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九三大阅兵之后,网上各种媒体评论众说纷纭。为此,我们特地邀请本刊特约评论员晓频先生作一个全面的评述:《九三大阅兵的意义何在》。
晓频先生作为〔都市头条〕资深的时事、军事评论家,曾精准的预判了今年5月印巴武装冲突的发展过程及结果,在读者群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信这篇评论文章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信息与启示。 (156字)
【时事评论】
九三大阅兵的意义何在?
特约评论员:晓频
九三大阅兵虽已过去多日,但它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始终值得我们反复思考。这场以纪念抗战胜利为核心的盛典,绝非简单的仪式展示,而是对历史、对当下、对未来的三重回应。结合对现实局势的观察,其意义集中体现在五个关键维度,每一个维度都直指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的核心关切。

一、深切缅怀抗战先烈,弘扬传承抗战精神
九三大阅兵,是一场承载着厚重历史情感与民族精神的盛典,而其首要意义,便在于对那段浴血抗战岁月的深情回望与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悍然踏上中国土地,中华民族便陷入了长达14年的血雨腥风。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中华大地处处是战场,处处有抗争。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他们中有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与敌人周旋几昼夜,直至壮烈牺牲,腹中只有草根和棉絮,却以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有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其壮举彰显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还有无数无名英烈,他们或许只是普通的农民、工人、学生,却在国家危亡之际,拿起简陋的武器,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洪流中。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坚守,用热血和生命,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约3500万,他们是抗战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不容忘却。
九三大阅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的庄严契机。
阅兵仪式上,战旗猎猎作响,每一面战旗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都凝聚着先烈们的热血与牺牲。这些战旗所代表的部队,在抗战中历经无数次战斗,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正面战场上与敌宼的连续决战,到敌后战场的艰苦游击战争,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伟大的抗战精神,正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孕育而生,它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在当今时代,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抗战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强敌不断挑衅、群丑联手威胁、科技领域的封锁、国际竞争的压力、社会发展的难题等。此时,我们更需要传承抗战精神,以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以坚韧不拔的信念战胜困难,以血战到底的气概迎接挑战,像先辈们一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打破历史修正主义的迷雾
14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约3500万,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惨遭屠戮,细菌战、“三光”政策等罪行更是罄竹难书——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然而二战结束后,由于中国当时陷入内战,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未能彻底;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不仅未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反而一步步走向历史修正主义:部分政客频繁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教科书不断淡化甚至篡改侵略史实,试图将“侵略”扭曲为“解放”。
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日本彻底撕下“和平伪装”,甘当美国在亚太的“战略走狗”,在涉华问题上频频挑衅:伙同美国在南海搞联合军演,炒作“中国威胁论”,尤其在台湾问题上越界妄为,多次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九三大阅兵正是以最坚定的姿态回应这种挑衅:受阅的战略导弹、先进战机等装备,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严正警告;纪念抗战胜利的核心主题,更是向世界重申“历史不容篡改,罪行必须清算”——任何试图复活军国主义、挑战战后秩序的行为,都将面对中国捍卫历史正义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

三、震慑帝国主义联盟,筑牢国家发展的安全屏障
近20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的遏制。美国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构建军事联盟,对中国形成围堵;北约也紧随其后,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亚太,多次炒作“中国是系统性挑战”,甚至扬言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妄图通过军事威慑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从频繁派舰机在中国周边抵近侦察,到出售先进武器给中国周边国家,再到煽动地区冲突,美国及其盟友的一系列动作,都暴露了其“以武力阻止中国发展”的真实意图。
九三大阅兵的“实力展示”,正是对这种霸权逻辑的有力反击。受阅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新装备占比极高,从能覆盖远海的海军舰艇,到可实施精准打击的陆军装备,再到具备战略威慑能力的火箭军部队,每一项都在向世界传递明确信号:中国已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防体系,有足够实力抵御任何形式的侵略与威慑。敌人胆敢来犯,必定自取灭亡。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阻止战争——只有让美国及其北约盟友清楚“打不过中国、不敢打中国”,才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被外力打断。

四、为台湾统一做好全面准备,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统一是历史必然,但“和平统一”的前提,必须以强大武力为后盾。从历史经验来看,台湾统一可能面临三种模式:一是“北平模式”,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全面统一,这是最理想的选择;二是“东北模式”(或“上海模式”),对少数“台独”顽固分子及分裂势力实施精准打击,以局部武力震慑推动整体和平统一;三是“天津模式”,对顽固抵抗的分裂势力进行彻底歼灭,这是万不得已的最后选项。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武力准备充分”都是核心前提。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下,不断突破红线:搞“渐进式台独”,推动“去中国化”,甚至与美国勾连,妄图“以武拒统”。九三大阅兵正是对“台独”势力的严正警告:受阅的两栖作战装备、空中投送力量、远程打击武器,已充分证明中国军队具备“全域作战、快速反应”的能力,能够应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目前中国的武装准备已足够充分,这意味着台湾当局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主动回到“九二共识”轨道,选择和平统一;要么在“台独”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最终面对“东北模式”甚至“天津模式”的后果。阅兵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坚定:台湾统一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大陆手中,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被坚决粉碎。
五、捍卫世界公平正义,推动构建和平发展共同体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国家,凭借军事优势与美元霸权,在全世界推行“掠夺式发展”:通过发动战争控制石油资源,利用金融手段收割他国财富,以“规则霸权”逼迫其他国家让步。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更是将这种霸权逻辑推向极致——随意加征关税,退出国际协议,动辄以武力威胁不服从其规则的国家;即便到现在,美国仍在全球挑起冲突,通过军售、制裁等手段维护自身霸权,让世界陷入“动荡与分裂”的漩涡。
中国始终反对这种霸权主义,九三大阅兵展示的实力,不是为了像美国那样搞“霸权掠夺”,而是为了捍卫世界公平正义,更是为了让与中国友好合作的伙伴们吃下“定心丸”。对那些始终与中国秉持互利共赢理念、追随中国共同推动发展的合作伙伴而言,中国的强大实力绝非“威胁”,而是坚实的“后盾”——无论是应对霸权国家的施压胁迫,还是抵御地区冲突的外溢风险,中国都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坚强的安全支撑与全面的利益保护,让双方的合作不因外部干扰而中断,让共同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各国人民。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冲突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经济领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互利共赢,而非像美国那样搞“零和博弈”。阅兵中展现的中国实力,让世界看到:除了西方霸权,还有另一种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有能力、有意愿为世界提供“公共安全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阅兵所传递的“正义必胜”理念,只有当维护公平正义的力量足够强大,才能打破西方霸权的垄断,让世界朝着和平、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从缅怀先烈、清算历史罪行到震慑霸权势力,从推动台湾统一到捍卫世界正义,九三大阅兵的意义早已超越“纪念”本身。它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发出的宣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头不可阻挡,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不可动摇,中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公平正义的担当不会改变。这场阅兵留下的,不仅是震撼的画面,更是指引中国前行、守护世界和平的精神力量。(3573字)
共3741字 2025年9月9日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