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兵,从来不止是对国防力量的静态展示,更是一场承载历史记忆、凝聚民族精神、呼应人类共同诉求的精神仪式。尤其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既深刻镌刻着民族的过往与当下,更清晰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让个体、民族与世界的价值在仪式中交融共振。
从民族记忆的锚点到人类共识的传递,阅兵是对历史正义的共同捍卫。80年前,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为人类战胜邪恶、捍卫和平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阅兵式上,抗战老兵颤巍的身影、英模部队飘扬的旗帜,不仅是对民族先烈的致敬,更是对“二战胜利成果不容篡改”这一人类共识的重申。当世界多国政要与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当“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信号传遍全球,阅兵已超越国界,成为守护人类共同历史记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力量——因为忘记历史的教训,人类将再次面临战争的风险,而捍卫历史真相,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从民族精神的凝聚到人类安全的共建,阅兵是对共同安全观的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反对“国强必霸”的旧逻辑,而中国阅兵传递的“强军只为护和平”的信号,恰是这一理念的实践注脚。受阅方阵中,现代化装备展现的是中国捍卫主权、守护家园的能力,更是为地区稳定、全球安全提供公共产品的底气——中国累计派出5万余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亚丁湾护航守护国际航运安全,这些实践与阅兵传递的和平理念一脉相承。当中国以阅兵表明“不搞军事扩张、不威胁任何国家”的立场,实则是在推动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让各国认识到:只有摒弃“零和博弈”,才能实现人类共同的安全。
从民族复兴的步伐到人类发展的同行,阅兵是对共同繁荣愿景的坚定呼应。和平是发展的基石,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正是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繁荣。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防实力,更折射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不是靠侵略掠夺,而是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当中国以阅兵为契机,向世界传递“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信号,当“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持续为世界创造红利,不难发现:中国的民族复兴,从来不是孤立的崛起,而是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同行。正如阅兵式上传递的信念:只有维护稳定的国际秩序,各国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人类共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场阅兵,最终成为一座桥梁:一头连着民族的过往与精神,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信念更加坚定;另一头连着人类的未来与共同,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繁荣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它让我们明白,民族的复兴与人类的进步从来不是相悖的选择,当每个民族都坚守和平、追求正义、携手同行,人类共同的未来终将更加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