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宣讲稿 - 10分钟版)
尊敬的各位同志: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位身边老党员的故事。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涓涓细流,浸润人心;他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却在社区的一方书案前。他,就是西安市大雁塔街道海珀紫庭社区的屈惠记老师。
屈老师的故事,要从一支笔说起。这支笔,他握了四十多年。从商州山区的乡村教师,到省会西安的社区党员,岗位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他手中那支饱蘸忠诚的毛笔。
什么是党员的担当?在屈老师身上,担当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感。2023年,一个震撼人心的举动,让整个社区动容。年逾古稀的屈老师,伏案数月,用他最擅长的工笔隶书,一笔一划,一字不落地誊抄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想象一下,150米的长卷啊!那不是简单的抄写,那是一位老党员用生命在丈量信仰的长度,用墨痕在铭刻忠诚的深度!当长卷徐徐展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庄严宣告力透纸背;“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横竖撇捺间磅礴呈现;那厚重的笔划,仿佛传递着“团结奋斗”的时代最强音。这不是书法作品,这是一位老党员献给党最深沉、最炽热的心声!是无声的誓言,是信仰的图腾!他用最安静的方式,发出了最响亮的忠诚宣言!这就是担当!
屈老师的担当,不仅写在长卷上,更融入到他服务社区的点点滴滴。在海珀紫庭社区的“桂墨轩”书画社,他是大家公认的“定盘星”。这里,是他传承文化、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什么是党员的传承?在屈老师身上,传承就是无私的奉献与接力。书画社里80多名书法爱好者,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是他的学生。课堂上,他妙语连珠,把千年笔法的玄妙,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课堂外,他俯下身来,用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大手,轻轻握住孩子们的小手,耐心地纠正每一个握笔姿势。一句朴实的叮咛:“写字如做人,须脚踏实地”,传递的不仅是书法技巧,更是做人的道理。每逢佳节,他更是最忙碌的人。早早备好红纸墨砚,在社区活动中心挥毫泼墨。红彤彤的春联、喜盈盈的“福”字,伴着浓郁的墨香和他温暖的笑容,把党的关怀、节日的喜庆和新年的祝福,送到家家户户。一幅春联,拉近了邻里;一缕墨香,温暖了人心。他让书法这门古老艺术,从高高的殿堂,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社区最温暖的文化纽带。
他的传承,跨越了时空。从商州山区课堂上的粉笔板书,到社区书画社里的谆谆教诲;从组织“孝亲敬老”主题创作弘扬传统美德,到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教学,风雨无阻。有人问他:“屈老师,您图啥?累不累啊?”他的回答总是那么朴素,却字字千钧:“党员不是戴在胸前的标签,是扛在肩上的责任!”这份责任,让他甘愿做一座桥,一座用笔墨搭建的“连心桥”,让党的理论、党的温暖,随着淡淡的墨香,浸润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每一位居民的心田。这,就是传承的力量!是润物无声的奉献!
屈老师的故事里,最打动人的,是他那颗历经岁月洗礼,却始终滚烫如初的赤子之心。
书画社的墙上,挂着他亲笔书写的一幅字——“初心”。这两个字,就是他四十年党员生涯最生动、最凝练的写照!四十年,他坚守在墨池边,用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四十年,他耕耘在宣纸上,用笔墨书写着党员的担当;四十年,他扎根在群众中,用服务滋养着不变的初心。
同志们,屈惠记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党员的先进性,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无私的奉献。
它告诉我们,忠诚与担当,可以化作最朴实的行动——一支笔,一方砚,一颗心,服务邻里,传播文化。
它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口号,是像屈老师这样,用一生的坚守去书写、去践行的庄重承诺!
看看他那伏案挥毫的背影,看看他握住孩子小手时眼中的慈爱,看看那150米长卷上凝聚的心血吧!我们触摸到的,是一颗跳动了四十余载、历经风雨却依然滚烫、依然蓬勃的初心!这颗初心,不在遥远的过去,不在缥缈的未来,它就跳动在——
他为社区居民写下的每一笔祝福里;
他为孩子们矫正的每一个笔画里;
他伏案抄写报告时滴落的每一滴汗水里;
他让党的声音、党的温暖随墨香飘入千家万户的每一份坚持里!
榜样就在身边!精神需要传承!
同志们,让我们以屈惠记老师为镜!无论我们身处什么岗位,肩负什么职责,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我们的血脉,化作我们日常的行动。让我们也拿起属于自己的“笔”——那可能是技术攻关的钻研,可能是乡村振兴的汗水,可能是三尺讲台的耕耘,可能是服务窗口的微笑……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让我们像屈老师一样,用担当书写忠诚,用奉献诠释传承,永葆赤子之心,共同谱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