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精神永续 革命后代追寻父辈足迹
——铁道兵革命家属赴乐丰乡开展缅怀活动
本文原载宣威融媒官方新闻客户端,阅读地址:
http://qjxuanwei.wengegroup.com/mixmedia/a/202508/19/WS68a43584c1f429aec51d62e6.html
8月18日盛夏,在曲靖旅居的原铁道兵五师师长罗崇富之女罗玉英与女婿姜权专程来到乐丰乡,到乐丰铁道兵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此次追寻之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更是一场红色血脉的生动传承。

松柏环绕的烈士陵园内,罗玉英夫妇俩看着映入眼帘的烈士墓碑,热泪盈眶,他们逐一瞻仰烈士墓碑,轻轻擦拭碑文,姜权在每座墓碑前都恭恭敬敬地放上香烟,敬上一杯红星酒。“岳父生前常说,这些兄弟最爱饭后抽支烟解解乏。”他一边摆放香烟,一边轻声念叨。罗玉英哽咽地说:“英雄们,我替我的父亲罗崇富来看你们了!我作为一名‘铁二代’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贵昆铁路的建成。”最后,在巍然矗立的铁道兵烈士纪念碑前,罗玉英夫妇神情凝重,深深鞠躬、敬礼致意。

在乐丰乡铁道兵陈列馆,家属们听取了讲解员深情而细致的讲述。那些斑驳的工具、泛黄的照片、详实的文献,以及惊心动魄的奋斗故事,将大家带回那个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火热年代。家属们凝神聆听,父辈们战天斗地的身影和“汗水融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豪迈誓言,让在场所有人深受震撼,心潮澎湃。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打通西南战略通道,中央军委调集铁道兵抢建贵昆铁路。时任铁五师的师长的罗崇富举家来到宣威。当时,铁五师负责树舍至下马房段铁路的修建,其中,属梅花山隧道最为艰险,在海拔2600米的梅花山隧道攻坚中,罗师长亲临掌子面指挥导致中风。“我的父亲,把健康留在了这里,留给了贵昆铁路。”罗玉英女士动情地说到,因为在宣威生活的六七年时间,罗女士讲了一口流利的云南话“宣威的米养我长大,这里永远是故乡。”
“父亲生前常说,铁道兵的每一段铁轨下都凝结着战友们的忠诚与牺牲。作为后人,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罗玉英眼含热泪说道。女婿姜权表示,他们专门来乐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既是对父辈的告慰,更是对“艰苦奋斗、志在四方”铁道兵精神的崇高礼赞。
此次乐丰之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朝圣,一次精神的洗礼。铁道兵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丰碑,在革命后代的追思与传承中愈发熠熠生辉。他们的光辉事迹与不朽功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在这片曾被热血浇灌的土地上,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不断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铁道兵的名字,与山河同在,与岁月同光!
文图:李勇 郑旭 周榆斐
编辑:浦亚青
责编:符开红
监制:耿成榕
总监制:周开平

原铁五师子弟罗玉英祭拜宣威乐丰铁道兵烈士陵园
铁一师二代 何家坤
2025年8月18日,在云南省宣威市板桥街道副主任何仝及宣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陈庆魁的积极推动下,原铁道兵五师师长罗崇富的女婿姜权、女儿罗玉英夫妇代表铁道兵战友网、铁五师老兵及子弟应邀到宣威市乐丰乡参观访问,并祭拜了乐丰铁道兵革命烈士陵园,该烈士陵园安葬着272位铁道兵烈士。
在得知罗玉英夫妇行程之后,铁一师二代何家坤立即联系铁道兵战友网刘政湖站长以及文学创作中心主任郑建平,郑主任迅速联系到罗玉英,告知将对这次活动给予关注并深度报道。何家坤通过侄子何仝与乐丰乡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当地政府给与了大力支持。同时,宣威诗词学会陈庆魁副会长全程陪同。

访问期间,乐丰乡党委书记符宗俊、乡长缪志韬、党委委员刘章孟、武装部长李加财等同志热情接待了姜权罗玉英夫妇,介绍了乐丰乡多年来在保护烈士陵园及弘扬铁道兵精神方面所做的工作,表达了想进一步与铁道兵战友网合作、共同弘扬铁道兵精神的愿望。

罗玉英介绍了她在宣威生活八年期间,耳闻目睹父亲罗崇富带领铁五师将士们奋战在贵昆线建设工地的一幕幕感人场面。

罗崇富1915年出生于安徽金寨,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2年任抗美援朝志愿军铁道兵六师首任师长,后改任铁五师师长。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多次亲临梅花山隧道现场指挥,多次因高血压晕倒,被抬离现场。后转任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参谋长。1982年正军职离休。
责编: 槛外人 20205-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