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206
鹤伴山突围战(下)
李勤锋
前言:今年,时值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钢八连”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鲁中长白山抗日根据地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队伍。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为确保“红色走廊”的安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与是自己20倍的敌人,进行了生死搏斗,无一人投降、无一人被俘,全连将士壮烈殉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书写了长白山抗日根据地的不朽篇章。本文以上、下篇记载了这支英雄的部队。
八
鹤伴山是长白山区体量最大的组成部分,东至杨家峪村南河滩的旱老婆顶,北接石老子山,西至章丘的小界岭,南到浔沟头的蚰蜒窝,顺东西南北的四个界点相连的山体组成,由三个主体山头,分别是西边的鹤伴山峰,东北角的旱老坡顶,东南角的石门山,三座山呈鼎立之势。 鹤伴山峰与另两座山头之间形成一条长达十几里的峡谷,当地人称“浔沟”或“汛沟”,沟呈南北向,深数百米,其东西山坡陡峭,极其险要,易守难攻。所谓“鹤伴山突围战”就发生在由南到北的西山坡上,具体战斗位置就在风门山口的西南侧,因此也有人称“风门山战斗”,但此说不太准确。
风门山海拔623米,山顶两具石相对,呈凹形如石门。南边石块叠垛雕镂,玲珑剔透。北边石块壁坚如削,狰狞可怖。其西南不远便是跑马岭,而张方胜此时所在的老虎洞就在跑马岭南侧。
很显然,只要占领风门口,向东拿下毗连白云峰,就打开了通往山外的路线。因为从跑马岭到风门口,山势平缓,差不多是个平台,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株松树直立在那里。因此,为了防止遭敌重机枪扫射,部队化整为零,在张方胜指挥下,三个排分别从正南、西南、正西三个方向向山顶移动。
九
一排在排长王方的带领下从西南方向进攻,机枪射手马营之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副射手由家平(西董由家河滩人)紧随其后,一路没遇到什么阻挡,就爬到了石门山半腰。在据山头只有四、五十米时,山顶上的鬼子突然开火了。
“轰隆……轰隆……”
“砰砰砰…砰砰砰…啪啪啪”
石门山阵地上炮声、枪声交织成一片,夹着闪闪的火光。日军的炮弹、机枪子弹不断向“钢八连”的位置倾泻过来。一排首当其冲,可以说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在敌人拼命轰击时,战士只得伏在几无遮掩的山坡上躲避着。敌人一阵没命的枪击后,端着枪肆无忌惮地俯冲下来,嘶叫着一口难懂的日本话。
“钢八连”战士从地上爬起来,个个像泥人似的。有的被炮弹片击伤,流出来的鲜血与炮弹掀起的尘土搅在一起,使刚浸出来的鲜血变成黑乎乎的一片;有的被炮弹 炸起的碎石划破一道道口子;有的则隆起与一个个大青包。他们在敌人冲锋过来的当儿,愤怒地站起来,忘记了伤痛,忘记了一切,以孱弱的躯体咬着牙关向横冲过 来的敌人呼叫着冲去。
战士的装备与日伪军比实在是太可怜了。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战斗,他们的子弹带大多是干瘪的,里面盛有四五粒子弹的就算富有了,简直不敢像敌人那样乱放枪。几乎每射一次都要做认真地考虑,目测一下距离,近了,在射程之内才敢放枪。那些形同苦瓜的手榴弹,战士们就更少了。连步枪手榴弹也没有的士兵,只好挥舞着大刀上阵。
马营之是西董乡尚庄村人。他用的枪就是从敌人手中俘获的两挺歪把子机枪之一,火力非常大。敌人开始射击时,他迅速卧倒,伏在了一块石头下方,以石头为掩体,朝着敌人扫射起来,这是我军唯一能和敌人对射的武器,副射手由家平(西董镇由家河滩人) 也忙得不可开交。当时一挺机枪除了安排一名射手以外,还安排一名副射手,专门负责为机枪背负弹药、续子弹。看着许多战友死在敌人的火力之下,马营之不顾个人安危,从石头后跃起,端着枪向敌人扫射,只见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弯腰小跑,手中的机枪喷着火焰,敌人的火力几乎全部被吸引过来。就在离风门口不到20米的时候,马营之手中的机枪卡了壳,也就在这一霎那,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扫射过来,马营之永远地长眠在他热爱的土地上,年仅23岁。
由于马营之的牺牲,我军火力大受影响。趁此时机,敌人已经从山上俯冲下来,于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开始了。石门山西山坡上的每一道沟坎,每一块石头,每 一棵树,都成为战士们的掩体,仇恨的子弹扫向敌人,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刺刀拼,刺刀拼烂了他们就用石头打,战斗进行到中午,浔沟南部的东山坡上躺满了日本鬼子和伪军的尸体,我军也死伤大半。
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战士们饥渴交加,又加上许多战士有伤在身,形势越来越危急,可战士们没有一个后退,毅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跟敌人血战。一个姓王的战 士在刺死两个日本兵之后,被围上来的五个日本兵活活刺死;一个姓孙的战士用最后一颗手榴弹和两个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在战斗中一排长王方牺牲了。连长张方胜 率领战士从山坡上爬起来,一扬手,手榴弹在敌人丛中开了花,遗下一些敌人的尸体。但这些在自己根据地里生产的手榴弹,投掷出去有的竟不声不响,在敌人脚下 滚来滚去。敌人手中明晃晃的刺刀在深秋的阳光下闪着寒光。张方胜奔跑在前头,与扑过来的鬼子展开了肉搏。活着的战士看见连长奋不顾身,也呼叫着奔跑过去,刺刀、大刀向敌人劈去。
刘延华是鹤伴山战斗前两个月参加队伍的。他是胶东人,16岁时,被抓壮丁加入了伪军,今年才十七岁。在马庄园(现西董镇马庄村)战斗中,被我军俘虏,经教育,自愿参加革命队伍。本来,部队安排他与他一起入伍的祁宪之到鲁南接受培训,但二人再三请求,愿在部队接受锻炼,战斗前一天,刘延华在拉山头(站岗战士用的土语)时崴了脚;连长通知他到董家村老乡家躲一躲,刘延华口头上答应了,可是部队出发后,他在后面一瘸一瘸的悄悄跟着,到了老虎洞才被连长 发现:“你这个倔小鬼,怎么不服从组织决定?”
刘延华一边走一边做着鬼脸,嘟噜着嘴说:“我既然已是八路军,我就要像王排长讲的那样,‘生是八路人,死是八路鬼’”。张连长重重的拍着刘延华的肩胛,笑着说:“好,那就一道走吧,真拿你这个小鬼没办法。”
刘延华脚还没有好,他看见连长冲在前面,也跛着脚紧紧奔跑在连长后面,一排阵地被敌人大举进攻冲乱了,刘延华看得真切,连长在指挥大家反击敌人时,一颗子弹打中了连长的左腿。连长挺不住,摇摇晃晃的倒在地上,正在这个时候,一个高个子鬼子大步窜过来,举起刺刀 直向躺在地上的连长刺去,刘延华急了,咬紧牙关用自己的枪拼命拨开刺向连长的刺刀,连长就地一滚,跌进一条壕沟。高个子鬼子见上来的是个小八路,声嘶力竭的吼叫起来“八格牙路,来送死!”随即朝刘延华腹部刺去,刘延华腿脚不便,躲闪不及,雪亮的刺刀直向他的腹部,当敌人的刺刀伴着刘延华一声痛苦的喊叫抽出来时,一股热血像喷泉一般从刘延华肚内喷了出来,喷得高个子日军的衣服上星星点点的,敌人恶狠狠地朝刘延华脸上啐了一口唾液。
刘延华倒在地上,腹部痛如刀绞,他错迷着用手无力的紧紧按住洞穿的腹部。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向肚子外面溜滑,流出来的东西冰凉冰凉地针刺般难受。他痛 苦得勉强抬起头瞧了瞧,见是自己的肠子,于是他糊里糊涂的用全是泥星汗渍且又血迹斑斑的双手,将掉出来的肠子慢慢揉进腹内。他朦朦胧胧地仿佛听见枪声、炮 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厮杀声,在他耳边一阵阵远又一阵阵近地的传来。就在这时,一个鬼子发现刘延华没有死,还在地上挣扎,大步流星窜过来,举起刺刀直向刘延华刺来,刘延华在敌人冰凉的刺刀寒光中,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只见他忍着巨大的伤痛站了起来。无力的手持着枪,踉踉跄跄地朝走进他的敌人刺过去,殊不知一下子从四周涌过来十几个日伪军,呲牙咧嘴地围着他,蓦的,天地间响起“砰、、、、、、砰、、、、”的两声枪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二排的马全之(西董镇尚庄村人),是全排个子最小的战士。在跟敌人拼刺刀的过程中,左胳膊受伤,但他仍咬紧牙关,没后退半步,但由于失血过多,突觉眼前一花,身子一歪,差一点摔倒在地上。这一切,被一旁过来援助的班长马立水(长山镇小马村人,1945年参加了智取无影山的战斗。2002年9月去世) 看在眼里,他抢前一步,扶住马全之。恰在此时,一个鬼子拿枪刺了过来,二人咬紧牙关,刺死这个鬼子。随后,二人向山坡下滚去。也许是二人命不该死,两人碰巧正跌落在一个悬崖下的水塘中,都保住了性命。
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张方胜,从四、五米深的壕沟中爬出来看到身边死去的战友,他悲愤异常。一不做,二不休,拖着受伤的身子,爬到一名已经死去多时的日本鬼 子身边,抓起地上的机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向冲过来的日军扫射过去,四名日军登时毙命。呼啸的子弹压得日军抬不起头来。趁此机会,他命令身边唯一活着 的战士——通讯员赵勇顺迅速撤离。赵勇顺死也不肯,他说:“连长,要死,我们死在一起,我绝不独活”。“不行,听从命令,你不走的话,我就排(毙)了你!”但赵勇顺执意要将连长背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敌人“抓活的,抓活的”声音又传过来。为了不拖累战友,为了不被敌人活捉,张方胜毅然将手枪的枪管放进自己的口中,“砰”张方胜倒在了血泊中。就这样,人民的好儿子——张方胜,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39岁。
十
下午三点多钟,突围战结束。战场方向已听不到枪声,“钢八连”的阵地上到处是尸体,横七竖八的。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尸体,躺在荒凉的山坡上,以山峪为棺椁,阵阵秋风奏起悲戚哀歌,从他们的身边淌过,遗恨绵绵。他们有的是中弹死去的,血还在流;有的是与敌人拼刺刀是被刺死的,肌肉撕裂,骨头裸露;有的是被炮弹炸死的,头身异处,难觅全尸;有的头部眼睛爆裂;有的只剩下半边面孔;有的少了一只耳朵;有的面部血肉模糊,瘀血还在从可怖的伤口部位慢慢浸出,流到枯黄的野草上,和野草纠结在一起,接着一滩又一滩的滩血痂,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战士口中还衔着敌人的鼻子,旁边则直挺挺的躺着敌人的死尸,露着一个空空的鼻腔,仿佛头上开了一个天窗。有的眼睛鼓着,好像永无休止的张望着天空,死不瞑目。
张方胜的遗体,在离山顶60——70米的地方,仰面朝天,呈东西向躺在山坡上,身着粗布军装,打着绑腿。其右小腿内侧有一半月形碗扣大小的伤口。据推测,可能是机枪连续扫射或炮弹爆炸所致。在他身上仍然挎着“枪匣子”,但手枪却不知去向。他与他的部属在一起,相亲相爱靠得十分紧密,他多么的不愿意与他的部下分开啊!张方胜死后,日本鬼子和伪军包围上来,他们看到的是杀身成仁、以身殉国的张方胜,看到的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钢八连”战士的血肉之躯。
整场战斗,“钢八连”将士抗击着几十倍于己的日寇,奋战六小时,全连只有李长富等十一人冲了出来,其余100余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南浔沟。在此次战斗中,到长山县检查工作的清河署财政科长寇兰生同志(山东淄博人)也壮烈牺牲。三天后(日军在此驻剿了三天),杨家峪、任家峪、由家河滩等村的共产党员、民兵和村民,流着热泪将“钢八连”将士掩埋在长白山脚下。张方胜的尸体由他的弟弟张方兴和村里的民兵运回村里,埋到了张家的族茔。跌落到水塘中的马立水和马全之,也双双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但他们当时并没有爬出水塘,因为又饥又冷,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一直在水塘的一侧隐蔽着,三天后,才被当地的民兵发现,已经奄奄一息,但终于被抢救过来。
战斗结束后,由于二中队大部将士壮烈牺牲,上级决定,保留“钢八连”番号,把原来一中队充实编为二中队,当地军民仍然用“钢八连”讲述他们的壮举。钢八连又继续战斗在邹长大地上。
十一
战后,为了纪念“钢八连”将士英勇抗击日寇的壮举,将当地俗称的“浔沟”,更名为抗日沟,在沟北首建“抗日桥”;周围村庄的村民,一辈辈传颂着“钢八连”的故事。
我的父亲曾一次次给我讲述鹤伴山突围战的惨烈,和钢八连英雄摔碎枪支、纵深跳崖的英雄行为。他说,我爷爷也是一位八路军战士,也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基干三营九连,1940年被改编为清河独立团八连,与战友们一起参加了拔光回路峪碉堡、夜袭大庄的战斗,由于枪法准,每次战斗都是被首先部署战斗位置。1941年秋的一个上午,鬼子100多人、汉奸三个中队向我军驻地樊家林扑来,这次鬼子都穿了便衣,进行了伪装。八连发现敌情后,立即跳入交通沟迎击敌人,离交通沟60多米的坟地和豆子地已被敌人占领,刘连长指挥部队端着刺刀,投出手榴弹把敌人打退,夺回了坟地。下午1点多钟,敌人又开始反扑。八连与敌人在不到100米的地方,展开拉锯战,激战至黄昏,爷爷忙于射杀敌人,被敌人发现隐蔽位置,敌人集中火力向他射击,被击中,子弹从前胸射入,贯胸而出,被战友救下,送入救治,因伤势严重,转八路军设在惠民的医院,荣立二等功,被批准回家养伤。鹤伴山突围战打响后,爷爷已在家养伤两年,由父亲照顾他在南河东山坡躲藏,目睹了战斗经过。战争时期部队员额和指挥员更新较快,但爷爷仍然从死去的战士中认出了一位家是南方的战士,他和父亲借了小车,从就地掩埋的牺牲战士中(因钢八连经过几年发展许多战士都是当地人,牺牲后被家人接回埋进坟茔,非当地籍战士只能就地掩埋)把这位战友找了出来,用木轮车推到自己的田地里,埋在了一棵枣树下,从爷爷到父亲,每年都去给他上坟送纸钱。
我爷爷的立功嘉奖,由当时的长山县县长马函三保管,由于是艰苦的战争年代,党领导下的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马函三同志1943年11月11日,在与敌人反“扫荡”作战中身负重伤,也英勇的牺牲了,自此,我爷爷参加革命立功的证明就断了。建国初期,国家困难,爷爷带着枪伤,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在家艰难度日,51岁就去世了。
十二
关于鹤伴山突围战发生的准确时间,有多种说法,这是因为从接到敌情通报,到战斗结束,又加上日本军队在战斗结束后,又持续进行了三天清剿,前后时间跨度大,空间转移广,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战斗过程,他们把看到的时间就作为了战斗爆发的时间;在整个战斗中,钢八连除了11个人(有的认为10人)隐蔽突围外,其他人几乎全部阵亡,整个战斗异常惨烈,失去了直接证明人;再加上阴历、阳历的记述表达方式不同,造成了战斗时间不一致,作者怀着对烈士的无限崇敬,经过多方考证,也有了一个清晰、准确的时间认定。
从目前不同的地方记载的时间看,大体上有三个时间:
1、《鹤伴山抗日英雄纪念碑》铭文: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日军大举南侵,国难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邹平人民奋起抗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日军不甘失败,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五日,又纠集章丘、普集、临池、周村等地日伪军2000多人,乘夜对长山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将我驻马庄、台头之长山县大队钢八连包围,十六日拂晓,钢八连边打边撤,转入鹤伴山汛沟。不料,日军跟踪追至,抢占山头,将钢八连合围。连长张方胜带领战士奋力争夺东南风门口,与敌人浴血奋战六小时,终因敌众我寡,地势不利而伤亡惨重,除副连长李长富带几人突围外,其他八十多名战士均壮烈殉国。青松挺拔,高山仰止,英灵不朽,并世长存。为纪念这一悲壮事迹,建国后,县人民政府特将此峪命名为抗日沟,并建造抗日桥。二○○二年八月,又请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设计,雕竖抗日英雄碑,以爱国主义精神昭示后人。
邹平县人民政府 立
2002年九月
该铭文记载的时间是1943年8月15日是日军集结的时间,战斗发生时间是“十六日拂晓”,没有说明是阴历,还是阳历。
2、邹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邹平县志》,中华书局1992 年10月第1 版, 第375 页记载:
1943 年9 月14 日,日军纠集胶济沿线日伪军1000 余人,于夜间将驻鹤伴山内的长山县大队二中队团团包围。天明,敌人已占据四周山头,把二中队压在山沟里,利用轻重火器猛烈射击。二中队战士在连长张方胜的率领下奋勇血战,但因地形不利,敌众我寡, 伤亡惨重。战斗到中午,除副中队长李长富率少数人突出重围外,中队长张方胜及大部战士壮烈牺牲。
3、《西董历史文化概览》记载为阴历八月十五、阳历九月十七:
鹤伴山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山东省邹平市西董街道的鹤伴山地区。
1943年8月15日拂晓,驻济南、周村、邹平、临池、章丘的日伪军2000余人,联合对长白山根据地突然进行合围大"扫荡"。当时,山东清西独立团第八连(即"钢八连")驻西董台头马庄一带,发现敌情后立即组织反击。但敌人武器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八连只好边打边退,沿杨家峪山沟向鹤伴山方向突围。
从纪念碑铭文看:只有一个时间:1943年8月15日敌人集结队伍,16日拂晓战斗开始;
从县志记载看:1943年9月14日,日军开始纠集队伍,于夜间将二中队包围,天明,将二中队压制在山沟;
从西董历史文化概览看:为阴历8月15,阳历9月17日;
为了考证鹤伴山突围战的准确时间,我曾电话与杨斯昌老先生做了求证。
杨斯昌先生的父亲杨延祥,又名杨济鸿,时任长山县独立营二连政委,战斗那天杨延祥政委到清河区开会,顺便修理机枪。杨延祥将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部队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于1984年任上病逝,他是钢八连的指挥员之一,亲自参加了钢八连的许多战斗。杨斯昌先生于1937年出生,鹤伴山突围战发生时六岁,与钢八连的许多指战员都很熟悉,他本人也亲历了鹤伴山突围战的枪炮声,既有父亲的家庭环境,又有与二中队许多官兵密切接触,他提供的资料应该是真实可靠的。
几年前,我与家居济南的杨老先生通电话,就鹤伴山突围战发生的时间向他请教。一提起鹤伴山突围战,杨老先生情绪异常激动,好像战斗又来到了眼前,他非常肯定的告诉我,战斗发生的时间是1943年阴历8月18日。
笔者按照杨斯昌先生提供的时间,通过《万年历》和AI两种方式查证:
鹤伴山突围战发生的时间是:
1943年阴历8月18日,阳历9月17日。
其时间梗概是:
1943年阴历8月17日、阳历9月16日下午,收到敌情报告,当晚,部队移住马庄、台头;阴历8月18日、阳历9月17日黎明,与北面之敌交火,边打边向南边的鹤伴山撤退,阴历8月18日、阳历9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鹤伴山突围战正式开始,下午3点多战斗结束。
写完《鹤伴山突围战》,我心情无比激动,被钢八连将士的英雄壮举震撼着,写成下联,告慰英烈:
钢八连众将士,不畏强敌浩气震山河,为国捐躯
鹤伴山突围战,中华儿女鲜血洒江场,英魂永驻
说明:
为全面反映钢八连将士鹤伴山突围战过程,本文采用了许多文献、专访、记述,在此感谢如下:
1、秦风先生,该作者曾在十几年前,深入鹤伴山战区和周围村庄寻访调查,提供了一手详实的资料。
2、杨斯昌先生,杨老先生已高寿,身体健康,现居济南市。
3、李慎康,我的三叔,中原油田石油工人,现居河南濮阳市。
4、我家乡的许多长辈。
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