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自选当代汉诗(第二十七卷)-完整版(共12首)
01 ✦ 淮河赋(之二十五)
1
河床翻出陈年的骨殖
水鸟啄食星子的碎屑
摆渡人弯腰,捞起
半片月亮——像迟来的爱
被鱼群衔往入海口
2
你盘算过每粒沙的归期
却对浣衣妇忧郁的眼神
保持缄默
木桨划开的裂隙里
夕阳正缝补两岸的影子
3
雾在淮河桥墩打坐
渔船是浮着的惊叹号
水草缠住某段记忆
当波纹散开
所有倒影都向深处鞠躬
4
你记得第一滴雨的形状
也记得最后一片帆的告别
鹅卵石把秘密磨成圆
而潮汐反复练习
如何把故乡还给异乡人
5
淤泥里藏着蚌镰的锈迹
水漫过石阶时
听见祖辈的咳嗽
梦见圣贤的影踪
芦花举起白色的灯笼
照见鱼群驮着年轮迁徙
6
你从不关心朝代的更迭
只数着渡口的脚印
涨潮时,脚印成了鱼的家
退潮后,贝壳在沙上
写着无人能懂的
经文
7
月光在水面铺铁轨
风是夜行的列车
载走两岸的灯火
而水底的星子
正重建
一座沉没的古城
8
你用漩涡收藏离别
用浅滩托举归来
芦苇荡里,旧船板
在讲述某个春天
有人曾在此,把龙的乳名
刻进双墩罐形陶鼎
02 ✦ 淮河赋(之二十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题记
河床托着云影时
淮河正模仿鲲鹏的鳍——
水是垂天之云的裙裾
漩涡在学羊角风的旋转
鱼群摆尾,像野马奔过北冥
岸不是束缚,是风暂歇的肩
河底的石,早顿悟了
无待的妙
不恋高天,不拒浅滩
只让水流,成为自己的翅膀
当暮色漫过堤岸
河与影相忘于混沌
恰如庄生梦蝶的刹那——
谁是淮河?谁是那条
抟扶摇而上
或沉潜深渊的鱼
谁是淮河,谁是那抹
逐波而去,或栖于深渊的影
谁是淮河?谁是那个
乘虚而游,或抱水为乡的魂
03 ✦ 淮河赋(之二十七)
淮河在山谷间呼吸
与松涛同步
鱼群是流动的年轮
记录着
雨与雪的重量
石头在水底禅定
青苔是它唯一的僧衣
水流过,不带走什么
只留下
风的脚印,在浪尖
淮河在平静时
像一帧未完成的宋画
留白处,是云的影子
是候鸟的短暂停留
我们伫立在岸边,成为
风景里,最沉默且唯美的
逗号
水是透明的记忆
保存着战争与和平的指纹
芦荻依旧在风中摇晃
不是为了告别,是为了
让风,记住河的性灵
04 ✦ 淮河赋(之二十八)
河湾把天空折成两半
一半漂着白帆
一半沉着剑戟和镣铐
水是蓝与褐的混血儿
用漩涡的语法,破译两岸的
稻谷与麦芒
黄昏在水面铺展画布
芦荻是未干的笔触
候鸟的影子坠入其中
像史诗里,一枚生锈的图钉
钉住流动的疆界
河床里,蚌壳含着青铜的锈
水鸟掠过的弧度
犹如祖父弯腰
将稻茬插进季节性冻土——
淮河在泥里走
脚印是千年未烂的船板
月光漫过淮堤时
我摸到石头里的盐
那是鱼群的骸骨,在水下
练习站立,而水流
正把岸,酿成陈年的黄酒
05 ✦ 淮河赋(之二十九)
其实我们都曾是河底的沙砾
被水流磨去名字
母亲说,看那漩涡
是所有走失的鱼,在集体
忏悔。而淮河,从不
正面回答
汛期来临时,岸会后退
像我收起的信,字迹被泪水洇成
模糊的轮廓
只有河心的石头记得
每一滴雨的前世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
淮河记得所有溺亡的故事
她用青苔在石头上记账
女人洗衣时,棒槌敲打的
不是衣裳,是河底
那些不肯腐烂的骨骸
水鸟掠过水面,影子
像被撕毁的地图残片
河水流过城市的排污口
把霓虹的虚伪
酿成可以饮用的箴言
06 ✦ 淮河赋(之三十)
1
河床在龟裂处折叠星象
水鸟的影子沉入淤泥
成为鱼群争相传阅的
双墩刻符
堤坝咀嚼着年轮
而月光,正为鹅卵石
缝制透明的裹尸布
2
船桨把黄昏搅成墨汁
芦荻,又在岸边练习草书
每个笔画都渗出
匪夷所思的文脉
暗流在桥墩下打结
解开时,抖落七千年的
铁锈与蝉鸣
3
每年汛期是大地的隐喻
漩涡吞下一大片村庄
又从浪尖吐出
被时光啃噬后的瓦当
摆渡人用篙尖挑破黎明
露水滚落的声响里
藏着上游喑哑的吼叫声
4
退潮后,谁在沙洲晾晒鱼骨
渔网的破洞漏出
几个被水泡胀的朝代
相拥而泣
暮色漫过防洪墙时
有人用手指在青苔上
写下:逝者如斯
07 ✦ 淮河赋(之三十一)
河是垂直的桥
连接天空的倒影
与地底的星辰
漩涡在旋转中静止
像沙漏里的时间
同时流向过去与未来
黎明时,水与雾在交配
诞生出朦胧的岸
芦荻是沉默的祭司
在两岸之间,主持
一场永恒的引渡
08 ✦ 淮河赋(之三十二)
采砂船的钢齿啃噬河床时
暗金色的沙粒正缝合
古河道断裂的锁骨
谁,独坐岸边掩面啜泣
水闸的铜轴转不动晨昏
锈迹在缝隙里结网
打捞起曹孟德
倚天剑和青釭剑的断芒
鱼群从沉船上衔走鳞片
月光锻打的浪尖
每道波谷都闪着
河床深处未冷的矿脉
09 ✦ 淮河赋(之三十三)
1
钟楼把钟声叠成纸船
漂向她离去的渡口
青苔在石阶上算年轮
算到第七圈
雨就哭了
2
石砂啃着浪的骨头
船板裂出鱼的肋骨
老渔夫数着伤疤
烟蒂,烫穿了黄昏
几十年了,他还在想她
3
月亮在云絮里磨镰刀
割碎经年的誓言
风穿过榛树林时
总带着她发髻间的香
影子在石上刻日期
4
柳丝在河面狂草瘦金体
每个勾折都缠着
淮水的指纹
那灵动的笔触呵
宛如自然又内敛的诗篇
5
老榆的痂,是水咬出的印记
年轮里沉着
某次洪峰的弧度
那是岁月的创伤
不能触摸,一碰就疼
6
项羽手植槐枯叶落尽时
枝桠,在雾里搭骨架
托着未化的霜
宛如一幅寂静的国画
根须,比河面的浪更深
7
沉在河底的檩条
仍保持着架梁的姿势
只是木纹里的阳光
已变成,鱼的鳞片
时光改变了它的模样
8
一页经文里睡着半粒松籽
一截沉木在漩涡里打转
露出半行
被水泡软的春天
似在唤醒沉睡的生机
9
芦荻在浅滩叠着影子
每片枯叶都藏着
往年的潮声
水退时,根须在泥里
绣出半幅未干的中国龙
10 ✦ 淮河赋(之三十四)
我梦见,上游的雪
正把自己拆成水滴
每滴都带着神的嘱托
去敲河床的门,去吻
芦苇的根
去把老船板的裂缝
补成星的形状
漩涡是水的眼睛
闭着时
藏起沉船的祷告
睁开时
吐出碎瓷,瓷片上
还粘着经年的月光
渡口的水,比记忆更深
摆渡人撑篙的瞬间
看见所有逝去的水
都在篙尖
重新聚成涟漪
暴雨过后,滩涂
晾着水的骸骨——
贝壳是它的肋骨和牙齿
而钻进泥土的正酿着汛期
柳丝测量水的深度
每弯一寸,就有一滴雨
在河面敲出神的密码
老井的水,与淮河心照不宣
井中月亮是河里沉下的星
最深处的水里坐着沉默的神
(未完待续)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