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让人偏爱的节气
李庆余

打开日历,处暑节来了,处暑为二十四节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天的第二个节气。综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偏爱处暑节。
立秋,只是轻轻地叩响了秋天的门,秋老虎仍旧血盆大口,怒目圆睁,雄风不减,嗷嗷发威,温度热到40度,红色预警,闷热、湿热、炙热、酷热,桑拿天让人难以忍受。处暑一到,秋老虎深谙“满则溢,盈则亏”哲理,开始侧身转向,降低心气,收敛虎威,燥风停止,热浪褪去。忽然一夜微风细雨,冷空气骤然而至,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凉风习习,阳光灿烂。人们交口称道:秋老虎真正与夏天告别,与秋天拥抱。一些摄影爱好者,纷纷走出室外,出游迎秋,按下快门,拍下天高、云淡、月明、旷野的美好风景。浏览天气预报,页面显示:空气质量优、优、优,什么pm2.5、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统统被扫除,凉爽、舒适、惬意,人们有了回归自然的感觉。
处暑,秋色布满田野。一片片高粱红,高高举着红红的火把,威风凛凛站在那里,向农民招手示意:我成熟了!红高粱是文人绕不开的浪漫素材,长篇小说《红高粱》成就了作家莫言的诺贝尔奖,漫无边际的红高粱犹如红纱帐,促成九儿与余占鳌野合,酿成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谷子熟了,远看大田黄澄澄,金灿灿,好像撒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谷穗弯着腰,低着头仿佛向“地球修理工”表示谢意。还有红红的大枣,青青的核桃,紫红的葡萄,黄黄的鸭蛋梨,缀满了青山,美化了绿水。唯有不足的,是秋蝉的声音小了。不用担心,新陈代谢,后有来者,一些应时鸟虫迅速火爆起来,蛐蛐叫得最凶,二十四小时不停声。傍晚,孩子们看到飞舞地莹火虫,情不自禁唱起民谣:“莹火虫叭叭,飞来飞去耀火花,问你飞向哪里去,荞麦地里是娘家。”是啊,月光下,荞麦地里白花如雪,萤火虫上下翻飞,的确展现出一幅美景。早晨,黑马勺叫的清脆悦耳,催促人们起床晨炼。晚上,猫头鹰也应时改调,由春呕、夏喵 改为呱呱笑了。不过它笑得太难听,有些瘮人,建议调调嗓子,换换音色,笑的动听些。诚然,也有不尽人意的,谷地里传来呼呼响声,一群黑黑压压的麻雀从空中飞来,叽叽喳喳,吵闹不休,毫不客气地啄起谷穗来,啄一口挠三下,一片一片的谷子被糟蹋了。无奈,农民只好罩上黑纱网,防止麻雀的不良行为。
依稀记的,六十多年前一个秋天,处在青黄不接的日子,绵绵细雨下了几天几夜,一家人饿得躺在床上睡觉。不懂事的我,一会儿说饿,一会儿说饿。心疼孙子奶奶没有办法,只是说,再睡一会,睡着就不饿了。我听奶奶的话,躺在炕上,忍耐一会儿,肚子了里又咕咕噜噜响起来,哪能睡得着。心里最难过的当属父亲了,他深知,盆盆罐罐见了底,仅有的半碗玉米面,昨天晚上熬成“照人汤”喝了,今天午饭怎么办?父亲忽然在灶王码上看到处暑节到了。俗话说:处暑三天便开镰。在节日提醒下,父亲操起镰刀,挽起麻绳,到地里收下高粱和谷子,回家搓下粒来,用碾轧成面,在锅里贴了高粱饼子,熬成小米粥,以此充饥,躲过饥饿。处暑节气真的不寻常,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丰收节、救命节。我由此联想起,旧社会一些富户能人,专门多种高粱谷子,处暑成熟收获。此时穷人青黄不接,须向富人借粮,富人便乘机放下高利贷,谋取更大利益。处暑节不仅人喜欢,而且食草动物也喜欢,俗话又说,立秋十八天百草结籽。算一算,这个时间正值处暑,山上、地里的谷谷穗、抓地秧、烟袋棵、狐狸条,各种各样的草长高了,开花了,结籽了。这样的青草营养丰富,牛羊吃的喷喷香,口口甜,不长时间,就膘肥体壮了。
处暑真是一个好节气。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