶来,船头插着一朵鲜艳的格桑花,船桨搅起的水声与她那清亮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那歌声仿佛是从湖水里捞出来的,带着水乡特有的湿漉漉的甜美。
午饭特意安排在云南岸边的湖畔餐厅,品尝地道的柴火鸡。土灶就支在大厅包厢里,劈好的松木柴禾在灶膛里烧得噼啪作响,铁锅里的鸡块炖得油光发亮,混合着青椒、蒜叶和秘制酱料的香气,将雨中的寒气都驱散得一干二净。为了满足大家味蕾,美食家华总,亲自把关烹饪的每一道工序,拿捏火候,使之成为地道的川味美食佳肴。同团的江小妹、张董、喻平、韩姐、彬彬在杨姐带动下掰着金黄的玉米饼子蘸着浓香的汤汁,由衷地感叹道:“居然在泸沽湖也能吃到我们青神味的柴火鸡,幸亏我们带了个地道的厨师。”大家都被这质朴的话语逗乐了,欢快的笑声撞在雨幕上又弹了回来,与湿润的湖风交融在一起,显得格外柔软温暖。
午后,雨势渐渐变小,我们在“情人滩”撒欢、漫步、摄影。岸边旅友的JBL音响播放着悠扬的轻音乐,对对情侣,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摆出各种姿势在沙滩上留下靓丽倩影,水天一色,人景一色,好一幅浪漫图景。湖边芦苇丛丛,金黄的穗子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微风拂过,水珠便簌簌地落下,像是在演奏一首自然的乐章。偶尔能看见几户摩梭人家的传统木楼,屋檐下挂着风干的湖鱼,还有五彩的经幡在细雨中轻轻飘动。
有位摩梭老人安静地坐在门廊上织麻布,手中的线轴不急不缓地转动着,眼神却望向远方的湖面,那目光仿佛穿透了雨雾,望过了泸沽湖的千年岁月。当地人说这里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走婚习俗,夜色里的花楼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老人放下手中的麻线,指着对岸那座横跨草海的走婚桥轻声道:"每到黄昏,桥上就会响起阿夏们的脚步声。"她布满皱纹的手指划过屋檐下悬挂的猪膘肉,"我们摩梭人不兴嫁娶,夜幕降临时,男子会循着女子留在门框上的酥油印记找到花楼,用指节在松木门楣叩出摩梭古调《阿哈巴拉》的节奏,三声长两声短是月下之约,两声重三声轻是委婉谢绝。次日破晓前,男子必须踏着沾满晨露的猪槽船离开,这种延续千年的"暮合晨离"法则,既维系着母系大家庭"衣杜"的和谐,又让情感始终保持着雪山湖水般的澄澈。"细雨打湿了她靛蓝色的头帕,却掩不住眼中闪烁的笑意,"昨晚雨最大的时候,我还听见对岸传来小伙子的笛声呢。"而此刻雨中的泸沽湖,连那些古老的故事都被浸染得格外温柔,不急不躁地流淌在时光里。
我们的晚饭安排在四川岸边,在一家临湖的小馆品尝特色藤椒鱼。餐馆的落地窗上蒙着一层薄薄的水汽,窗外的湖景若隐若现。鱼是渔夫刚从湖里打捞上来的,师傅的刀工精湛,鱼片切得薄如蝉翼,放入滚烫的藤椒汤里轻轻一涮,鲜美的滋味让人舌尖发麻。窗外的雨又密集了些,湖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灯影被雨滴打碎,变成了无数闪烁的碎金。我们十个人围坐在圆桌旁,听老板讲述摩梭人走婚桥的传说。他说雨夜里桥栏上的格桑花永远不会凋谢,湖水涨了又落,却总是把最清澈的一捧留给岸边等待的人。"看那摇曳的猪槽船,"老板忽然指向窗外,"从前小伙子们就是这样划着船去赴约,船桨搅碎的不仅是水面,还有姑娘们的心弦......"邻桌穿红衣的摩梭女子闻言轻笑,银质的耳环在灯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她举起米酒碗向我们致意,碗沿还沾着几粒晶莹的雨珠。
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仍能听见雨滴轻轻敲打窗棂的声音。泸沽湖的雨,不像城市里的雨那般急切匆忙,它是舒缓的、轻柔的,宛如摩梭姑娘哼唱的古老歌谣,又好似湖底随波摇曳的水草,缠缠绵绵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汪湖水虽然在地理上划分了滇川两地,却没有分割这温柔的雨幕,没有分割这水中的甜美,更没有分割我们十个人眼中那片被雨水洗得发亮、早已不分彼此的人间仙境。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雨声飘荡,仿佛能感受到泸沽湖的每一滴雨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独特。脑海中浮现出白天所见的种种画面:摩梭族姑娘划船的身影、湖边柴火鸡的清香、情人滩的浪漫图景、芦苇丛中晶莹的水珠,还有那摩梭老人织麻布时宁静的神情。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却又如此真实地刻在记忆里。
雨渐渐小了,窗外传来几声隐约的哇鸣,与远处湖水拍岸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低吟浅唱的夜曲。这样的夜晚,让人不禁想要留住时间,让这一刻无限延长。或许,这就是泸沽湖的魅力所在——它用一场温柔的雨,将旅人的脚步和心灵一同挽留。
耳边的声音慢慢变得模糊,意识也开始松散开来。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似乎看到了泸沽湖的清晨,雨停之后,薄雾散去,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碎钻铺满水面。而那个插着格桑花的猪槽船,依旧静静地漂浮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位聆听它故事的人。 2025年8月28日于泸沽湖
个人简历
唐小虎,笔名:梦里,酷爱文学。喜爱散文、歌词创作。青神县作家协会会员。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被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采用;主要作品:《峨眉金顶,心灵的朝圣之旅》、《峨眉情缘》、《孤桌擎日,破译天地写给盛夏的清凉密码》、《老家的味道》、《青神之夜》、《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开放包容之浪漫丽江》、《腾冲之约》等。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