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感事抒愤
崔建国
一为犬名施苛律,一贴鬼旗轻半句,两端标尺怎相顾?事同途,理悬殊,教人怒!
(带过)
犬起名符,便把规章细究处,拘留罚款声声促。到那鬼旗,偏说“疏忽”浑无度。百年校府,八秩光复,竟将那、痛史轻辜负。
(采茶歌)
想当初,铁蹄污,旗飘血溅万民哭。今把残痕摹作符,反言“误读”太糊涂。
论轻辜,说荣枯,怎分大小与亲疏?若以私情衡法度,民心怎向怎归趋!
这首散曲套曲以“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的形式,通过强烈的讽刺和对比,揭露了社会中的不公现象。作者崔建国以“犬名”与“鬼旗”两件事为例,展现了法律执行中的双重标准,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的愤慨。
骂玉郎:苛律与轻判的对比
开篇“一为犬名施苛律,一贴鬼旗轻半句”直接点明主题:同样是涉及命名的问题,对“犬名”的处罚严厉,而对“鬼旗”的处罚却轻描淡写。这种“两端标尺怎相顾”的质问,直指执法者的选择性执法。作者用“事同途,理悬殊”进一步强调事件的相似性与处理结果的荒谬性,最终以“教人怒”收尾,情绪激烈。
带过:细节的深化
“带过”部分进一步展开细节:“犬起名符,便把规章细究处,拘留罚款声声促”描写了对“犬名”事件的严苛处理,而“到那鬼旗,偏说‘疏忽’浑无度”则对比了对“鬼旗”事件的轻纵。更令人愤慨的是,“百年校府,八秩光复,竟将那、痛史轻辜负”,作者将矛头指向对历史的漠视,暗示“鬼旗”事件触及了民族伤痛,却未被严肃对待。
采茶歌:历史的警醒与民心的呼唤
“采茶歌”部分以历史为镜:“想当初,铁蹄污,旗飘血溅万民哭”回顾了曾经的苦难,而“今把残痕摹作符,反言‘误读’太糊涂”则讽刺了当下对历史的轻慢。“论轻辜,说荣枯,怎分大小与亲疏?”质问执法者为何不能一视同仁,最终以“若以私情衡法度,民心怎向怎归趋!”收尾,点明不公执法将失去民心。
艺术特色
对比鲜明:通过“犬名”与“鬼旗”的对比,强化了讽刺效果。
历史与现实交织:将历史伤痛与现实事件结合,深化主题。
语言犀利:如“教人怒”“浑无度”等词句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结构紧凑:三部分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总结
这首散曲以愤懑之情揭露社会不公,语言犀利,结构精巧。作者通过对比和历史反思,呼吁公正执法,警示漠视历史的后果。虽有隐晦之处,但整体感染力强,是一首优秀的讽刺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