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九三阅兵
作者:曹干云
雄狮正步似雷声
扬眉剑鞘向云空
日寇小鬼不认罪
早晚列队到东京
2025.9.4于鹏城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忆九三阅兵
(赖兴荣)
炮吼西风破宵云,
铁甲鹰吼戍国门。
长安列阵承铮骨,
万里关山震妖魂。
2025.9.4,于鹏城
曹干云《也谈九三阅点》和赖兴荣《忆九三阅兵》)带有军事豪迈气质,运用"雷声""剑鞘""铁甲"等战争意象,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强军的自豪。
一、曹干云《也谈九三阅点》主题创新性:以"阅点"替代常规"阅兵",突出批判性视角。末句"早晚列队到东京"用未来时态重构历史叙事,较传统纪念诗更具进攻性想象。艺术特色:"扬眉剑鞘"将舒展(扬眉)与约束(剑鞘)并置,暗喻和平时期的战备状态。声画调度:首句"雄狮/正步/雷声"三重听觉叠加,形成阅兵现场通感。
二、赖兴荣《忆九三阅兵》史诗气质构建,其时空纵深:"长安列阵"(历史)与"万里关山"(地理)形成时空矩阵。器物象征:"铁甲鹰"复合意象兼具陆空武装力量指代性。技术亮点:首句"破宵云"的"破"字兼具:声学效果(炮声撕裂),光学效果(弹道轨迹),政治隐喻(突破封锁),"铮骨"与"妖魂"形成刚柔对抗的意象辩证法。
三、时代性价值:两首诗共同体现2025年语境下,1、新尚武精神:从"勿忘国耻"到"制胜能力"的话语转型,2、科技审美:曹诗"数字屏"、赖诗"铁甲鹰"均融入信息化战争元素,3、国际表达:需注意"东京""妖魂"等表述在外宣中的转化策略。
曹诗如军刀出鞘寒光凛冽,赖诗似重炮集群大地震颤,二者共同完成对九三纪念的刚柔二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