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暮焕意阑迟,瘦影莲亭谢芳姿 126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秋初暮焕意迟迟
瘦影莲亭谢芳姿
峰莽涧肃松含傲
寥空星际透神奇
香夜盈帘斗罗稀
栖鸟择枝孰可依
英雄何奈空垂泪
书海经年无从知
墨笺透韵顾笔扬,匣里龙吟吐清香,自古风流蕴诗赋,郁郁文哉盖穹苍。 《庄子》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道统本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之象,然而尘间却在“熙熙攘攘外物纠缠”中荒废此生。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之道在于平衡阴阳协和万象,大道的作用就是在阴阳之间济弱抑强,使之万象和谐共荣,故而《道德经》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中国文化虽说诸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文化主骨依然由儒家、道家及佛家等三大思想组成,其中道家《道德经》、佛教《金刚经》以及儒家《易经》几乎都是世界哲学的天花板,即皆已达宇宙本体学说之"空性论"!虽然它们在三维时空显示些许差异,但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三家哲学犹如阶梯,儒家思想属于是世间法,关注人伦关系及其思想秩序构架;佛家思想属于出世间法,关注人类如何通过修行从而摆脱低维时空的羁绊;道家思想则兼顾出世入世,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无中生有,有复归无,有无相生,内外相承。
田园履暮燕徊旋,霞入氤氲秋笼烟,滟滟川流沧浪逝,唯有乾坤鉴浩然。《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的本质表现是真空妙有,真空就是能量守恒,妙有就是物质显化,“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真空”并非绝对没有,而是能量充满太空,无处不在,“妙有”就是开务成物,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宇宙能量随愿力功德而渐次显化,易经称之曰道法自然,厚德载物。故而《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心经》则更为直接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可以想象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会变幻出日月星辰冰雪奇虹,这就是无中生有的真实写照。芸窗混墨语天玄,谁阻流萤扰梦安,苍木月萧盈晚照,阁台客倦夜阑珊。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九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