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故事
文/老冰
午饭后,我泡上一杯浓郁芳香的英红九号红茶,悠闲地坐在窗前的电脑转椅上,品着杯中独特的浓郁芳香,读了几篇《第一届长江文学新时代小说散文诗歌赛获奖作品集》,书中第一篇便是我的短篇小说《燕梦》,这是我文学创作路上第一次小说获奖,读起来心里还真是美滋滋的。如果没有当年和那个名叫燕的她,发生的那个难忘的故事,就不会有短篇小说《燕梦》。名叫燕的她,是水上运动学校的一名皮划艇专业运动员,青春活泼,热爱运动,不太喜欢读书。不一会儿,习惯午睡的我感到有些困倦了,眼皮渐渐沉重,我闭上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长江文学》的手搁在膝上。
朦胧中,我看见一个美好的故事。 这故事好美丽,幽雅,有趣,还有些神秘。
清晨,我坐在泸沽湖边,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湖面,我仿佛看到格姆女神山的轮廓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海拔2690米的高原湖泊慢慢苏醒过来,湖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蓝——不是海水的靛青,也不是晴空的淡蓝,而是像把整块孔雀石融化在琉璃盏里的透亮,当地人称之为“女儿蓝”。有猪槽船划了过来,金色阳光在波纹间跳跃,惊起成群的家燕,她们的翅膀掠过水面时带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珍珠。
泸沽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我国最清澈的高原深水湖泊之一。蓝天如洗,丽日高照,风和气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我看到很多很多的中外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游览沿湖而居的摩梭原始村寨的人文风采,游览泸沽湖如梦如幻自然美景。叫燕的她告诉过我,她的家就住在美丽的泸沽湖边,她告诉我,这里的湖水会洗眼,凉风能洗肺,歌声可洗心。她还告诉过我,这片永不枯竭的蔚蓝,是格姆女神的眼泪,保佑着泸沽儿女,保佑着万物生灵。蒙胧中,我看到晨雾未散开的泸沽湖面,格姆女神山正以"女儿蓝"为镜梳妆。那些被朝露浸湿的冷杉是格姆女神的睫毛,岩壁上垂落的藤蔓成了格姆女神缀满绿松石的发辫。当山风穿过女神洞的孔隙,便会响起口弦琴的嗡鸣。叫燕的她告诉我,最动人的是雨后初晴时,山岚幻化成格姆女神腰间飘舞的"达达"彩带,而湖中倒影却显现出少女般的羞怯。我深深地陶醉在燕告诉我的这个如梦如幻美丽故事中。这时,一只家燕悄然飞到我的身边,她的身影倒映在“女儿蓝”中。
这只美丽的家燕仿佛像认识我似的,它慢慢靠近我,先站在我身旁看了我几眼,然后亲切地跳到我大腿上,我也感觉好像认识它似的,我轻柔地抚摸着它柔软、漂亮的羽毛,我看着这只漂亮而神秘的家燕,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年前与那个名叫燕的她,因为她自己的原因,她的体育学院函授运动训练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出现了问题,她请我帮帮她。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她又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在工作原则许可范围内,帮助她解决好了她所造成的问题。
我把这只美丽的家燕亲切地捧在手心,“你难道是代她来感谢我,感谢我那年对她的帮忙,还是,你就是……”我明知道它不会回答我,但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地轻声问它。它有些不好意思地仰头看着我,然后点了点头,表示它听懂了我问它的话。“受人相助,不忘感谢”。这样的“感谢”场景,虽然离奇,虽然只有在梦境中出现,但毕竟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人们通过平常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谢"的言行累积,以筑造比物质更珍贵的精神文明高地。这只美丽的家燕,在我手上轻轻展动了几下翅膀,我感觉它是想飞走了,于是,我站起身来,高高地举起双臂,它回头感激地、深深地望了我一眼,随后猛地蹬腿展翅,射向天空,它在我的身边盘旋了两圈后,依依不舍地飞走了。明媚的晴空下,她远去的身影划出灵动的弧线,尾羽如剪裁开气流,翅膀快速地扇动,泛起青黑色的绚丽光泽,婀娜的身影与白云相互追逐,把整片蓝天都飞成了流动的水墨画。
我的手机铃声突然响了,骤然一惊,睁开眼,仿佛有谁推下一块巨大的石到湖中,水波陡然起立,将它远去的影子撕成了碎片,从那蔚蓝的碎影中,我仿佛看到运动员的她,名叫燕的她,她健美的身影在"女儿蓝"中,划着皮划艇,挥汗如雨,奋力拼搏。
我已不在泸沽湖边了,我下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要坠地的《长江文学》,我真爱这一个美好的故事,那蔚蓝的碎影还在我眼前浮生若梦飘荡,我怕它会随风散去,我要追回她,留下她,记下她,我放下书,匆忙打开电脑。
作者简介:
刘兵,笔名:老冰,一名普通的高校退休教育工作者,诗歌《上善若水》2020年11月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圆梦》2021年7月获第八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三等奖。《法之歌》2021年11月获“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短篇小说《燕梦》2022年12月获第一届长江文学奖——新时代诗歌散文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入选《长江文学》202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