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滕王阁
文/隆光诚(广西南宁)
一序文华射斗光,古今凤采曜南昌。
事因伯屿豪筵起,阁为子安雄笔扬。
奕代圣贤追仰拜,百回隆废又何妨?
登临游咏方玄悟,胜概融昭赖锦章。
2025.08.08

《七律·滕王阁》赏析
文/农学武
这首以滕王阁为主题,借景抒情、咏史怀今的七言律诗,从历史文化、建筑兴衰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滕王阁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
首联:“一序文华射斗光,古今凤采曜南昌。”
开篇即点明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远扬。“一序文华射斗光”,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滕王阁序》的文采光华夺目,上冲斗牛,极言其文学价值之高。“古今凤采曜南昌”,强调这篇序文所带来的风采从古至今都闪耀在南昌这片土地上,突出了滕王阁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南昌文化的深远影响,奠定了全诗对滕王阁赞叹的基调。
颔联:“事因伯屿豪筵起,阁为子安雄笔扬。”
此联进一步阐述滕王阁与相关人物的渊源。“事因伯屿豪筵起”,交代了滕王阁此次盛会的发起者是阎伯屿,正是他举办的这场豪华宴会,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阁为子安雄笔扬”,明确指出滕王阁真正得以名扬天下是因为王勃气势雄健的文笔。两句对仗工整,清晰地梳理了滕王阁与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让读者对滕王阁的历史典故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强调了文学作品对建筑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
颈联:“奕代圣贤追仰拜,百回隆废又何妨?”
“奕代圣贤追仰拜”,“奕代”意为累世、代代,说明古往今来众多的贤才圣人都对滕王阁怀着追慕敬仰之情。他们或是亲临凭吊,或是通过文字表达对滕王阁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的尊崇。“百回隆废又何妨”,尽管滕王阁历经了无数次的兴衰废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个“又何妨”,体现出一种豁达、坚韧的态度,表明滕王阁的文化魅力并不会因为其建筑实体的兴废而消失,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醇厚,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彰显出滕王阁顽强的生命力和文化传承的坚韧。
尾联:“登临游咏方玄悟,胜概融昭赖锦章。”
“登临游咏方玄悟”,当诗人登上滕王阁,游览观赏并吟诗咏叹之时,才真正深刻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玄妙哲理。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强调了亲身经历对于理解和感受滕王阁文化内涵的重要性。“胜概融昭赖锦章”,“胜概”指优美的景色和宏大的气势,“融昭”意为融合彰显,“锦章”指华丽优美的文章。此句说明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深厚底蕴之所以能够如此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都要归功于像《滕王阁序》这样的锦绣文章。这两句总结全诗,从诗人自身的感悟出发,升华了主题,揭示出文学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富有哲理且韵味悠长。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十分出色。首先,对仗工整,如颔联“事因伯屿豪筵起,阁为子安雄笔扬”,颈联“奕代圣贤追仰拜,百回隆废又何妨”,无论是词性还是语义,都对仗精巧,体现了律诗严谨的格律要求。其次,用典自然,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历史典故融入诗句中,使诗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又毫无堆砌之感。再者,全诗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滕王阁历史文化的回顾与描绘,抒发了对滕王阁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其文化传承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王勃《滕王阁序》这一文学经典的高度推崇,也有对滕王阁历经沧桑却依然魅力不减的由衷赞叹,更蕴含着对文化传承力量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且真挚,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共鸣与思索 。
☆作者简介:
隆光诚:广西那坡县人,现在南宁工作和定居。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散曲学会创始会员。桂林都市诗社等多个文学社副社长。香港《诗词荟萃文学社》副社长、主编。
☆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