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陈华林,男,70岁,汉族,大学学历,退休后居住南昌,爱好诗词,自1985年起,先后创作3000余首,发表约一千多首,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东海前线》、《前线民兵》等大军区刊物,以及各四川、安徽、浙江、江苏等省诗词学会微刊。现为彭泽县诗词学会、安徽枞阳县诗词学会、南昌市黄城文学社、青山湖诗社、湾里区诗社、高新区诗社、南昌市诗词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四川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五律·立秋登滕王阁
陈华林(南昌)
豫章逢候转,翼轸动秋清。
渔火千帆静,青云万顷平。
霞飞孤鹜远,露下大江明。
欲问王郎赋,新凉一枕生。
五绝 · 庐山秋暝
陈华林(南昌)
空翠湿人衣,松间月影移。
忽惊白鹿过,衔落一斑漪。
七律 · 鄱湖秋思
陈华林(南昌)
荻花初雪雁无征,浩渺鄱阳接太清。
野阔星垂渔火暗,沙明浪卷蟹行横。
晒秋檐角椒悬赤,刈稻山田豆落英。
欲借蓼风传尺素,莼鲈好品九江城。
七绝·洪城秋兴
陈华林(南昌)
赣江昨夜收骄色,滕阁今晨听笛声。
最是梅村茶户喜,竹编摊晒黍烘明。
七排·乙已立秋赋得赣鄱二十四韵(节选)
陈华林(南昌)
玄蝉犹自噪高林,忽觉商飙透葛襟。
露浥匡庐千嶂晓,霞蒸彭蠡半湖金。
莲房坠粉菱歌老,稻垄翻涛穑事深。
石硙碾香新谷早,竹簰载月晚潮侵。
晒秋檐角悬珠串,祀社村头荐酒斟。
当记分茶双井绿,尚存题壁旧痕吟。
堪愁炎暑终将歇,且赏云台荟积阴。
鹧鸪天·立秋过婺源
陈华林(南昌)
收却葵扇试薄罗,溪头忽见蓼花多。
晒秋台阁椒悬赤,过雨山林翠转酡。
蝉语碎,稻香和,新炊烟起白墙坡。
殷勤最是檐前鹊,衔得凉云渡浅河。
行香子·赣江立秋夜泛
陈华林(南昌)
雁点青天,舟系芦滩。
正西风、暗换流年。
星垂渔火,露冷汀兰。
有波心月,渡头笛,夜潮寒。
且斟陶令,休言冯铗。
任莼鲈、梦在樽前。
枫将燃未,菊未开全。
赏一江秋,一襟爽,一灯悬。
陈华林
《五律 · 七夕感怀》
金风生玉露,灵鹊驾仙梯。
银汉槎难渡,佳期梦易迷。
云阶星作佩,月殿浪成溪。
一岁一相见,珠帘共倚栖。
陈华林
《七律·七夕夜观星汉河》
秋河潋滟玉河桥,灵鹊衔枝欲渡遥。
银汉槎浮星作缆,云梭锦掷月为绡。
人间蛛网承欢露,天上鸾舆驻彩霄。
但使金风长解意,幻芒垂缕测情潮。
陈华林
《七绝·七夕小吟》
秋光乞巧小楼西,欲以金梭河汉低。
莫叹人间灵运失,天孙犹羡蝶鹣栖。
陈华林
《行香子·七夕夜思》
梧叶惊秋,蝉语催凉。
望碧霄、云锦霞妆。
星桥暗锁,月练初张。
正风无声,露无迹,夜无央。
玉梭停杼,金针罢绣,
倚云屏、懒理新妆。
星槎待渡,河汉微茫。
漫赢焉得,一年泪,湿鲛凉。
陈华林
《鹊桥仙·人间七夕》
云收鹊羽,波沉月棹,
玉露初零南浦。
经年离恨积成河,
却翻作、今宵泪雨。
何如烟火?何如炊米?
何似人间朝暮。
金风若解此中情,
莫只渡、神仙眷侣。
七排 . 含泪缅怀先父觞
陈华林
清廷举仕为何觞?家父童龄历久霜。
四载塾堂开诲昧,数年牛牧盼朝阳。
虎狼惊骇鞭梢恶,戎旅初生战碧苍。
弋万婺浮衢猎目,祁黟黄至砺锋铓。
皖南喋血苍山匿,野兽窥逾饿腹僵。
三昼濒亡存铁骨,千寻罗网化青障。
散兵重整旌旗奋,江北长驱抗日昂。
百战鲁沂烽火炽,一时淮海壁垒戕。
渡江南挺召回令,鄱蠡永星剿匪忙。
军政初开浔水畔,民遵土改扎彭乡。
开仓敢冒军符令,贬谪甘为黎庶伤。
千里流荒敖咀冷,数秋摧折定溪凉。
未亡沙莽枪弹雨,竟殁农场风雪狂。
每忆音容椎肺腑,长怀德范耀穹苍。
残阳如血染鄱浪,似见慈严泪仰堂。
注:先父出生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1937年在逃亡途中被新四军侦察兵所救而参加“新四军”,成为一名新四军侦察兵,游击阶段在江西弋阳、万年、婺源、浮梁,浙江衢州,安徽祁门、黟县、东至、石台、黄山、径县和浙江苍南等高山峻岭之中,1939年底在安微径县境内的“皖南事变”中与另外二位侦察兵战友一同逃进浙江苍南大山之中,与野猪为伍而未被豺狼虎豹吃掉,三天三夜死里逃生,逃过了国民党拉网式搜捕。寻找到其他逃出来的少数战友集结后寻找大部队;1940年春,党中央电令:组建新的“新四军”,由陈毅任代军长,重新开赴江北,挺进鲁南山区进行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家父所在部队并入第二野战军二纵队,先后参加了数十场战斗;1948年身为营长的家父率部投身淮海战役。1949年3月22日深夜和拂晓参加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后,家父已晋升为副团长),率部参加解放九江、德安、南昌、樟树。尔后接前总电命:回师南昌留在江西剿匪,随即率团开赴九江地区剿匪。1949年盛夏参与接管国民党九江伪党部,建立中共九江行署军政委员会。1950年率队蹲点彭泽县,进行土改工作;1953年彭泽土改结束返回九江,家父被任命兼任浔阳区区委委书记;1955年被评为行政十五级干部。1958年底闹饥荒时,家父冒着被罢官、坐牢的风险,强行开仓赈粮、救济百姓,因此被罢官,降为一般干部;1959年下放到彭泽县成了一名闲职。1966年文革开始,家父首当其冲被下放到彭泽县定山公社农村劳动;1969年底又被统一安排到“五.七”农场劳动,1971年家父在“五.七”农场不幸离世,结束了他多灾多难坎坷的一生,享年仅49岁[流泪][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