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星蒜辞(终曲)
谷雨那日,杨家庄下了场翡翠雨。雨滴是凝固的时光,落在地上便长成碑——王屠户的碑是半扇石磨刻的,马老四的碑是拖拉机零件焊的,刘寡妇的碑最奇,竟用四颗军扣嵌成北斗形状。
老杨的碑立在村口老槐下,是整块墨玉琢成的算盘。算珠能随风转动,春雨一浇就响起1975年的山歌。小书记带着县志办的人来拓印,墨汁渗进碑纹时,突然现出满篇星图:
“癸卯年谷雨,杨正义化风归去。其人一生算账,末了却将算盘劈作星辰。村人感其义,以星蒜为祭。”
祭礼也奇特。不需香烛纸马,只要每人来说段往事换蒜瓣。马老四用92年柴油债换得紫皮蒜,王屠户拿88年偷油案换得白皮蒜,刘寡妇轻声说“75年水闸夜他塞给我两个馍”,换得红皮蒜三头。
换得的蒜头堆成小山,夜里竟自己发芽抽条,长成株横跨银河的蒜苗桥。桥这边站着杨家庄的活人,桥那头影影绰绰立着故人——刘卫国军装铮亮,正挨个给先到的乡亲发竹签:
“领了签子的往星河上游走,孟婆汤铺子今日改卖蒜汁!”
老杨最后一个上桥。走到桥心时,怀里突然掉出那本蓝皮账簿。书页哗啦啦散入星河,每页都化作帆船,载着当年的账目漂向彼岸——
七五年的雪债船撞上八八年的油债船,碰出冰糖火花;九二年的柴油船与七九年的婚书船并行,搅起琥珀漩涡。最终所有帆船首尾相接,在银河里连成环岛,岛上长满“无账树”。
刘卫国在彼岸招手:“正义哥,快来看好戏!” 老杨紧走几步,却见彼岸搭着戏台。台上正在演《铡美案》,包公竟是王屠户扮的,王朝马汉是马老四和小书记,而负心汉陈世美...分明长着老杨年轻时的脸。
“呔!”王屠户举着杀猪刀喝道,“为何七五年水闸前退缩?” 老杨张口结舌时,却见刘卫国跳上台抢过刀: “大人明鉴!是小人先推他进草垛的!”
台下哄堂大笑。马老四往台上撒柴油味的花生,小书记拆了档案本折纸飞机。突然全场静默——秀珍捧着婚书走上台,轻轻盖在“陈世美”头顶:
“此债已清。”她说,“换你下辈子堂堂正正娶我。”
银河突然倒流。所有帆船退回此岸,蒜苗桥渐渐透明。老杨最后回头时,看见彼岸亮起万家灯火,每盏灯都是颗蒜瓣形状的星子。
晨光熹微中,老杨在槐树下醒来。怀里抱着本蓝皮账簿,封面上“不论账”三字开满星蒜花。小书记气喘吁吁跑来:
“大叔!县志终校样来了——” 老杨摆手轻笑,指尖掠过碑上算珠。珠响叮咚里,他听见四十年的风雨声渐渐汇成一句:
“星河长明 蒜香永续 此间无账 唯有春秋”
风起时,满碑算珠自行动起,噼啪声惊起群雀。雀羽落处,新生的蒜苗正破土而出,叶尖挂着露珠,每颗露珠里都晃着个清清白白的人间。
——
后记:蒜皮星辰书
这本书写到第十三章,键盘缝里已嵌满蒜皮。深夜赶稿时,总疑心窗外有人拨算盘——劈啪声时而疏朗如星子坠地,时而密集似雨打芭蕉。今晨推窗,见院中老柿树下竟真散落着几粒檀木算珠,沾着露水,像极了遗落的星辰。
初遇杨家庄是在庚子年深秋。为采风钻进豫北某个村落,恰见两老汉为半袋蒜头争执。戴破眼镜那位摸出红皮本逐条念账,对面屠户模样的大汉竟抡起杀猪刀——刀落处却只是割断麻袋绳,任蒜头滚落满地:“老子欠你三十八年零九天的账,今日两清!”
后来才知那是杨正义与王屠户最后一回算账。三日后老杨脑溢血去世,临终前攥着本蓝皮账簿,扉页三字“不论账”墨迹未干。整理遗物时,乡亲们从炕席下翻出四十三本账册,最早可溯至戊戌年,最新止于癸卯年春。奇的是越近年份,账目越简——九二年尚记“柴油三斤”,零三年只写“蒜头两瓣”,临终前那本更是满纸圆圈,状如蒜瓣又如星子。
刘寡妇之子铁蛋现今开着拖拉机奔小康,车头悬着串军扣当平安符。马老四的粮油店扩成连锁超市,招牌Logo是抽象化的蒜头星辰。小书记已升任县档案馆长,最珍重的藏品是那本浸透柴油味的值班日志。
今春再访杨家庄,见村口真立了墨玉算盘碑。风吹珠动时,确能听见山歌混着柴油机的轰鸣。秀珍婆婆端出蒜泥招待,忽然指着蒜臼说:“你看像不像北斗?”细看那蒜泥星罗棋布,竟真勾勒出勺子形状。
临别时获赠一袋紫皮蒜。高铁上忍不住剥开颗,蒜瓣层层叠叠仿佛书页。最大那瓣上自然生出墨色纹路,凑近看竟是:
“字字算珠响 页页蒜香凝 莫问真与假 且尝酸辣甜”
今夜校完终稿,忽闻蒜香满室。转头见窗台那袋蒜头悄然发芽,新绿抽作银河形状,梢头缀着米粒大的花苞——分明是星辰模样。
或许世间故事本无终章,唯有生生不息的蒜苗,在岁月里长成新的算盘。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