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
本文出自一位12岁小学生的笔端,字里行间满是孩童的质朴与真诚。文中细腻记录了奶奶学习朗诵的点滴——从初遇文字时的小心翼翼,到反复揣摩时的专注投入,再到渐入佳境时的眉眼舒展,一个对朗诵爱得纯粹的奶奶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特别推荐这篇习作,不仅因它鲜活勾勒出一位长者的学习热忱,更因在这位奶奶身上,能看见万千热爱朗诵者的群像。他们青丝染霜却初心未改,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忱从未褪色,恰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字间品诗意,于声韵中汲力量,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坚持与向上姿态,编织着晚年的斑斓时光。
这份跨越岁月的炽热情怀,如暗夜明灯,照亮追寻热爱的前路,更印证着“心有繁花,处处暖阳”的真意。奶奶的故事让晚辈懂得:热爱从无关年龄,无论身处人生哪一程,心藏热爱、眼有向往,琐碎日常便会晕染成鸟语花香,日子里满是温暖与期盼。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珍惜岁月馈赠,平凡生命亦能在热爱中绽放光华:一份兴趣温润朝夕,一份爱好点亮流年,一份清欢沉淀心性,一份梦想激荡人生。让书香盈满岁月,让诵读托起朝阳,终能以风华不减的热忱,不负时光,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华章。
诗意中国学院第57期同题诵
《奶奶的朗诵时光》作者:七宝
文审:巧丽总创
音乐编配:纤手香凝
组织策划:巧丽总创 寒江雪 杨洋
音审:点点、秋实、海浪、白水、杨洋
音转:刘亦大吉
资料收集:珊瑚
制作:瀛洲居士
原创首投 纤手香凝老师制作
《奶奶的朗诵时光》
七宝
每天清晨七点
书房里准时飘出
奶奶的诵读声: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声音温暖清新,
如晨光里的一缕春风
十年如一日
比闹钟还要守时
天刚蒙蒙亮
奶奶就已坐在桌前
开启与文字的浪漫之约
她戴着老花镜
手中的红笔轻盈的滑动
宛如灵动的精灵
在雪地上跳跃
时而圈出生僻字
时而画出波浪线
这儿标上停连断句
那儿注明上轻重音
那些高高低纸
密密麻麻的符号
就是她独有的“声音地图”
每一笔都藏着对朗诵的虔诚
录朗诵音频时
奶奶格外较真
同一句诗
她总是反复读
反复听,反复斟酌
时而皱眉调整语气
时而舒眉重新尝试
时而细听回放
喃喃自语:
“不行,感情不到位…”
她专注的神情里,
世界只剩文字与声音的共鸣
直到录出最满意的诵读
她才会迫不及待地发到
朗诵群里
像交作业的孩子
期待老师的指点
后来
奶奶也成了点评老师
有一次做饭时
她一边炒菜
一边听群里的朗诵作业
一段深情的诵读声传来
她不自觉放下锅铲
闭上眼睛沉浸其中。
直到爷爷大喊“糊啦”,
才惊觉锅里的菜早已烧焦
可她仍举着手机
满脸陶醉道:
“你们听!这声音直抵人心
太精彩了,太有感染力了
太有画面感了……”
在奶奶身上
我不仅看到了
一个充满活力的朗诵迷
更读懂了热爱的力量
这份炽热的情怀如同明灯
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也让我明白:
无论什么年纪
只要心中有爱
生活处处皆有光
诗意中国学院出品
独诵:31人
1@江南雨
2@彬彬
3 @彩云追月
4@感恩
5 @张凌
6@仝立新
7@白水
8@老马识途
9@点点
11@秋实🎸
12@李金友(78年兵)
13@海浪
14@戚悦
15@刘亦大吉
16@珊瑚
17@知性梅子
18@杨洋
19@充满阳光
20@李永革(liyongge)
21@梅芳竹青
22@期盼
23@董定懿
24@如意草
25@涛声依旧
26@一叶知秋
27@田浩
28@日月
29@纤手香凝
30@寒冰
31@平心静气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诗意中国学院
音频:诗意中国学院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