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青山依旧(2000-2005)
第二十六章 机械月光
2001年的春分,柳溪镇后山的映山红开得格外艳烈。林月娘的机械义肢踏过腐殖土时,齿轮间卡着片枯叶——是日本红枫的叶子,叶脉间还沾着横滨港的咸腥。
"溶洞里有条地下河。"她抚摸着新修的引水渠,不锈钢管壁上倒映出她残缺的面容,"当年我被冲到三十里外的鹰嘴崖,让采药的台湾老兵捞了起来。"
柳青河注意到她摘玉镯的动作变得迟钝。义肢腕关节处露出块硬币大的疤痕,正是当年矿毒腐蚀的痕迹。
苏婉秋突然指着水渠闸门:"这个流速...是不是太快了?"
监控屏上的数据疯狂跳动。林月娘脸色骤变:"有人在动暗河的截流阀!"
---
第二十七章 基因密码
镇医院的实验室里,苏婉秋的显微镜下躺着两份血样。一份来自柳溪镇的老人,另一份来自东京大学的密封档案。
"赵雪子的基因检测报告..."她的镊子夹起张发黄的胶片,"她体内有天然的抗钼毒突变。"胶片边缘的残月形水印,与林月娘锁骨下的烙痕完全吻合。
柳青河猛地合上档案:"所以赵建国当年..."
"他早就知道。"林月娘将机械手按在扫描仪上,屏幕显示出骨骼里的荧光物质,"我爹发现赵家祖上是日本矿务局的技正,他们家族天生不怕钼毒。"
窗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那个后颈有残月烙印的姑娘正在教他们跳日本盆舞,动作间衣领滑落,露出肩头新鲜的针孔。
---
第二十八章 断流危机
暴雨中的暗河口,截流阀的操控台被人为破坏了密码锁。柳青河潜入水下时,看见阀体上刻着的日文片假名——正是当年东京废船厂里见过的标记。
"是赵雪子的人!"林月娘用机械手拧开应急阀盖,齿轮咬合处迸出蓝绿色的火花,"他们要重启矿道,把毒水直接排进长江支流!"
突然,山体传来沉闷的震动。苏婉秋手中的检测仪发出刺耳警报——暗河水里的钼浓度正在飙升。
对岸树林里,穿和服的老妇人静静收起望远镜。她转身时,和服下摆露出机械义肢的金属光泽。
---
第二十九章 归去来兮
千禧年中秋的圆月格外明亮。柳溪镇的重建典礼上,那座标兵纪念碑被改造成"治污纪念塔"。碑文记载着三十年的恩怨,而基座里封存着赵建国的认罪书和东京地方法院的判决书副本。
林月娘站在新修的廊桥上,机械手指间转动着那枚残月玉坠。桥下流水清可见底,几尾青鱼正啄食着水藻。
"其实赵雪子..."她突然开口,"上周在横滨监狱自尽了。临终前给了我这个。"
柳青河展开那张和纸,上面是用毛笔写的汉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落款处的印章,却是半个残月。
---
第三十章 新月初升
2005年的清明雨细如针脚。柳青河带着学生们在后山栽下第七批树苗,忽然听见熟悉的玉镯声响。
二十岁的柳小满——那个后颈有烙印的姑娘,正用东京大学最新的检测仪给孩子们验血。她白大褂的袖口绣着轮新月,是苏婉秋亲手纹的。
"全镇孩子的血液指标都正常了。"她笑着举起报告单,阳光穿透纸张,照亮底下压着的旧照片——1965年的七个年轻人站在矿井前,背后是"开发矿业,造福人民"的标语。
风掠过新生的树林,吹动纪念塔前的铜铃。柳青河仿佛听见三十年前林月娘在龙舟上的笑声,看见苏婉秋初来插队时辫梢的蝴蝶结,还有父亲药箱里永远带着土腥味的七叶一枝花。
远山如黛,溪水长流。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