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年养蝈蝈儿
作者:姚树学
主播:管新琴
小时候,我爱养昆虫,养过蛐蛐,养过蜻蜓,养过鱼虾泥鳅等,还养过小鸡、小兔、小猫、小狗。但说句心里话,在我喂养的所有动物当中,最喜欢的还属蝈蝈。特别是迷上了蝈蝈的声音,以至于今天年近花甲的我在早市上遇到了卖蝈蝈的,还总要跑到跟前,久久不愿离开。有时还要掏钱买上一只,在家喂上一段儿时间。听着那蝈蝈的叫声,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童年……
有一年去到承德西大街市场,突见有卖蝈蝈儿的,那可是反季节的蝈蝈啊,因为是在春节之后的三月份,我既感到新奇又觉得纳闷,竟花十元钱买回家一只,把它当成心肝宝贝,又从千里之外带回了九台,养了好久;现在那盛蝈蝈的小笼子还在家里挂着呢。可见我对养蝈蝈有多痴迷。
有人要问,你小时候养蝈蝈,都把蝈蝈放在什么地方养啊?当然是放在蝈蝈笼子里了,而且是我自己亲手编的笼子。别说一般人都不会做,就是会,也没时间啊。要知道我做的笼子精致、漂亮,不比现在街上卖蝈蝈的差。我做的笼子虽然就地取材,所需材料分文不要,做出的笼子却样式繁多,格式新颖,不仅有推拉门,周围还镶有各式花纹呢。另外,单间儿的笼子自不必说,我还会做多间连在一起的。比如两间的、三间的,就像一座楼似的,它们都各有各的门。
这做笼子的手艺是我堂哥教我学会的。他大我四五岁,刚开始是跟他学的,至于后来做出来的各式各样不断翻新的花样,却是我“自学成才”所致。
说起做笼子,那可是既费时又费神啊。它是一项巧活、细活、慢活。首先是选材。材料全部来自高粱秆。
小时候,我们那里主要作物除了谷子、苞米,就是红高粱。每到夏秋之交,红高粱地一块连着一块,果真如“金纱帐”一样漂亮。
说起高粱,它可全身都是宝啊,把它铺放在房顶当房褓,经久耐用不会腐烂。如果用绳子把高粱秆编起来,可以竖放在房间内当屏风,晴天可以铺放在院子里晒东西。另外,高粱穗去粒后,还可以编成扫把,用来扫地、扫床,小的还可以刷锅等等。
高粱秆去掉瓤儿,用其外皮还可以编成席子,供人坐卧休息。高粱秆最顶端那节,质地硬而又有弹性,粗细均匀、颜色一致,不用取出内瓤,可以用它们编成锅盖、盆盖、缸盖,还可以做成装零食等杂物的小筐、针线篓子等。
可以这样说,当年的人们吃高粱用高粱,处处离不开高粱,连我做蝈蝈笼子也同样离不开它。每当家里人收割高粱时,我总不忘收集高粱秆最顶端的那一段秸秆,选择粗细一样的和金黄色的,因为这种颜色的一定没有虫眼儿,也就是未被虫蠹;收集到一定的数量后,就用小刀把它们截成需要的长度。如果要做正方形的笼子,要截成一样的长度;如果打算做长方形的笼子,就得截八根长的,十六根短的,接着把每根的两端各挖出一个豁口,豁口不能太靠边;豁口的宽度以刚好放进两根秸秆为准,深浅为秸秆粗细的一半为宜……
做好这些准备,则可以把二十四根秸秆紧紧扣在一起,做成笼子的骨架;然后再把整根高粱秆儿较粗的那部分的外皮剥下来,把这些外皮削成一样的宽度,长度比笼子每个面儿都要长一点,并两头儿削尖,扎进笼子的骨架内。当整个笼子用这些硬皮密封好后,蝈蝈儿笼子就成型了。
如果再想做个自动开拉门,只需找一段儿有弹性的高粱秆,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折成和笼子侧面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即可。再用一个小竹棍把这个正方形穿起来,并把穿好的竹棍儿扎进笼子骨架的一个侧面,再用比较硬一些的高粱秆外皮把门密封好,这样,就做成一个有小门的蝈蝈笼子了。
把蝈蝈儿放进这样的笼子里,再把笼子扛在肩上,蝈蝈在笼子里叫着,后边有不少同龄的小孩追逐着、欣赏着,我的心里就别提有多骄傲、多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