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峦诡谭录》开篇词
《江城子·青冢怨》
青峦夜雨湿红妆,
烛影晃,骨生香。
井底银簪,犹带旧时霜。
谁记绣楼焚烬日,
魂未散,血书墙。
三生石上债难偿,
负心郎,葬何方?
雾锁重泉,何处话凄凉。
若得来世重相遇,
簪作证,骨为裳
——
第一卷·荒山孤影
---
第一章 樵夫遇魅
青峦山下的樵夫赵三,每日寅时必携斧上山。这日雾锁重林,他在老松旁瞥见个穿红袄的女子蹲在溪边梳头。乌发垂地,木梳刮过发丝竟带出血珠,滴在溪水里化作一尾尾红鲤游走。
"姑娘这早..."话音未落,那女子转头——面皮像湿纸般剥落,露出里头密密麻麻的蛆虫。赵三骇极狂奔,腰间柴刀不知何时变成段腐木,掌心黏着几根乌黑长发。
三日后,猎户在歪脖子松树下发现他时,这壮汉蜷如婴孩,十指深深抠进自己咽喉,嘴里塞满湿漉漉的红线。最奇的是尸身旁摆着双崭新绣花鞋,针脚与二十年前周家小姐出殡时穿的竟一般无二。
---
第二章 古祠夜话
货郎郑三途径山神庙避雨,忽闻女子啜泣。供桌下蜷着个青衣小婢,说自家小姐被强人掳至后山。郑三跟着她踩过七座荒坟,见竹林里亮着盏飘摇的红灯笼。
灯笼下坐着个戴金丝髻的美妇人,正给怀中襁褓喂食。待走近才看清,那婴儿青面獠牙,啃的竟是截人指。美妇人抬头一笑,郑三顿时腿软——分明是去年难产而死的李财主家三姨太。
破晓时巡山队发现郑三倒在山路上,怀里紧抱着块长满苔藓的牌位,上头"爱女周氏"四字被反复刮划。当夜所有参与抬尸的乡勇,家中水缸都浮起层腥臭的血沫。
---
第三章 血帕疑云
冯秀才在乱葬岗拾得猩红帕子那日,恰逢寒食节。帕角并蒂莲下藏着个"周"字,浸在溪水里竟渗出缕缕血丝。当夜他的砚台无故干涸,窗纸上映出个对镜梳头的剪影。
"那年你祖父赴考借宿周宅..."影子突然贴到窗前,露出半张焦黑的脸,"为何要烧了绣楼?"冯秀才惊觉书箱里族谱记载:光绪八年,祖父曾中邪般连夜逃离青峦镇,行李中多了个雕花檀木梳匣。
更夫王五赌咒说看见冯秀才半夜在坟地刨土,铁锹上沾着暗红碎肉。次日冯家祠堂的供桌突然塌陷,露出个埋着十二具女童骸骨的暗窖,每具天灵盖上都钉着枚生锈的长命锁。
---
第四章 狐嫁娘
货郎失踪第七日,镇上来了个卖胭脂的狐眼姑娘。她经过之处,老妪们鬓边都诡异地冒出黑发,少女们却开始大片脱发。药铺掌柜发现,她给的朱砂粉里掺着骨灰。
月圆夜,镇东古宅突然张灯结彩。透过门缝可见狐眼姑娘坐在喜床上,盖头下不断滴落暗红液体。前来驱邪的道士砍破喜轿,轿中滚出九只黑狐,衔着块写着生辰八字的槐木牌。
冯秀才认出那字迹竟是自己二十年前夭折的妹妹所书。当夜他梦见个穿红嫁衣的无脸女子,将根银簪慢慢插进他耳中:"哥哥当年用我替命时,可想过会有今日?"
---
第五章 枯井骷髅
暴雨冲垮后山老坟,露出口雕着符文的古井。冯秀才顺着井绳下滑,在井壁夹层里发现具环抱婴儿的骸骨。那骷髅突然转头,颌骨开合间掉出半枚玉璜——正是冯家祖传信物。
井底传来幽幽戏文:"...良人负我白头约..."声音赫然是冯秀才早逝的母亲。此时井绳突然断裂,他在坠落时看清井底积水中,倒映着个戴凤冠的女鬼正往自己身上套新郎吉服。
三日后乡民打捞时,发现井底只有冯秀才的衣衫整齐叠放着,上头摆着对缠满头发的银镯。当天夜里,全镇未嫁女子都梦见个浑身湿透的新娘在床头问:"可见过我的负心郎?"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