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起发生在1986年秋的惊天悬案,系根据真实事件撰写,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地址均为别名......
《校长之死》离奇悬案
作者:梦里
一、突然失踪
1986年8月25日,周一,某省莫山市青蛇县梅花乡各中小学校接到一纸手写通知:经研究,定于8月26日(明天)下午15点在本校召开校长会议,请准时参加,不得有误。特此通知。落款 高博清 1986年8月25日。
1986年8月26日下午15点,梅花乡各中小学校长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聚集在梅花初级中学的会议室里,翘首等候召集人的到来。当会议室墙上的时针指向15点时,会议室里安静得让人窒息,只听到秒针“的哒的哒”的声音。1分钟过去了,2分钟过去了,3分钟过去了,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仍迟迟不见高博清的身影。校长们开始焦头急耳,“高校长今天睡过了吗?”张校长按奈不住焦急的心情首先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是不是哪个今天中午把高校长灌醉了哦?”商校长笑嘻嘻地附和道;校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有的提议排人去他办公室或寝室喊;有人提议去他家看看。
高博清家住梅花乡高家冲村5组,当年刚满50岁的他,1.76米高,长得眉清目秀,英俊挺拔,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字;在校长岗位任职多年,领导艺术独特,经验丰富,在梅花乡仍至全县享有崇高声誉。通知开会从来不以学校名义落款或加盖公章,基本就是以个人名义手写通知,最多垫上几张复写纸多写几份。
当时除一.二.六村在桂花中心校读书外,其余5个村均有一所小学校,配备了负责人及师资。全乡师生们都很敬重他。今天众人等候近一小时,仍无音讯,只得取消会议。校长们议论纷纷,高博清素来守时严谨,从未无故缺席,这一反常情况引起在坐校长们高度警觉。![]()
二、发现尸体
学校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其家属,得知高博清自8月25日下午发出通知后便杳无踪迹。家属心急如焚,组织亲友、同事及学生分头搜寻,足迹遍布梅花场街头巷尾、山林田野。一连数日,搜寻无果,梅花场笼罩在不安之中。青蛇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迅速组织警力20余人,发动梅花乡乡村干部群众200多人开展地毯式拉网搜查,分组从高博清家到梅花初级中学校的5公里范围内的山林、田野、沿路住户,岩边、水库逐一排查,走访群众达300多人。
直至1986年8月28日下午15时,指挥部突然接到消息:一路在火烧坡水库负责找寻的干部,瞥见水面浮起异物。经2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一尸体打捞上岸,经家属辨认,正是失踪的高博清校长。尸体双手反绑,拇指被裤腰带紧缚,衣兜沉甸甸塞满石块;双腿赫然刻有“大流氓 好下场”的血字。
三、贪酒好色
青蛇县公安局迅速介入,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干警们细致勘查现场,提取物证,并走访学校师生、邻里街坊,试图还原高博清失踪前的行踪。专案组了解到:高博清是从教师提拔到校长岗位的,有相当的领导艺术和能力。但有两个致命的爱好,喝酒和好色。凡有酒局邀约,他都会如约而至,酒席上的高谈阔论是他展示才华的舞台,人们的迎合和附和更能激发他的风趣幽默感,彰显其独到之处。喝兴奋了也就谈忘了自己的身份和时间,主家为了讨校长欢心,也不厌将凉菜反复温热又端上的麻烦。酒足饭饱后一种欲望慢慢升腾。
案发一年前的某天,姚坪小学一代课老师的父母,为了表达对校长的感激之情。想当年,在茫茫人海中想脱颖而出,找份体面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而高校长却慧眼识才,在全乡众多的年轻人中,看中了体形端庄、相貌出众、文化程度一般的付燕霞女士,付燕霞是梅花初级中学77级校花,皮肤白析细腻,初中毕业后去农机站上过班,后被站长的亲戚挤回了农村,尽管天天日晒雨淋,却仍保持了娇好的身材白嫩的肌肤,走在街上,两条乌黑顺滑的大辫子随风摇曳,隔外引人注目。高校长有天注意到了从校园掠过的这道身影,经打听正是付燕霞,正好该大队小学校长已向高校长反应过差名代课老师的事。因此经考察该女子正好符合条件,于是被录用了。对此,付燕霞家人心怀感激之心,特别邀请校长到家中作客,因付燕霞懂事、麻利,给校长拿烟、端茶、盛饭、陪酒,校长十分开心。酒过三巡,高校长眼神渐露迷离,夸赞付老师时目光灼灼胶着其身。他突然踉跄起身作势离席,付燕霞忙上前搀扶,校长顺势将手搭在她肩头。刚出堂屋,他低声催促:"快带我去厕所。"付燕霞欲唤其他男宾,却被校长攥紧手腕:"就你陪我去。"她只得依从。不料刚入卫生间,高校长便兽性大发,盯着怀中美人樱唇俯首强吻。付燕霞既想挣脱又恐失职,只得任其狎昵。直到付母呼唤声传来,她才得以脱身。付燕霞面染红霞、鬓发散乱而出,母亲惊问缘由,她只嗫嚅:"也许是喝多了。"高校长终在随行人员搀扶下醉醺醺返校。
另有一则线索:高校长有位新婚侄女,容貌娇艳身姿曼妙。因其夫服役部队,校长常以关怀为由登门蹭饭。据群众反映,二人或有私情。![]()
四、迷雾重重
经公安机关初步调查显示,8月25日下午,高博清在办公室手写完通知后独自离开,无人目击其去向。专案组根据对死者尸体解剖的报告分析:高博清死亡前喝过酒,肠道内有蔬菜叶残留物,打捞起来时两手均攥着满手淤泥。据此推断,高博清被抛尸时尚未完全死亡,高博清身材魁伟,体重达85公斤,力大如牛,一般情况下。一两个人想对付他都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那么会不会是多人作案呢?或者为诱杀?从用裤腰带束手和刻血字的作案手法看,非一般人所为。案件还有个疑点,就是高博清这种体重是怎么运输到此地抛入水库的呢?围绕这些线索和疑点,专案组展开了慎密侦察,首先对水库周围的群众进行了解,案发当晚是否有人发现过有可疑车辆经过,或者听到过水库异常情况,由于水库周边住户都离水库较远,均未发现有异常情况。
专案组调查时发现离水库不远的山上有个临时草屋,说是守鱼人守鱼住的,专案组立即对守鱼人展开调查,守鱼人叫代成军,61岁,是本组村民,承包火烧坡水库养鱼3年来,年年亏损,鱼常被盗,于是搭了个棚屋晚上在此守护,据他反映,26日凌晨3点左右,熟睡中听到好像水库有过一下“扑通”声,以为是鱼跃声,没起来观察。另据群众反映,25日晚上有家农户杀猪请客吃饭,不知高校长是否在场。经专案组深入调查,排除了高校长在场的传说。
五、侦破无果
专案组梳理线索,发现通知笔迹确为高博清亲笔,但会议内容并无异常。他们排查仇家、情债等可能动机,却因证据匮乏,侦破陷入僵局。数月过去,案件毫无进展,公安内部将此案列为悬案。高博清之死成为青蛇县一桩未解的谜团,坊间传言四起,真相却如石沉水库,杳无踪迹。
专案组对案发现场遗留物证进行了反复勘验。法医鉴定确认,高博清系生前入水窒息身亡,死亡时间约在8月25日深夜至26日凌晨。其双腿所刻血字“大流氓 好下场”,字形歪斜却力道颇深,显然系凶手泄愤所为。那根捆绑拇指的旧裤腰带,经查为本地供销社常见款式,未能指向特定来源。衣兜内石块取自水库附近山上,亦无特殊标记。
调查人员重点排查了那份手写会议通知。经笔迹专家多次比对,确系高博清本人书写无误。但蹊跷在于,8月25日当天并无任何上级部门要求召开紧急会议,通知提及的“经研究”显得颇为突兀。有教师反映,高校长当日神色如常,并未流露召集会议的迫切缘由。
围绕“大流氓”这一关键指控,调查组走访了高博清生前的社会关系。部分教师私下透露,高校长治校严谨,曾因整顿教师队伍作风问题与人结怨。有匿名举报信称其与某女教师存在不正当关系,但经核查并无实据。死者家属则坚决否认此类传言,认为这是凶手恶意栽赃。案发后,那名被传与高校长有纠葛的女教师亦主动接受调查,其不在场证明经多方核实成立。
案件侦办数月间,警方先后排查可疑人员二十余名,包括曾与高校长发生过冲突的离职教师、被其处分过的学生家长,乃至水库周边有前科的惯偷。然而所有嫌疑人均具备不在场证明,或缺乏作案动机,关键物证链始终无法闭合。随着时间推移,目击记忆逐渐模糊,有价值的线索如沙漏般流逝。
就在专案组一筹莫展之际,曾在学校做饭的炊事员段玉珍突然来到专案组,提供了一条信息:她说:案发前一个月左右的一天深夜,她正在熟睡中,忽闻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她警觉地问:是谁?外面人答:是我。感觉好象是高校长的声音,她揉了揉眼睛,定了下神问;“这么晚了有什么事?”“你开门我找你有点事。”校长声音低沉,段玉珍想是不是校长发现了什么情况,找我说伙食团的事,顺便披了件衣服忙去开门。门还未开,高校长就迫不及待扑了过去,将她按倒在床上,段问:校长是不是喝多了?我个老太婆了你别这样。校长好像如梦初醒,说“哦我走错门了,对不起”。转身离去。专案组立即对所撑握的线索进行调查取证,但均被一一排除。
至1988年初春,专案组宣告解散,卷宗封存于县公安局档案柜深处。高博清之死,连同腿上那六个血色大字,成为青蛇县志里一页冰冷的悬案记录。梅花乡的老人们至今记得,那个秋天过后,火烧坡水库的水总显得格外幽深。![]()
六、民间传言
然而民间议论从未止息。1988年深秋,火烧坡水库枯水期时,有村民在发现尸体的浅滩淤泥里摸到一把生锈的弹簧匕首。刀柄缠着浸透污血的布条,刃口处赫然刻着模糊的"清"字。消息传开,青蛇县公安局立即封锁现场,将匕首送交省厅刑侦技术处检验。化验结果显示,布条上残留的O型血与高博清血型吻合,但刀身锈蚀严重,无法提取有效生物检材,刻字手法亦与尸体血字特征不符。
与此同时,关于女教师刘淑芬的流言再度甚嚣尘上。有匿名者向县教育局投递揭发材料,称其丈夫张木匠曾在案发前夜携带木工凿离家,次日归来时鞋底沾满水库特有的红泥。专案组重启调查后传唤张木匠,发现此人已于三个月前赴新疆打工。刘淑芬出示的丈夫来信邮戳显示,8月26日当天张木匠确在乌鲁木齐建筑工地,十余名工友签字证明其当日未曾离开。这条沸沸扬扬的线索,最终在新疆警方出具的书面证明前戛然而止。
水库周边村庄自此流传起诡异传说。每逢秋雨连绵的深夜,总有守鱼人听见水面传来"咚咚"的凿击声,仿佛有人在水底敲打棺木。村民私下议论,说那是高校长带着刻字的腿骨在叩问真相。县公安局曾派员驻守半月,除录到风声水浪外一无所获,反倒是有个年轻警员因半夜听见怪响开枪走火,误伤了水库边的枯柳。
七、悬疑成迷
1990年县志修订时,编纂委员会在"重大案件"卷宗里留下如此结语:"高博清遇害案历经四次专项清理,排查关系人87名,物证链始终残缺。凶手利用水库消弭罪证,反侦查意识极强,极大可能系与被害人存在深度矛盾的熟人作案。"泛黄的档案纸页里,那柄生锈的匕首照片与两份互相矛盾的血型报告被装订在一起,物证袋上"青公刑字第0043号"的蓝色印章,渐渐褪成了苍白的雾。
2002年枯水季,火烧坡水库因清淤工程首次见底。施工队在当年打捞尸体的浅滩区域,掘出半截深嵌淤泥的腿骨。骨面赫然可见利器刻凿的痕迹,经法医拼合鉴定,确与高博清左腿胫骨缺失部分吻合。更令人悚然的是,骨缝中卡着一枚生锈的校徽,其背面"梅中"字样下,竟被人用锐器添刻了歪扭的"债"字。此事惊动省公安厅,物证被连夜送往北京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骨刻痕比对结果显示,与尸体血字为同种单刃刀具所留,但刻校徽的力道较之更深三分。刑侦专家在案情分析会上指出:校徽刻字极可能是凶手二次返回现场所为,其心理呈现明显的仪式化特征。
正当专案组围绕校徽来源展开排查时,一封盖着云南邮戳的匿名信寄抵县公安局。信中夹着半页泛黄的会议通知,纸质与高博清当年手写的那份完全一致。通知末尾"不得有误"四字下方,多出一行用化学药水显现的蓝字:"食堂地板东三"。刑侦人员火速赶赴早已改建为粮仓的梅花初中旧址,在撬开的第三块地板下,发现裹在油纸里的账本残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九十年代初期,县教育局七名干部收取教材回扣的签名及金额,高博清的签名旁却画着血红叉号。
账本的出现掀起轩然大波,五名仍在任的干部被纪委带走。但笔迹鉴定显示,所有签名均系临摹伪造,油纸上的指纹亦因霉变无法识别。而当年经手教材采购的图书管理员,已于1998年车祸身亡。这条看似突破的线索,最终化作刺向迷雾的又一把钝刃。
2005年县志再修订时,编纂组在案件卷宗末页添了段附注:"水库清淤所得腿骨,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碳十四测定,疑受水库底质污染致年代判定存有偏差。"那枚刻债的校徽则静静躺在证物室铁柜中,玻璃罩下的锈迹正缓慢吞噬着"梅"字的最后一捺......
2025年8月20日完稿于青神
![]()
个人简历唐小虎,酷爱文学。曾有小稿见诸《嘉洲文艺》等杂志;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被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采用;如《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青神之夜》《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等。
“青神天梯杯”2025七夕征文大赛
“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在2025年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青神天梯杯”2025年七夕征文大赛,征集有关七夕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
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玉蟾寺在白石岩上从寺庙上到山顶的石阶被广大网友誉为“青神天梯”,赋予爱情相爱相守的象征,是四方游客及网友争相打卡之地。
1、征稿时间:2025年7月23日至2025日8月31日。
2、作品应为与七夕节相关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原创作品。
3、作品抬头应注明“青神天梯杯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投《三苏文学》主编微信/ZWB612462。
4、参赛期间作品所有赞赏全部作为大赛运营费用及奖金。
5、参赛作品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上刊发,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选发。
6、作品在都市头条浏览量达4万、点赞及留言达20个(条)才能入围。
6、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分别奖励精美荣誉证书各一本。优秀奖5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
7、2025年9月5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获奖名单。
8、三苏文学招募会员,将在全国各省设立分社,壮大三苏文学社,会员可以升入管理层,投稿可优先编发。有意可联系主编微信/ZWB612462。
三苏文学社
2025年7月23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