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言”说
作者:鸥洋 - 杭州
言,就是言语,就是说话,这是一个人的本能,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存在的前提和人的基本诉求。
没有了言 ,與论一片沉默,这不叫社会,叫什么,就叫非社会吧。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古之名文,讲周厉王以“谤”之名不让人民讲话,禁令下日,万马齐喑,国人遂“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不敢讲话了。
厉王沾沾自喜道,“吾能弭谤矣“。
召公列举历史事实和教训,告诫其治国如治水,要疏而不能堵,否则“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果然,压的结果是国人暴动,一举推翻厉王并将其放逐。
疏则通堵则溃,故事大家都熟悉但少有人去细悟其中的道理,甚至有人还帮着堵,掩盖真相,害怕人们的说话发声,因此灾祸频至。
人不敢说话不敢发声,不能不说有压力的缘故,那些公开的和无形的。压力下阿Q们寻找”精神胜利法“,穿长衫的孔已己们则数着茴香豆,回避这种压力,或者世故地说一些“今天天气,哈哈哈“的话。
应该发言应该发声就要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坚韧不拔,但国人大都没有这种自主意识、公民意识,只有害怕意识逃避意识。压力下就屈服,其实是没有真正醒来,这也是百年前鲁迅对族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原因。
国人之不敢说话不能讲话就是放弃权利与被剥夺权利,就是放弃和被剥夺了基本的自由,一旦灾难来临只能束手待毙。最近某地的洪水之汹与女孩被暴殴以及执法者的殴打无辜,又一次让人们看到社会失言和不言所带来的痛若与悲惨。
在一个法治不彰或缺失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身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发生的社会不公现象勇于发“言“ 敢于说“不”字。
当然,不仅仅要发“言“更要紧的是付之于“行”,“知行合一“,否则说再多也无用。比平头百姓多懂道理的文化人,更要去私去恐惧心理,改变说得多做得少的情况于事才有补。
记得有大人物曾拿着宪法本本为自已的发言权利辩解,大人物可不赖,不仅言而且行,能折腾,今天的国人不也可以照着学学吗,言必行行必果,为自己的“言”争得应该有的自由。
每个人愿意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生活,其实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想法。历史上做稳了奴隶并歌颂这种生活是一种活法,不做奴隶誓要做人也是一种活法。前有如元明清之国人,后有举辛亥革命之旗的国人。
这世界从来没有便宜事,钟不敲是不响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一切都是需要人们自己去据理依法去争取的,“言“之自由开放也是如此。
悟道有先后,但悟的目的是“行“。别以为一个人“言”之有限,起不了大浪,非也,全体就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大海就是由水滴组成的。
胡适先生说过,争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全体的自由,个人争自由必连着全体影响全体,反过来全体争自由 ,个人自然也包含在其中了。言论自由,上依天理,下据法律,何错之有,愿与读者诸君共勉。
2025年8月8日

作者简介
欧阳薇荪,笔名:鸥洋,大学中文本科毕业,新闻研究生。
1984年考入杭州日报,从事新闻报道;杭州日报主任记者,爱好文学。现居杭州市,已退休。
现任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中国雨巷文学社特别助理、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8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