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王贞民教授之文,悟质朴醇厚之风
作者张忠信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王贞民教授的文章宛如一股清泉,以其独特的文风和语言风格,滋养着读者的心灵。读罢《有这样一位实诚老人》,感触颇深,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乡村世界,与实诚老人一同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从文风来看,王贞民教授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营造高深莫测的意境,而是以平实的笔触,描绘着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在这篇文章中,老人担水、打工、炫耀自家水多、为儿子的“正轨”工作而喜悦等生活片段,被一一呈现。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教授的笔下却充满了温情与真实,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本真模样。这种贴近生活的文风,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员,见证着老人的喜怒哀乐。
语言风格上,王贞民教授的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他善于运用质朴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表达得清晰透彻。例如,老人反复说着“这熊娃,入了正轨了”,简单的一句话,却将老人对儿子的自豪与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直白的语言表达,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之美。同时,文中还巧妙地融入了方言,如“光景”“吭哧吭哧”“喏”等,这些方言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地域特色,更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受到老人的憨厚与朴实。
此外,教授在叙事过程中,还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为文章增色不少。如老人在发葬老爸时哭喊“广政”被误听为“光景”的情节,以及闹洞房时老人的表现,都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幽默的场景描写,不仅缓解了文章的沉重氛围,更展现了生活中的趣味与温情,使读者在欢笑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王贞民教授的文风和语言风格,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文学的力量。他用平实的文字书写生活,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让我们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人性的光辉。这种质朴醇厚的文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