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秋就是处暑,偶尔在网上看到邢台作者沈五群一首题为《处暑》的小诗,便连忙欣赏。
粗看此诗,朴实无华,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然而,细细一品,蓦然发现《处暑》平中蕴奇。这首简短的小诗,虽说仅有九行,(其中有三行重复,其实只有七行。)却以巧妙的语言重构生活意象,打破人们对节气的常规认知。
首先,诗人将“处”诠释为“相处”而非“告别”,赋予暑热以积极的共生意义。
其次,诗人把蒸笼与硕果的比喻,将自然节气转化为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炎热不是煎熬,而是成熟的必要淬炼。
整首诗语言质朴如谚谣,却深刻揭示了自然与生命的辩证关系:唯有拥抱灼热,才能沉淀生命的饱满。
这种对传统节气的创造性解读,既留存了乡土记忆,又升华为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
现把这首小诗抄录如下:
处暑
沈五群
处暑处暑
处暑不是出暑
是与暑热密切相处
处暑处暑
恰似馒头摆满笼箅
必须火烧大锅蒸煮
处暑处暑
只有接受炎热考验
硕果才能饱满成熟
【作者简介】陈增印,笔名曾殷,河北邢台人,1982年大学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喜欢读书、码字。
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现年71岁。原在企业和旅游局工作,现已退休。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太行追梦》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