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蕉城七重奏
作者:王守斌
序 章:山海交响
第一章:“海国斯文地”由来
第二章:陆游笔下之宁德
第三章:双重信仰之圣地
第四章:一座城双世遗之光
第五章:蕉城制造之奇迹
第六章:红色印记之蕉城
第七章:山海川岛之魅力
尾 声:笔落新章
序 章:山海交响
福建蕉城,
你是往昔的“海国斯文地”,
你是今朝的“山海商旅城”。
聆听山海低语,
翻看千年卷帙,
那些风骨、那些传奇。
第一章:“海国斯文地”由来
南宋的风,掠过宁阳的山脊。
蕲王韩世忠,甲胄未卸,马蹄暂歇。
寻访故交前防御使阮大成,
兴学之风正拂过魅力无限的海面。
南宋名将韩世忠受邀题字,
笔蘸豪情,落墨于阮氏家谱扉页:
“海国斯文地,宁阳风节家”。
途经的宁阳,古时宁德县雅称、现宁德市蕉城区。
十个字,如星辰,
从此,宁德成为" 海国斯文地 ″,
这美誉千古闪耀。
第二章:陆游笔下之宁德
公元 1158 年,33 岁的陆游踏浪而来,
任宁德县主簿。
他写道:
“宁德为邑,带山负海。
双岩、白鹤之岭,
其高摩天,其险立壁,
负者股栗,乘者心掉。”
而且在赴任宁德县主簿途中,
已经诗韵流淌: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
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乾隆年间《宁德县志》记载:
“任邑簿,有善政,百姓爱戴”。
如今,城隍庙里,陆游的雕像屹立,
那篇他亲撰的《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
字字如凿,至今仍刻在庙宇石壁上。
南漈山公园,为纪念他而开辟陆游文化园,
承载着千年的敬仰。
南漈山的风,
仍吟诵着“善政”的余韵。
第三章:双重信仰之圣地
蕉城区霍童镇,那片被双重信仰环抱的土地。
唐玄宗龙笔一挥:“霍童洞天”,
道教仙风古韵,绵延千年不息。
明永乐帝金口玉言:“天下第一山”,
佛门慈悲智慧,便在支提山间回荡。
陆游在宁德期间曾留下诗篇
《访僧支提寺》:
“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霍童洞天的道观与支提寺的佛塔,
山风掠过时,整片山林都在默诵,
是道经?是佛典?
是天地间亘古的二重奏。
第四章:一座城双世遗之光
千年时光的沉淀,
化作两项“活着”的世界遗产,脉动不息。
霍童溪畔,黄鞠的智慧至今仍在奔流,
清渠如血脉,仍滋养着沃野平畴,
世界灌溉的丰碑,刻着古人的心跳。
漳湾船坞,斧凿声声,
“水密隔舱”的秘技在龙骨间传承,
一艘艘福船,至今仍承载着世界非遗的魂魄,
劈波斩浪,驶向蔚蓝的史册。‘
第五章:蕉城制造之奇迹
二十载光阴,沧海桑田。
昔日的困顿,已被巨浪席卷。
看!时代的巨轮在此启航——
宁德时代,新能源的光点亮世界,
上汽基地,钢铁的脉搏强劲有力,
中铅冶炼,熔铸着金色的希望。
“蕉城制造”,
是拼搏者书写的史诗,
在世界的版图上,熠熠生辉。
第六章:红色印记之蕉城
蕉城的底色里,
浸染着不灭的赤焰。
蔡威的电波,曾在暗夜刺破长空,
闽东独立师的号角,在山谷回荡,
长江支队的足迹,印在红色的土壤。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的诗句,是火种,
在世代蕉城人的血脉里,
燃成不息的灯。
第七章:山海川岛之魅力
群山作枕,大海为裳。
川流不息,岛屿如珠。
湖光潋滟,林涛叠翠。
中国最绿的海岸线,
在这里舒展臂膀。
三都澳,深水良港吞吐着蔚蓝的梦想,
“大黄鱼之乡”,银鳞跃动丰收的乐章,
“晚熟龙眼”,甜蜜了岁月的枝头。
山、海、川、岛,
奏响清新宁德的醉人交响。
尾声:笔落新章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习近平在宁德》一书第十七篇标题为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和练兵场” 。
山海为证,斯文永续。
蕉城儿女,心怀感恩,赓续前行!
以大地为纸,以碧海为墨,
续写“海国斯文地”的崭新诗行!
【作者简介】
王守斌,笔名松间照。福建福安人,出生辽宁,本科学历,经济师。国企退休干部。系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文学》签约诗人。亦为《秋园诗社》《宁川诗刊》会员。诗词散见纸刊、网络,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