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长江之声”课文朗诵大会
开幕式的幕后故事
作者:燕妮

赴京探亲,偶遇声音的盛宴
2025年8月赴京探亲看孩子,在京师大厦入住时得知恰逢湖北省朗协在这里举办首届“长江之声”全国总展演,晚上在北京人民剧场还有开幕式。看到酒店大厅布置的活动签到台及谢东升会长等十几位评审名家的宣传挂画时,作为会员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湖北省朗协能主办这样全国性的朗诵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场以声音为纽带的文化传承。“用声音唤醒课本,让朗读沁润心灵”的活动主题,将经典课文与朗诵艺术相融,让青少年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力量,让文化的长河奔涌不息。
既然我有幸偶遇,又岂能错过!
于是我怀揣着对朗诵的敬畏与热爱,放下行李便随彩排的选手家长们前往北京人民剧场,奔赴这场充满期待的声音盛宴。

幕后故事:艺术家的专注与温度
来到剧场,看到省朗协秘书处人员亲切熟悉的面孔和忙碌不停的身影,我主动上前帮忙加入其中。当天,有幸承担了一些临时任务,也因此见证了太多动人的细节。

副会长樊昕和李宏伟二位老师在后台反复核对主持词,哪怕是一个停顿、一个重音也要推敲再三,为了让礼服穿上更有型两天都没怎么吃东西,为了让近三个小时的主持顺利完成几乎不曾喝水。

评审代表发言人黎江老师提前两小时到场,独自在休息室一遍遍演练发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让我震撼。

更难忘的是86岁的陈铎老师,在候场时被粉丝围住签名合影,他始终微笑着满足每一个请求,还打趣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这前浪得努力跟上啊!

瞿弦和老师与夫人张筠英在角落里低声对词,指尖轻轻打着节拍,那份专注仿佛让周遭的一切都安静下来。

台上台下:艺术大家的反差魅力
周锦堂老师的表演《张之洞》台词将开幕式推向高潮,他朗诵时激情澎湃,每一个眼神都饱含力量,时而高亢 时而低缓,引人入胜。而回忆起台下的一幕更让我动容——当主持人介绍到他时,我才惊诧的发现,他居然是我想与黎江老师合影时,在走道上邀请拍摄的那位先生!这样的艺术名家没有一点推脱,不仅欣然答应,还主动调整角度:“光线要从侧面打,这样轮廓才好看。”那一刻,台上叱咤风云的艺术家变成了亲切的长辈。这种“台上是角儿,台下是人”的真实,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艺高德更高”。

以声为媒,点亮星河
几天的时间里,我看到的艺术家们没有年龄的界限——86岁的陈铎老师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热爱;没有虚假的客套——瞿弦和老师会直言“这句感情不够”;更没有一丝敷衍——每一位评审大咖都认真观看小选手的表演,逐一点评打分,既有专业指导又有殷切鼓励……他们让我看到“德艺双馨”最鲜活的注解:那是对艺术的敬畏,对后辈的提携,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

当剧场里千点星光随《长江之歌》摇曳时,我忽然明白,这条语言的长江何止6300公里?它从艺术家们的坚守中发源,流过每个孩子的梦想,最终汇入无数像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心里,成为照亮平凡生活的永恒微光。




作者:燕妮,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孝感工作部名誉主任。
首席艺术顾问:瞿弦和
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任编委:谢东升
编委成员:
投稿通道:
邮 箱:478358323@qq.com
联系人:陈立华 13907125104
投稿要求:
1.音频mp3格式、视频mp4,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
2. 纯文本格式的作品文稿及简介,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文稿及简介,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文稿及简介。
3.作者和朗诵者照片,照片请勿添加边框等装饰。
4.特约组稿多篇作品请分类编号。
5.投稿人请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沟通。
6.来稿我们会认真审听,择优发布。
总 编:谢东升
主 编:杨建松
副 主 编 :魏月辉 刘建林 陈 辉
承办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诗歌音乐专业委员会
指导老师:晓 吾
责任编辑:杨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