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草木葳蕤
暮春,草木遍野油油。
青绿的叶子一个劲地蓬勃,想给夏的上任留下最青春最昂扬的印象。
浅夏,委实是一位青涩少年,脸上虽带着不成熟的表情和轻狂的野性,但那挺拔的英姿及散发的朝气,让你不由生发欣喜之情。
河堤的杨柳,柔枝轻扬,细眉尽舒,临着河水尽情欣赏自己的曼妙。
田园里的冬麦,深扎肥沃的泥土,借着充足的养料和水分,肥壮的枝杆像毛头小孩,蹭蹭地拔节窜个,叶片像水地的韭菜宽大又肥嫩。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绿草茵茵,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希望的田野上,莺,歌唱在绿中;燕蝶的翅膀,舞动在绿中;杜鹃声声,呱嗒在绿中……浅夏,草木已葳蕤。
我漫步在浅夏的葳蕤里,满耳飞扬绿的歌声,满心流淌绿的诗行……
绿色足迹
春天的溪水,从冰层下钻出来,轻声轻脚一寸一寸往前走。明眸看着远方,目光一闪一闪,带着婴儿般的笑,留下一路的吻痕。
春草被春风抚醒,伸伸僵硬的腰身,揉揉惺忪的眼,起身上路。
还未见春雨的影子,春阳的光芒刚一巡视,春水就漾起绿波,春草就探出绿芽。
绿,热情高涨地给大地穿上崭新的衣服,使山川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
碧绿的河水一边无私地润泽两岸的田园,一边欢快地向大海奔跑,撒下一路欢笑一路歌。
田野里,草木们的叶子一天比一天增长肥大起来,小鸟时不时在里边捉迷藏;山上的树,一个个仰望蓝天,伸长手臂想摘一朵白云丝巾系在脖颈上,但还是把希望寄托给飞翔的鸟儿。
人间四月,山川处处是美丽的绿色足迹。丰富而美丽的绿色足迹,让世界生机勃发,诗情荡漾。
花开半夏
不要遗憾桃花谢了春红,杏花露了青杏,春已逝去,就失去了最佳赏花时节。其实,美的花景在夏季,花开半夏,是带有诗意性的证明。
花开半夏,别有风姿,也别有情致。
北方的山野,少有大富大贵的花朵,但到立夏之后,山梁上、地埂上、水渠边、田园里,接替桃花杏花而欣欣绽放的有名无名的花朵,为数也不少。
牵牛花,地蔓花,黄鼠草、狼毒草、野刺梅花、茉莉花、马兰花……虽然不是成排成串、大红大紫地妖艳,但也星星点点、不卑不亢地盛开。
开得最为张扬和奢侈的当属槐花和兰花苜蓿了。槐花是一数一树绾着疙瘩地开,兰花苜蓿是一地一地成片地开。它们不仅自己开得很烂漫,也招引得蜜蜂、蝴蝶们手忙脚乱。
农人们此时最关注、也最当心的,莫属豌豆花和向日葵了。豌豆花红白粉紫地烂漫,基本昭示了豌豆的丰盈;向日葵如果仅是小碗口大小,且没精打采,哪能指望有好收成。如果是粗壮的茎杆上开着一朵脸盆大的花朵,成熟后定会产半脸盆饱满的葵花籽。
金黄的油菜花和深紫的薰衣草,把花开半夏铺排到极致,也浪漫到极致,望一眼,会让你有震撼得惊叫。
荷花、紫薇花、百合花、凤仙花、美人蕉、茉莉花、栀子花……这些较为有名的花,在夏天不仅争先恐后地装扮着城市,也纷纷装扮着农村。
入夏,让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温度的升高,更有繁华烂漫的诗意感受和尽情享受。
母爱深深
航海家一眼可看到海的宽度,却看不到海的深度;鸟儿的翅膀可任意飞到很广远地方,却难以飞达很高的高度;诗人们可以用世上最美的词语赞美母爱的无私伟大,却无法形容母爱的深度。
人们常说,母爱如天空、如海洋一样宽广,是因为母爱可容纳孩子的一切;人们还说,母爱深似海,父爱厚如山。海洋究竟有多深,大山究竟有多厚,谁也说不清楚。
母爱深深深几许,谁可用尺来度量,谁可用测量仪来测量?
人们之所以说母爱似海深,是因为母爱不仅无私更是无限;人们之所以说母爱似甘泉,是因为母爱不仅甘甜更是源源不断。
母亲十月怀胎,用胎床、用血液供孩儿发育;孩儿从母体降生,母亲用怀抱、用乳汁抚育成长;孩儿长大,母亲用关爱、用牵挂陪伴保佑孩儿平安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孩儿生病,母亲悬着心,恨不得把病捉到自己身上;孩儿受冻,母亲恨不得生出十双手不分昼夜为孩子赶缝衣裤赶做鞋子;孩儿挨饿,母亲把自己的口中食全给孩子。母亲把一颗心全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健康母亲快乐,孩子有病母亲忧愁,孩子出外或出事,母亲担忧得饭不进、觉不眠。
母爱甜胜蜜甜,母爱深似海深。愿天下所有人,用母亲对孩子的爱来爱自己无私又伟大的母亲!
端午情思
天还未破晓,杨柳嫩枝、艾蒲嫩叶已插在门楣。
睡眼还惺忪,彩线已绑在手脚腕,荷包香囊已挂在胸前。
还未到吃饭时节,甜醅、凉粉、鸡蛋炒猪肉的浓香已钻满鼻孔;各种形状的花馍馍已摆放在炕桌上。
这是端午节北方民间千年传承的习俗,这是中华民间端午千年积淀的文化。这习俗,古老又现代;这文化,简洁质朴又丰富深厚。
传说端午源自祭龙,注入自救防疫内容;又说源于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而纪念战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赛龙舟、吃粽子已成为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习俗和优秀文化。
端午节,尽管南北习俗有所不同,但作为中华民族除春节之外的四大节日之一,自产生两千多年来,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意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端午文化,逐渐产生了世界影响,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鲜明符号。
每到端午,家家插杨柳艾蒲,孩子们人人绑彩线戴香包,全国各地吃粽子,举办诗会,举行赛龙舟活动,处处洋溢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使古老而优秀的端午节不仅成为一种习俗文化,而且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
每到端午节,我不由情思飞扬。一丝艾香,一缕粽香,一杯雄黄酒香,都让我在千年的节日里沉醉!
槐花烂漫
五月,不论乡村还是城市,槐花好像电话或视频商量好了似的,树树盛开,朵朵烂漫,清香一缕一缕一个劲往鼻子里钻。
在五月烂漫的槐花,植物学家说是洋槐的花朵。这洋槐花一串一串晶莹剔透,其色其形极像洁白的雪花挂满树梢,又像无数的玉蝶落满枝头。
常心疼这如雪似玉的花朵被老太太们用手摘、用钩子勾下来拿回去蒸吃,也曾因吃几口老伴摘蒸的槐花而自责。
每每走到繁华烂漫的槐树下,听到蜜蜂在槐花丛中嗡嗡吼叫的声音,看到蜜蜂在槐花上忙碌采花粉的身影,我就理解了槐花之所以被誉为“隐秘的爱”,与“坚韧的温柔”的喻意。
在中国,槐树是城乡再普通不过的一种树,但槐树和柳树一样,有不挑肥拣瘦、不嫌贫爱富,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为绿化山川、美化城乡默默做着贡献的优良品质,被尊为“守土之灵”是当之无愧。在美好的五月时节,洋槐花如雪如云,得到人们“清白坦荡”的评价,很是恰当准确。
五月,村子里的庄前屋后、路边山坡上,城市里的路边、公园里,槐花一树树烂漫,香气一阵阵人。
一棵槐树一棵情,一树槐花一树诗。槐花烂漫,诗韵浓浓地流泻,醉了山川,醉了行人的眼和心……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宁夏楹联学会会员。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古体诗集《古韵新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