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先生的教育箴言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所倡导的“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理念,恰似一束强光,劈开了我教学认知的迷雾;而我校的“出彩教育”——那份“让每个孩子都出彩”的初心,更让这束光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当“真教育,乃乐育”的宣言与我校“出彩教育”的追求同频共振,我豁然顿悟:小学数学课堂的蜕变,正在于将“自主”精神、“快乐”智慧与“出彩”追求熔铸为教学的灵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变“教”为“导”,点燃自主探索的火种,让出彩有“底气”
孟先生一语道破天机:“真正的‘教’在于‘导’。”在传统课堂里,教师“填鸭式”讲解、学生亦步亦趋的模式,恰如孟先生批判的“生产抓分机器的流水线”,既窄化了数学的广袤天地,也压抑了孩子“想出彩、能出彩”的潜能。而践行“三标课堂”的“创乐”精神,结合育人目标,要求教师彻底放下“主讲人”的架子,转身成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发现师”“引导师”,更要做孩子“出彩瞬间”的“见证者”。
记得在“折线统计图”大单元教学中,我没有按部就班让学生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而是带着“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的思路,设计让学生根据一分钟仰卧起坐情况,小组自主讨论画图,再通过小组展示、全班评价,对每个小组画出的统计图进行优化,进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深入学习折线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做好他们的“发现师”“引导师”。当孩子们在讲台上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辩驳时,我想这就是“出彩教育”最想要的“底气”,比任何被动接受的知识都更有力量。
二、融“乐”于学,构筑生命成长的乐园,让出彩有“灵气”
“快乐是一种人生责任”,孟先生此言如醍醐灌顶;而长河小学“出彩教育”也始终坚信,“精彩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快乐的滋养”。数学常被孩子视作“冰冷的符号”,可“三标课堂”倡导的“和乐”“智乐”“创乐”,却能让数学课堂满是“灵气”,变成孩子愿意停留、渴望探索的“出彩乐园”。在这里,我们眼中的“出彩”从不只是分数,而是每一次思维火花的迸发,每一个孩子因热爱而专注的模样。
于是,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不盯着课本读数字,而是组织“教室探险队”,让孩子们拿着尺子量课桌、量黑板,还要估算“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有多长”,谁的估算最接近实际值,就能当“测量小队长”;就连抽象的分数概念,也能在“七巧板创意图鉴”活动里变生动——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出小动物、交通工具,再说说“三角形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拼得有创意、讲得清楚的小组,作品能贴在班级里,供老师同学参观;学习空间图形圆柱和圆锥时,组织孩子们给家人送礼物,把制作过程及所需材料都记录下来,并将作品亲手送给家人。当孩子们因为拼出独特图案而欢呼雀跃,家人因收到孩子礼物而激动时,数学不只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长河小学“出彩教育”理念下,孩子们“获得快乐、收获成长”的生命场域。
三、育“全人”发展,奠定终身学习根基,让出彩有“志气”
孟先生强调教育要融合“体、情、智、创、和”五个维度为一体,实现人的最大化发展,这与长河小学“出彩教育”追求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出彩少年”高度契合。小学数学教学看似是数字与图形的游戏,实则是奠基“全人”的绝佳土壤——在这里,每个知识点都能成为孩子“出彩”的契机,每一次学习活动都能滋养他们成长的志气。
我们会让孩子自主设计“家庭能源消费统计表”,记录水电、汽油等费用,既学会了统计知识,又懂得了父母持家的不易,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这是“创”与“情”的出彩;会组织“最优购票方案”辩论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3个大人带5个小孩去游乐园,买团体票划算还是分开买划算”,在争论中学会沟通协作,这是“智”与“和”的出彩;还会让孩子们在课间操中互相督促一分钟跳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锻炼,两人一组数数、记数据,既要数得准,又要配合好,这是“体”与“智”的出彩。在这些活动里,数学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孩子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他们展现自我、实现“出彩”的舞台。这种“导育”所引向的“道育”,正是长河小学“出彩教育”的核心——培养“平而不凡,自而不大”(孟国泰语)的健全人格,让孩子们不仅能在数学课堂上出彩,更能在未来的人生里,用所学知识和自主能力,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判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孟国泰先生的教育思想与“三标课堂”体系,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觉醒的力量;而我校的“出彩教育”,则让这份力量有了温暖的落地场景。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以“自主”为帆,以“快乐”为桨,以“出彩”为航向,把课堂主权真正交还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王国里自主探索、开怀创造。当孩子们因为解开一道难题而眼睛发亮,因为想出新方法而自信发言,因为帮助同伴而露出笑容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串串鲜活的数字,更是无数个自由舒展、蓬勃向上的“出彩生命”——这,既是孟国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长河小学“出彩教育”最本真、最壮丽的诗篇。
作者:段圣霞(德州长河小学教师)
青力点评:
段圣霞老师的文章,以“教”到“导”的转变为主线,将孟国泰教育思想与学校“出彩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折线统计图”教学、“教室探险队”等生动案例,从自主探索、快乐学习、全人发展三个维度,具象化展现数学课堂的革新路径。案例鲜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既体现教育理念的落地,又凸显学生成长的“出彩”内核,为小学数学教学转型提供了极富价值的样本。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