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大姐
(散文)
作者:白秋生
不觉大姐离开我们已有三年,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
三年前的深秋,大姐在山村的砖屋里溘然离世,享年不到70岁。每当想起大姐的过早离去,我心中满是难过。
大姐是农家长女,比我大8岁。当年家里姊妹多、条件艰苦,她没能走进学堂,而是留在家中照顾我和两个妹妹。这份牺牲让她一生未能识字,眼界受到限制,人生轨迹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响,她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妇女,一辈子在田里刨食,辛勤劳作。
这份牺牲让我心中一直怀有深深的欠疚——大姐对我恩重如山,我终生无以报答。这份欠疚也让我更懂大姐后来在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与展现出的坚韧。
大姐虽没读过书,但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账目算得清,事理辨得明,识大体,知礼数。她性格要强,贤惠能干,懂谋划、会料理,思虑周全,办事利落,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把日子打理得妥妥帖帖。姐夫也不识字,人老实勤快,只会埋头干活,不懂人情世故,家里大小事务、门户礼节、人情往来,全靠大姐拿主意。她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和邻里妯娌处得和睦亲善 ,日子过得殷实自在。
然而,长年的过度操劳侵蚀了她的健康。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身体逐渐衰弱,积劳成疾,腿脚渐渐行走不便,记性也大不如前。但即便如此,她骨子里那份要强丝毫未减,始终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愿给儿女增添半点麻烦。这份坚韧令人动容。大姐六十多岁时,竟执意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并学会了驾驶。她时常驾车去集市售卖自家产的土特产,采购日用品,去看望住在农村的弟妹和走访亲戚。
大姐教育子女有方法,三个儿女在社会上都发展得不错,各自有了事业,还在城里安了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让村里人十分羡慕。
她心底善良,乐善好施,总把别人放在心上。对我们兄弟姊妹更是情深义重,关爱备至。每年家里出产的苹果、核桃、大枣等土特产,她都分成份托人捎给城里的我和大哥,送给农村的弟妹。她还时常打电话给我,嘘寒问暖,问长问短,这份牵挂让我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大姐是最普通的农家妇女,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见过多少世面,没坐过飞机、高铁,没去过太远的地方。但她身上那股勤劳、吃苦、善良、朴实、节俭、要强的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种最实在的生活底色,支撑着一个家,也温暖着身边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最宝贵的品质: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节俭朴实、自强不息。这些朴素的传统美德,正是构筑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石。
正是像大姐这样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以他们的坚韧与善良,承载着生活的重担,维系着家庭的温暖,传承着民族的血脉。是他们,让中华民族的薪火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共同托举起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大姐呀大姐,我的好大姐,弟弟永远怀念您,愿您在天国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 白秋生,男,网名:平淡人生、晩霞亦灿烂,陕西省淳化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公职人员。诗词爱好者,作品曾在《中华诗词》《检察文学》 《咸阳日报》等杂志报刊,东篱诗社、心心诗社、清风祥云社、陕西省诗词学会等微刊上发表,作品曾获心心诗社2022年度优秀奖,两次被东篱诗社评为“中华通韵好诗词”月度季军。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