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写:李承志的书写用力过猛,看得出很努力地在把字写好了。写字用巧劲不用蛮力,你还可以多练练字,实在找不到感觉,就还是买本字帖,有空的时候写一两页,找找突破口。
中心思想:表达 “我” 对奶奶的敬爱,祖孙深情。
情感类作文一般都容易写,如何让老师眼前一亮却有难度。真情实感很重要,你的几个素材都真实,细节也不少,可是没有情感冲突,那么只能借助物品和场景,把情感藏进环境、物品的变化里。
文章围绕了几件事:早起干农活、“我” 试图让奶奶多睡会儿、奶奶让 “我” 修手机、奶奶和 “我” 赏菜园里的花并交流对花的感悟。通过几件事刻画奶奶,或者说是表现我与奶奶的深厚情感。素材肯定都很真实,也还恰当,但是如何让零散的事例,串联起来呢?你肯定想到要用一个好物或好场景作为线索串联。但是本文事例有的发生在家里,有的在菜园子,我更推荐用好物串联事例。比如写奶奶的花布衣,让零散的生活片段有了串联主线,也借布衣上的花,暗喻奶奶如繁花般鲜活的生命力与对 “我” 永恒的陪伴,情感更有依托,文章也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奶奶的花布衣
屋舍的晨光里、卧室的暖灯旁、厨房飘着烟火气的灶台边,总晃着奶奶的身影。在街坊眼里或许只是个寻常老妪,可在我心里,她比盛夏正午的日头还要明亮,而那件缀满碎花的布衣,恰似她身上最鲜活的注脚,把寻常日子都染得生动起来。
奶奶很勤劳,凌晨五点的天刚浸出一点鱼肚白,她已换好那件洗得发白却依旧鲜亮的花布衣,悄没声儿地蹚过院子里的月光,把自己扔进田垄的晨雾里。几十斤重的菜筐压弯扁担,她却走得稳当。担起那几十斤重的农作物,带到别处卖掉。她年复一年地种菜、卖菜,还总是赶在我们起床前为我们做好早饭。
可我总瞅着那汗湿的布片心疼,趁她午睡时,偷偷把她手机闹钟往后拨了半小时。第二天一早,她果然多睡了会儿,只是拎着手机来找我时,花布衣磨出的毛边蹭着屏幕,沾着的泥土在玻璃上印出几个浅黄的指印:“这手机咋少了半个钟?你给瞅瞅。” 我盯着她花白鬓角,胡诌道:“它也想让您歇会儿呢,这半个钟啊,是老天爷多赏的。” 她低头摩挲着手机壳,半晌才点了点头。可没过几天,她竟凭着鸡叫和天色,比往日更早起了些,晨光爬上她的衣角,把那些碎花染得像浸了蜜。
奶奶执着地打理着田地,那地里什么都有:红辣椒弯着腰,豇豆垂成绿帘子,而最惹眼的是地头那片花:深红浅紫的蜀锦开得灿烂,牵牛花顺着竹架缠出个紫蓝的漩涡。她总说这些花和她那件布衣是 “姊妹”,花瓣还落进她的花布衣里。她曾指着田埂上的花跟我说:“人都爱这些灿烂的模样,可谁留意过它们根下的泥?一年就热闹这几月,剩下的日子都在土里憋着劲儿呢!” 奶奶的眼神温柔却有韧劲,比任何盛开的花更让我记挂 —— 就像那件布衣,纵使边角磨破、颜色褪浅,那些花依旧在时光里,开得瓷实又热烈。
在往后我默默努力地学习生活里,我越来越深刻的领悟到,她口中那些 “在土里憋着劲儿” 的花,原来是把根扎进了日子里 —— 就像奶奶,用一辈子的勤恳把平凡过成了诗,而那件花布衣,便是诗里最温暖的韵脚,永远在记忆里,开得热气腾腾。
文中你还提到了老樟树,其实也可以以老樟树为线索来写好这篇文章。文章有很多种写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你要展示突出的中心,流畅的行文,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情感,慢慢练习,一定会有突破的。切忌死扣细节,写得过长过多,却中心不突出。

姣姐点评:
一、立意较好。本文以小见大,通过记录素质训练的艰苦、团队因失误落后又奋起直追,最终获得优秀连队的过程,展现团队协作、信念坚守和荣誉追求 。感悟如果更深刻,更能引起读者共鸣。从 “被特殊训练” 的不解,到 “因迟到扣分” 的低谷,再到 “刻苦训练后反超获奖” 的高潮,故事自带 “困境 — 奋斗 — 逆袭” 的张力,符合考场作文 “以情节带动情感” 的基本要求,为立意升华提供了载体。
二、细节欠佳。文中虽有细节(如 “汗水浸湿衣服”“漆黑环境中谈心”),但多为简单陈述,未调动感官让场景 “活起来”。写烈日训练,可加入 “阳光刺得眼睛发花,后颈的皮肤像被针扎一样疼,队列里的呼吸声粗得像风箱”(视觉、触觉、听觉);
写深夜谈心,可补充 “教官的声音在黑夜里发沉,带着点烟味的气息飘过来,有人的膝盖在地上磨出沙沙声,却没人抱怨”(听觉、嗅觉、动作细节)。
缺乏具体感官细节的描写,会让读者难以代入,削弱情感冲击力。
三、过渡不自然。从 “因迟到扣分” 到 “训练变得异常刻苦”,中间缺少 “心态转变的过程”—— 是教官的哪句话触动了大家?有没有同学带头表态?第一次加练时的场景如何?这些 “过渡细节” 的缺失,会让 “刻苦训练” 显得突兀,无法让读者感受到 “团队凝聚力如何从松散到紧密” 的变化。
迷彩服上的盐粒
仲夏的太阳把操场烤得像块铁板,刚下车的我们被热浪掀得一个趔趄。总营长的吼声砸在广场上:“305 队,特训开始!” 时,我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地上缩成一团焦黑的小点。
齐步走的口号像锯子来回拉扯空气。汗水顺着额角钻进眼里,涩得人直眨眼,迷彩服后背早已洇出深色地图,又被阳光晒出白花花的盐粒。隔壁班在香樟树下说笑的声音飘过来,有人开始踢正步时故意蹭地,发出拖沓的声响。教官突然吹了声长哨:“优秀连队加 3 分,算入中考升学。” 他摘下帽子抹了把脸,帽檐压出的红痕在黝黑皮肤上格外显眼,“现在偷的懒,都是以后要补的债。”
当晚点名,十个迟到的身影让记分板上的数字骤跌。熄灯后,教官把我们叫到操场。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军靴碾过碎石子发出沙沙声。“倒数第二,” 他突然在台阶上坐下,军绿色裤腿沾着草屑,“但我带过比你们更差的队伍,最后拿了第一。” 有人抽了下鼻子,我摸到膝盖下的淤青,我们都被教官的坚毅打动了,都默默在心底喊出了“加油”的声音。
第二天晨跑,没人再掉队。有人主动把迟到同学的水杯灌满放在队列边。踢正步时,小个子女生总被后排踩到鞋跟,她索性把鞋带系成死结,袜子上透着磨出的红印。学包扎那天,男生要给女生缠绷带,逗得大家直笑,笑声惊飞了香樟林的鸟儿。制作皮影戏时,有人把教官的形象刻成剪影,夸张的大嗓门和挺直的腰板,在灯箱上一晃一晃的。
汇报表演前,广播里报着分数,我们和第三名只差 3 分。候场时,我听见后排有人小声数着节拍,等待我们期望多时的荣誉。当 “优秀连队”四个字响起时,教官突然转身,帽檐下的眼睛亮得惊人。他想抬手揉揉什么,最终只是用力拍了拍我们的肩膀,掌心的茧子蹭过迷彩服,像砂纸擦过生锈的铁。
如今那张训练合影还压在书桌下。照片里的我们晒得黝黑,军装上的盐渍泛着白光,像撒在青春里的一把星星。人生路上所有的勋章,从来都由坚持与并肩的温度淬炼而成。每次遭遇困境时,总会想起那个夏夜的月光。
作者:浏阳市嗣同学校C2301李承志
指导老师:刘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