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mín)天疾威,敷(fū)于下土。谋犹回遹(yù),何日斯沮(jǔ)?谋臧(zāng)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qióng)。
潝(xì)潝訿(zǐ)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jiù)?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ěr)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pǐ)。民虽靡膴(wǔ),或哲或谋,或肃或艾(yì)。如彼泉流,无沦(lún)胥(xū)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píng)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旻(mín)天疾威,敷(fū)于下土。谋犹回遹(yù),何日斯沮(jǔ)?谋臧(zāng)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qióng)。(旻(mín)天:苍天、皇天。旻,天。《尔雅》:“秋为旻天。”疾威:暴虐。敷:布,施。下土:人间。谋犹:谋划、策谋。犹,通“猷”。回遹:邪辟。《古义》:“回遹者,转而避于正道,言去正就邪也。”斯:句中助词,相当于“才”。沮:停止。臧(zāng):善、好。从:听从、采用。覆:反,反而。孔:很。邛(qióng):毛病、错误。)上天暴虐发威,将灾难施于人间。参政议政拐弯抹角、避重就轻的风气,何日才能停止呢?好的政见得不到采纳,不好的政见却被遵从。我看这样的参政议政,确实存在很大的弊端啊!
潝(xì)潝訿(zǐ)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底?(潝(xì)潝:无原则地随声附和。訿(zǐ)訿:无原则地相互诋毁。《孔疏》:“毛以为,幽王时,小人在位,皆潝潝然自作威福,患苦其上。又訿訿然竞营私利,不思称其上。”具:同“俱”,都。依:依从。伊:发语词。于:往、到。胡:何。底:物的下部,此指最后境地。)要么是无原则的随声附和,要么是无原则的相互诋毁,这也是很令人悲哀的。好的政见完全不听,不好的政见完全依从。我看这样的参政议政,到底要将国家带向何方?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龟:指占卜用的灵龟。厌:厌恶,厌烦。犹:策谋。古人认为卜筮不可反复多次。易蒙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用:犹“以”。集:成功。笺云:“谋事者众,而非贤者;是非相夺,莫适可从,故所为不成。”一说,集中。咎(jiù):罪过,过错。笺云:谋事者众,訩訩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匪:非。笺云:君臣之谋事如此,与不行而坐图远近,是于道路无进于跬步何以异乎?《毛诗正义》:“谋而不行,则于道不进;言而无决,则于事不成之。”)这样的参政议政,就连用于占卜的灵龟都感到厌烦:不再显示谋划的吉凶与否了。参与谋划的人虽然很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盘算,导致意见不能集中,也达不成有价值、有意义的共识。朝堂上发言的人确实不少,又有谁能够直言是非并勇敢地承担责任呢?所以说,这注定是一种“走不远”的谋划:脚还没有踏上道路,却想当然走出去多近多远,没有这样的道理。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ěr)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先民:古人,指古贤者。程:效法。大犹:大道、常规。经:遵循。维:同“唯”,只有。迩(ěr)言:近言,指谗佞肤浅无远见的言论。争:争辩、争论。溃:通“遂”,顺利、成功。《诗集传》:“言哀哉今之为谋,不以先民为法,不以大道为常,其所听而争者,皆浅末之言。以是相持,如将筑室而与行道之人谋之,人人得为异论,其能有成也哉?古语曰:‘作舍道边,三年不成。’盖出于此。”)这样的参政议政太让人感到悲哀了。既不效仿先民古法,又不遵从常规大法,只听从、争论于那些肤浅的、没有远见的言论。所以说,这注定是一种“在道边建房子”的谋划,由于听取行路之人各种各样的意见,反倒是不容易建成的。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pǐ)。民虽靡膴(wǔ),或哲或谋,或肃或艾(yì)。如彼泉流,无沦(lún)胥(xū)以败。(靡:没有。止:脚,引申为“根基”。一说,礼。膴(wǔ):肥,富足。靡膴,犹言不富足、尚贫困。哲:明哲的人。谋:有谋略的人。肃:容貌庄重。艾(yì):治理。言有条理。无:通“勿”。沦胥:相率地。败:埋没。笺云:王之为政,当如原泉之流,行则清。无相牵率为恶,以自浊败。)我们的国家虽然还没有什么根基,但通达事理的贤才以及一般的人才总是有的。老百姓虽然还不富足,但明哲有谋的人才是有的,容貌庄重、言有条理的人才也是有的。他们就像汩汩而出的泉水一样,不要让这些人才相继埋没啊。
不敢暴虎,不敢冯(píng)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暴(bào)虎:空手打虎。冯(píng)河:徒步渡河。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战战:恐惧的样子。兢(jīng)兢:谨慎的样子。《诗集传》:“众人之虑,不能及远。暴虎冯河之患,近而易见,则知避之;丧国亡家之祸,隐于无形,则不知以为忧也。”)如今的政治环境很不好,不知为了什么事就会招致灾祸。我不敢赤手空拳地与老虎搏斗,也不敢徒步渡过深深的河水。人心难料啊!你可能知道他的一个方面,不见得知道别的方面。我对这样的政治环境深感恐惧,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有如面临万丈深渊,稍不留神就有跌落其中的危险;又好比踩在脆弱的薄冰上面,随时都有陷落下去的危险。
赏析:
这是大臣针砭时弊的一首乐歌。《毛诗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
与前面几首诗一样,诗人以“旻(mín)天疾威”起兴,意在借天说事:国家参政议政的风气出了问题。对于“谋犹回遹”的理解,关键在一个“回”字上。即不敢直接面对问题,而是拐弯抹角、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这种参政议政的风气,可以说早在幽王执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并且积重难返,直到平王执政后也没什么改观。
第二章对参政议政的场面进行描写。“潝(xì)潝訿(zǐ)訿”一语,生动、形象之至,说明官员中存在着严重的帮派主义。他们要么是为了赞成而赞成,要么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完全将个人利益、集团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之上,丧失了国家工作人员应有的宗旨和原则。这种帮派主义作风与首章的“谋犹回遹”一样,都导致“好的政见得不到采纳,不好的政见却被遵从”的后果。诗人此时深感忧愤,不由得向那些参政议政的官员发出质问:你们到底想将国家带向何方?
第三章进一步描写这种参政议政之风。诗人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这种风气让占卜吉凶的灵龟都感到厌恶,更不用说胸怀国家的正义之士了。诗人作为一名普通参与者,内心看得非常清楚:即使有再多的人参与谋划也不管用,没有人直言是非,也没有人勇敢地承担责任。比方说,谁敢指出周王以及那些高官显贵的错误呢?所以,这种脱离实际的参政议政没有意义,就像还没有踏上道路却想走多远一样愚蠢可笑。
第四章继续写诗人对于这种参政议政乱象的悲哀。众多参政议政的官员既不能继承先民古法,又不能制定新策大法,白享薪俸无所作为。而造成这种乱象,周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自己胸无大志,喜欢听信那些目光短浅的“迩言”造成的。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比喻:好比在道边建房子,路人这个这样说,那个那样说,反倒让主家无所适从了。
接下来,诗人在第五章谈到人才问题。制定不出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并不是因为人才缺乏。民间蕴藏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关键在当权者如何发现和利用。
最后一章,诗人写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这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处境,难就难在不能畅所欲言。在正义与邪恶相互较量的政治漩涡中,他深感自己人单势孤。如果执意而为,势必造成“只身博虎”、“只身过河”般凶险的结果。再说,那些参政议政的官员,大都是城府极深、人心难测的,说不定那句话说得不合适,就会被打击报复、谗言陷害。“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是对这种恐惧心态的生动反映。
出自这首诗的成语:谋犹回遹、暴虎冯河、筑室道谋、道旁筑室、作舍道边、发言盈庭、龟厌不告、临深覆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谋夫孔多、伊于胡底、战战兢兢、“知其一,不知其二”
讲师简介
董杰,男,195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河间一中校长助理副书记,河间二中书记校长,河间教育局副局长,河间市人大常委,中国教育督导学会会员。现任河间诗经诗社社长,河间诗经高级中学副校长、河间婚姻家庭协会书记会长,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教育局研学实践工作顾问,西柏坡红色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讲师简介
韩爱华,1969年生,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河间市行政审批局职工。热爱文学和写作,发表过多篇散文和小说。近几年来,对《诗经》产生浓厚兴趣,乐此不疲。愿以我们平白的解读,带您走进至善至美的《诗经》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播简介
点点,內蒙古通辽市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三尺讲台上工作了四十年。退休以后,用朗诵,唱歌,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我诵读,我歌唱,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