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音协丹霞乡音合唱团的团员们即将于8月14日背着行囊,唱着战歌,从丹霞山出发,去赴一场盛大的草原之约,共襄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25强基工程村歌嘹亮全国村歌展演赛”盛典。
这次展演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8支队伍,韶关仁化县和梅州大埔县代表广东省出征,我县派出11名团员。盛会规格很高,将有周涛、周讯、王二妮、腾格尔、姜昆等大批名家登台亮相,内蒙古电视台全程直播。
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用广东人一句方言来形容是“一件冇(没有)见过大蛇屙屎(拉屎)”的新鲜事。
是的,仁化音协交响乐团成立五年来,第一次走出大山,登“大雅之堂”。每念及此,我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此行对我们来说有着非凡意义,我想至少有三点:其一、能跻身全国性文艺大舞台,是上级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认可;其二、可以借助全国性大舞台宣传丹霞山、唱响仁化。“村歌绕丹霞,仁化展风华”这句出征口号将在鄂尔多斯草原上传播;其三、激励本地音乐人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振兴乡村、“百千万工程”助力。
其实, 纵观世间事,很多姻缘都是源于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十有八九概莫能外。仁化县与鄂市相隔几千里,能结上这段姻缘,也许就是这种“邂逅”罢。音协主席卢家赋是新东村人,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多年来他有一个心愿,为家乡写一首歌。今年4、5月间,他与新东村委领导以及词作者音协副主席温飞宇商议此事。也许是心有灵犀吧,他们一拍即合,歌曲很快出笼,并准备于今年“七一”在新东村召开一个发布会。正当一切正有条不紊进行时,就接到通知,仁化县音协创作的歌曲《我的新东我的故乡》(以下简称《新东》)获得参加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今年8月份,在鄂尔多斯举办“强基工程——村歌嘹亮”全国村歌展演的“入场券”。这消息早不来晚不来,正当我们正筹划如何教村民唱村歌,如何推广这首歌的时候,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就给我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真应了粤人那句俚语 “有咁啱得咁桥”(巧上加巧之意)。千里姻缘就这么结上了。
高兴之余,心中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总是萦绕在心。我自知,丹霞乡音合唱团成立时间不长,大部分团员缺乏声乐基本知识,没有舞台表演经历,充其量就是一个个唱歌爱好者而已,能否担大任,吾心存忐忑。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天降大任于斯人”,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在接到赴鄂市任务后,我们立即开展准备工作,首先“关起门来”对团员实施强化训练,邀请县文化馆刘小惠馆长进行具体的指导。一个多月来,团员们认真负责,正确处理好个人事务,不管白天晚上将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一个请假的,体现了很强的自律性,纪律性。他们从入场、站队形、声乐技能、舞台形态到退场,攻破一个又一个短板,终于学有所成,用他们的话说,上了一个台阶。看着他们三伏天湿透衣衫的身影,听着他们恢弘、励志、动听的二声部,我震撼、我感动,觉得他们已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
赴鄂市貌似一件偶然性事件,但用哲学观点来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脚印,就明白了“鄂尔多斯之吻”并不是“瞎猫与死耗子”的故事,是实实在在可看到的因果。2020年3月,仁化县音协一班音乐人,异想天开地琢磨,仁化是个管弦乐“荒漠之地”,我们是否可以组织以管弦乐演奏为主的组织,以满足人民群众队对文艺多元化的渴望呢?于是音协领导到处“搜罗”教员(学员)、学员没有音乐基础,就举办乐理基础知识公益培训班(共三期,每期半年),没有乐器就自筹。筹备期间我们就遭遇很多困难与压力,但我们毫不不气馁。通过五年的努力,硬生生地将一众“音乐小白”培养成管弦乐爱好者。之后先后成立了交响乐团、女子管弦乐团(县妇联妇女微家)、打击乐团、丹霞乡音合唱团,添置了交响乐团必备的乐器,成为一支拥有70多名成员的草根音乐组织,成为我县文艺界一股“新质力量”。在我县工厂、农村、学校、社区活跃着我们的身影,传遍了我们管弦之音。
《新东》为什么能被评选上,原因很多,我估计不外乎二个字:原创。2015年仁化音协成立伊始,我们就将原创歌曲定位于发展的首要位置,因为我们有一班勇立潮头的爱乐人士,有一片适宜原创歌曲生长的沃土。仁化处于粤北山区,虽是广东省人口比较小的县城,但文化底蕴却十分丰厚,“三色文化”(红色+绿色+古色)遐迩闻名。先说“红色”,它是全国文明城市,有土地革命时期的双峰寨保卫战,有董塘安岗村农民暴动以及红军长征途经城口红山等地;再说“绿色生态”,有国家5A级旅游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丹霞山及众多的旅游打卡点;“古色”方面,仁化是舜帝南巡第一站,在韶石山奏韶乐,衍生了中华第一乐章一一韶乐,仁化还是唐朝名相张九龄故乡,是著名的古塔之乡及广东省古村落集散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以及国内外游客。这就是我们的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是我县文艺工作者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因此,音协选择了一条将原创音乐为抓手,带动全县音乐事业的发展的思路。歌曲《新东》只是花园中的一株小花。十多年来,我们共创作出近200多首原创歌曲(其中村歌10多首)。有的歌曲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得金银奖。我们深知,创作一首歌曲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为什么仍乐此不疲呢?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仁化人,“生于斯长于斯,念兹在兹”,家乡情结是永远割舍不了的。为了报答大地恩情,我们理应穷尽所能为家乡做点应该做的事。音协成立十年来,我们就多维度开展此项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创作采风,聘请专家教授讲课等方法,大力激发学员创作热情。2022年先后开了二期旋律和一期歌词创作公益学习班,培养了20多名词曲作者。在2023年韶关市征集原创歌曲,共入选26首,而我们就有9首,占三分之一强,(其中就有一半是学员作品)。正是内外因素的相辅相成,成就了我县原创音乐的茁壮。多年来我们怀揣一个“音乐梦”:仁化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有这么多乐于奉献的词曲创作爱好者;有这么多全国、省、市金银铜的奖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将这些优势整合起来,申请打造成省市“原创音乐之乡”呢?
此行比赛能否得到名次未可知,诚然有名次求之不得,没有也无所谓,重要的是,鄂尔多斯草原上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曾经努力过,换言之,去了就好!为此,我用想象为团友们摆拍了这么一张照片:全体人员站在鄂市大草原上,雀跃着、高喊着、“鄂尔多斯,我来了!”。照片上定格了你们的神情:满脸的傲骄!
用“傲骄”来滋润一下心情无可厚非,但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可万万不行。这里面有二层意思,一是出门在外一定要牢记省各级文联领导的嘱咐,做到谦虚谨慎,谨言慎行,多向兄弟团队学习;二是根据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文件要求,回来后,应开展有关“成果转化与长期展示”活动,将归途作为起点,将丹霞乡音合唱团这块牌子擦得更亮。
本人因超龄,不能去鄂市为你们捧场,只能遗憾地用一篇拙文为你们壮行,愿你们披一身草原风、携一身奶酒味,顺利归来。
仁化县音协交响乐团行政总监 吴耀祥
2025年8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