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八一五
作者:曹干云
鬼子罪恶罄如山
民族血泪浸衣衫
勿忘南京思利剑
强音站立彻云端
2025.8.15于高铁之上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和.勿忘八一五
(赖兴荣)
倭狼入室染秦淮,
马踏焦土骨垒山。
卅万同胞冤魂泣,
金陵至今日色寒。
2025.8.15,往深高铁上
曹干云与赖兴荣这两首纪念抗战胜利的诗歌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意象构建的互补性:曹诗以"罄如山"的罪恶与"浸衣衫"的血泪形成沉重意象,赖诗则用"染秦淮"的狼烟与"骨垒山"的惨烈构成空间叙事。前者宏观概括民族苦难,后者微观聚焦南京创伤,形成历史书写的双重维度。
二、艺术手法的传承性:两诗均采用传统七绝形式,曹诗"思利剑"化用杜甫"润物细无声"的拟人手法,赖诗"冤魂泣"延续王维"西出阳关"的叠韵技巧,在古典格律中注入现代历史意识。
三、创作情境的互文性:高铁上的即兴创作,行旅书写,移动的时空载体,强化了历史记忆的当代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