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柜子里躺着一双白色的鞋垫,周边嵌着一圈蓝色的双边,上面缝着密密麻麻的针脚,整整齐齐,排列有序,做工精致,质地紧扎而厚实。这双鞋垫是我的外婆在我上卫校的时候专门为我制作的,跟了我许多年,一直没舍得丢。每当指尖抚过鞋垫面,扎实的触感,总会勾起我许多美好而温馨的记忆。那些藏在粗茶淡饭里的坚守,在岁月长河中渐渐沉淀成最动人的光芒。
外婆本是城里姑娘。长得如花似玉,个子小巧。那时的她,无父无母,全靠哥哥抚养长大。外婆曾经与我说起过,她的哥哥开了个武术馆,专门练气功,门下有许多弟子。外婆从小也是衣食无忧,快乐地长大。抗战时期,年轻的外公在江西从军,一次偶然的机会,俩人相识。外公虽然一表人才,却出身贫寒,而外婆身边不乏家世优渥、前途无量的追求者。外婆祖籍是湖南人,社会动荡时期随着父母几经辗转,就在江西安营扎寨了。外婆那时还小,不谙世事,对故乡没有印象。哥哥从骨子里,对故土还是有难舍的情怀。在众多追求者里,他看中了祖籍是湖南,却家世贫寒的外公。结婚之后,外公就带着外婆回到了农村老家,过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
初到农村时,外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扁担都拿不稳。外公是长子,要照顾底下二个弟弟及年迈的老母亲,这副重担无疑就落在外婆的肩上了。早春的井水刺骨,她颤巍巍地去挑水,木桶在水面上打转,溅湿了裤脚;学烧火做饭,浓烟呛得她涕泪横流;下地干活,细嫩的手掌很快就磨出了血泡。邻居们都摇头叹息:"这城里来的媳妇,怕是熬不过三个月。" 可外婆咬着嘴唇不说话,白天跟着村里的妇人学做农活,晚上就着煤油灯学纳鞋底、鞋垫、做衣服,样样做的好又漂亮。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这个柔弱的女子,反而让她生出了惊人的坚韧。她学会了田里的农活,能挑上百把斤的重担。学会了纺线织布,用粗糙的麻绳织出厚实的棉衣;学会了精打细算,把有限的口粮变出无数种花样。把应季节的菜做成干菜,储存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吃。我们小的时候,最喜欢吃外婆做的二道特色菜。一道是咸鸭蛋,经过外婆的手制作,就是特别好吃,蛋黄冒着黄橙橙的油,蛋白比较咸,半个咸鸭蛋可以吃一大碗白米饭。另一道是夫子肉,外婆把米炒熟,磨碎,再把过年剩下的肉切成一小块,把米粉裹在肉上面,放在锅里用细火慢慢地烤,烤至二面金黄色,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香喷喷地。放在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那就是人间美味!
每个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生火做饭、喂鸡喂猪;每个夜晚,她坐在堂屋门槛上,就着煤油灯缝补衣裳。渐渐地,她的手上布满老茧,她养大了二个弟弟,并且为他们娶上媳妇,送走了婆婆。妈妈兄弟姐妹六个孩子也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下,外婆的腰也不再挺拔,青丝渐渐地熬成了白发。
听妈妈说,曾经她们差点就失去了外婆。她的哥哥远道来探访妹妹,他看着破旧的青砖房,没有几粒米的清汤寡水,里里外外被缝补了几层的衣服,外婆那憔悴的脸庞,他红了眼眶:"跟我回去吧,这里不是人过的日子”。哥哥本以为,为她的妹妹觅得一良人,有个幸福的归宿,却没想到,过得这么苦。外婆望着炕上熟睡的大姨和年幼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夜,她辗转难眠,天人交战,内心煎熬着,离开确实会过上以前舒适的生活,但舍不得这二个孩子,舍不得这个家呀!最终,外婆还是拒绝了兄长的好意。哥哥见外婆执意要留下,知道外婆的性子,把能留下来的东西都留下,噙着泪一个人打道回府了。
从那以后,外婆再也没见过这个唯一的兄长,直到他去世,去了趟江西,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了外婆心中一辈子的遗憾。哥哥的徒弟拿了块手表给外婆,说师傅在弥留之际叮嘱他,一定要把这块手表交给外婆,外婆颤颤巍巍地接过手表,泪水滑过脸庞。站在兄长的坟前,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泣不成声。春风掀起她的白发,那件洗的发白的蓝布衫在风中轻轻飘动,像是在诉说着半个世纪的思念与牵挂。至那以后,外婆再也没离开过这片土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时光飞逝,外婆在岁月的齿轮里头发已没有一根青丝,腰背也弯成了弓。但她依然坚持每天早起,不知疲倦地忙里忙外,给家人们做最可口的饭菜;农忙时,她戴着草帽驼着背在在禾坪里晒稻谷,做好点心送到田间给家人避暑充饥;寒冬里,她用冻得通红的手为家人缝制棉衣、纳鞋垫。衣裳洗得发白,却永远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如今,外婆已经离开多年,但她的故事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用无私的爱滋养着子孙后代。
岁月带走了外婆的青春容颜,却带不走她留下的温暖与感动。每当夜幕降临,我仿佛还能看见那个坐在煤油灯下的身影,闪闪发光的针在布料间穿梭,将爱与希望一针一线缝进岁月里。这是一个平凡女子不平凡的一生,是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是最温暖的亲情相守。外婆用她的一生,教会我什么是爱,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永不言弃。这些珍贵的品质,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阳许萍,女,现居湖南郴州市,曾在《湖南有色报》、《湖南郴州柿竹园矿报》、《水月北湖》、《都市头条》发表多篇散文,北湖区作协会员。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