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赋
——新四军三十战颂并序
作者:墨染青衣
夫江淮形胜,吴楚星分。山河表里,自古兵争之地;日月昭回,从来烈士之乡。当倭焰滔天之际,有铁军横空而出。十年转战,三十役铭青史;万里烽烟,九千日淬吴钩。余览战史而怆然,仰丰碑以作赋。其辞曰:
若夫蒋家河口初鸣镝,韦岗道前试剑光。二十倭酋沉巢水,四轮敌辇碎丹阳。棋盘岭上排云阵,官陡门中舞电芒。七团健儿截辎重,九团壮士裂天狼。更有繁昌五战血,城头夜夜映星芒!贺胜桥边摧铁轨,江城父老泪沾裳。
至若半塔七昼摧顽石,郭村百日炼真金。黄桥一役惊寰宇,十万貔貅尽束衿。曹甸烟销残垒在,陈道口外暮云深。津浦西线挥戈处,淮南父老箪食临。最是天目三番雪,犹带松涛战鼓音!盐阜反围千嶂暗,洪泽游击万苇森。
尔其盐阜反扫荡,四百战云暗日轮。苏中清乡斗智勇,两千捷报振疲民。洪泽波涛藏剑气,车桥月色照征尘。高沟杨口连环阵,宿南烽火接北辰。阜宁城头赤帜展,始信人间可换新!郎广风雷动吴越,江淮儿女尽成军。
观夫郎广风雷动,盐城鼓角连。南通夜渡舟如箭,启东晨炊灶未烟。海门潮涌千帆竞,陇海龙吟百丈渊。津浦中段寒敌胆,淮安城上凯歌传。泰兴捷报随秋至,高邮终战勒燕然!三十战罢山河改,八载功成日月悬。
嗟乎!三十年征衣未解,九万里故国重光。看今朝稻浪千重,尽是英雄血沃;听淮水渔歌两岸,依然铁马声扬。战史煌煌三十则,不过青编数页;忠魂烈烈万千数,早化星河永昌。愿后世长记:当年箪食壶浆处,父老曾送少年郎!
赞曰:
江淮烽火淬吴钩,卅战功成壮九州。
铁血八年驱虎豹,丹心一片照春秋。
车桥夜月寒敌胆,黄桥晓霜映战旒。
莫道青编书史册,山河处处刻勋猷。
新四军的30个重大战役战斗:
1.蒋家河口战斗:1938年5月12日,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设伏,突袭日军先头部队,击毙日军2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新四军无一伤亡。这是新四军抗战首战,打响了新四军抗击日军的第一枪,极大鼓舞了皖中地区军民的抗日斗志,证明了新四军的作战能力,为新四军在安徽敌后开展抗日斗争树立了信心。
2.韦岗伏击战:1938年6月17日,于江苏镇江韦岗,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率领下,成功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击毁日军汽车4辆,毙伤日军土井少佐以下20余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日钞数万元及军用品一批。作为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的首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升了江南民众抗战信心,为新四军在江南创建抗日根据地打开局面。
3.棋盘岭伏击战:1938年9月3日,在安徽舒城至合肥公路的棋盘岭,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两次设伏日军运输队,击毁汽车7辆,毙伤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子弹万余发及其他军用物资。战斗有效切断日军交通线,削弱其在皖中的机动能力,支援周边抗日斗争,增强了新四军在皖中的影响力和民众抗战决心。
4.官陡门奇袭战:1939年1月21日,江苏镇江官陡门,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在粟裕指挥下,以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的战术,仅8分钟便歼灭伪军200余人,俘57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70余支,自身零伤亡。此战充分展现新四军灵活战术,威震江南,打击日伪军士气,提高新四军声誉,彰显其敌后作战的灵活性与战斗力。
5.繁昌保卫战:1939年11月,安徽繁昌,新四军第3支队在谭震林指挥下,先后五次击退日军进攻,毙伤日军450余人。此役成功保卫皖南抗日根据地门户,巩固新四军在皖南阵地,粉碎日军占领繁昌、控制长江沿岸的企图,提升新四军威望,坚定皖南民众抗战信念。
6.贺胜桥战斗:1939年,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在湖北咸宁贺胜桥附近,袭击日军据点与交通线,歼灭日伪军一部,破坏铁路设施,迟滞日军运输。战斗削弱日军在武汉外围势力,支援正面战场,为开辟武汉外围抗日根据地创造条件,扩大新四军在湖北的影响力。
7.半塔保卫战:1940年3月,安徽来安半塔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留守部队在邓子恢、郭述申指挥下,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坚守七昼夜,后在增援部队配合下,毙伤国民党军1000余人获胜。此战保卫了新四军在皖东的抗日阵地,巩固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为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积累反摩擦斗争经验。
8.郭村保卫战:1940年6月,江苏扬州郭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叶飞指挥下,奋起反击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经七天激战,歼敌3000余人,随后乘胜东进。战斗为新四军东进黄桥、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条件,扩大了在苏北的政治影响,打击了顽固派嚣张气焰。 9. 黄桥战役:1940年10月,江苏泰兴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战术,击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歼敌1.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战役奠定了新四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彰显新四军军事指挥与作战能力。
9.曹甸战役:1940年11 - 12月,江苏宝应曹甸,新四军与八路军协同进攻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歼敌8000余人,但未达预期目的。战役一定程度打击韩德勤部势力,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同时暴露出新四军在大规模攻坚作战中的不足,为后续作战提供经验教训。
10.陈道口战役:1941年10月,江苏泗阳陈道口,新四军第3师在陈毅指挥下发起进攻,歼灭国民党顽固派王光夏部等1400余人,拔除陈道口据点。战役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切断苏北、皖北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企图,巩固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增强新四军在淮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11.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1941年11月,安徽淮南津浦路西地区,新四军第2师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歼敌2000余人,保卫了淮南抗日根据地西部阵地。战役巩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打击顽固派嚣张气焰,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障根据地建设发展。
12.盐阜区反“扫荡”:1943年2 - 4月,江苏盐阜地区,新四军第3师面对日伪军大规模“扫荡”,采取分散游击、适时反击战术,作战420余次,毙伤日伪军1800余人,恢复和扩大根据地。战斗保卫了盐阜抗日根据地,锻炼部队,积累反“扫荡”经验,提升根据地军民抗战信心。 14. 苏中四分区反“清乡”:1943年4 - 12月,江苏苏中第四分区,新四军第1师与民众配合开展反“清乡”斗争,进行大小战斗2100余次,歼敌2400余人,打破日伪军“清乡”计划。斗争保卫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为其他根据地反“清乡”提供经验,展现军民团结抗战力量。
15.洪泽湖地区反“扫荡”:1943年,江苏洪泽湖地区,新四军第4师依托地形开展游击作战,多次与日伪军交锋,歼敌数百人,粉碎日伪军“扫荡”。战斗保卫了洪泽湖抗日根据地,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新四军在淮北地区的抗战阵地,积累湖区反“扫荡”经验。
16.车桥战役:1944年3月,江苏淮安车桥,新四军第1师在粟裕指挥下,采取攻坚打援战术,解放车桥镇及周边地区,歼灭日伪军近2500人,其中日军460余人,摧毁日伪军据点10余处。此战是华中抗战重大胜利,打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联系,揭开华中局部反攻序幕,提高新四军威望与影响力。
17.高沟杨口战役:1944年4 - 5月,江苏涟水高沟、杨口地区,新四军第3师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攻克高沟、杨口等据点14处。战役扩大了解放区,使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改善了新四军在苏北的战略态势,为开展攻势作战创造条件,增强军民抗战信心。
18.宿南战役:1945年5 - 6月,安徽宿县以南地区,新四军第4师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1900余人,攻克据点18处,解放宿南广大地区。战役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切断津浦路西日伪军联系,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提升新四军在淮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19.阜宁战役:1945年4月,江苏阜宁,新四军第3师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2400余人,解放阜宁县城及周边据点22处。作为新四军在苏北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扩大了解放区,振奋了苏北军民抗战信心,提升新四军攻坚能力,为大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20.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1945年2 - 6月,浙江天目山地区,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在粟裕指挥下,三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共歼敌1.3万余人。战役巩固和扩大了苏浙抗日根据地,保障江南抗日成果,为新四军在江南发展赢得主动,展示复杂局势下的作战能力。
21.郎广战役:1945年8月,浙江长兴、安吉和安徽广德、郎溪地区,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解放郎溪、广德等县城及广大地区。战役扩大了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加速日伪军在该地区的溃败,为迎接抗战全面胜利创造条件,提升新四军在江南的影响力。
22.盐城战役:1945年4 - 5月,江苏盐城,新四军第3师等部队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解放盐城及周边据点。战役巩固和扩大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改善战略态势,为开展攻势作战和迎接大反攻奠定基础,振奋了苏北军民抗战热情。
23.南通战役:1945年8月,江苏南通,新四军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一部,解放南通城周边部分地区。战斗打击了日伪军在南通地区的残余势力,扩大了苏中解放区范围,提高新四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力,为南通全面解放创造条件。
24.启东战役:1945年8月,江苏启东,新四军向盘踞当地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数百人,解放启东县城。战役使苏中东部地区得到解放,加强了新四军在沿海地区的力量,巩固抗日根据地,为启东战后重建和发展奠定基础。
25.海门战役:1945年8月,江苏海门,新四军对海门的日伪军发起攻势,歼灭日伪军一部,解放海门部分地区。战役打击日伪军在当地统治,扩大解放区范围,增强新四军在苏中东部的影响力,为海门战后重建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6.陇海路东段战役:1945年9 - 10月,新四军第2、第3师等部队在陇海路东段(江苏徐州至海州段)作战,攻克多处日伪军据点,歼敌2000余人,控制铁路150余公里,切断日伪军运输。战役配合山东、华中解放区战略部署,打破日伪军铁路机动企图,扩大新四军在苏皖北部的控制区域。
27.津浦路中段战役:1945年10 - 12月,新四军第2师、第7师等部队在津浦路中段(安徽宿县至徐州段)发起攻势,歼灭日伪军8000余人,收复县城4座,控制铁路100多公里。战役切断国民党军沿津浦路北上通道,阻止其抢占华东解放区,巩固华中解放区北部防线,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28.淮安战役:1945年9月,新四军苏北军区部队进攻淮安城,歼灭伪军吴漱泉部等2000余人,解放淮安城。战役使苏中、苏北解放区进一步连成一片,改善了新四军在苏北的战略态势,提高了新四军在当地的威望,为苏北战后建设创造条件。
29.泰兴战役:1945年8月,新四军在江苏泰兴向当地日伪军发起进攻,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解放泰兴县城。战役扩大了苏中解放区范围,打击日伪军在苏中地区的残余势力,提高新四军在当地的影响力,为苏中全面解放和战后恢复创造条件。
30. 高邮战役:1945年12月19 - 26日,江苏高邮,新四军华中军区集中8个多团兵力进攻,歼灭拒降日军岩崎大队及伪军共5000余人,缴获各种炮80余门、枪支4300余支。作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拔除华中解放区内日伪军据点,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维护抗战胜利果实,稳定战后华中局势。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墨染青衣,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