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兰亭雅集
今有木兰之约
文‖李鹏飞
2025年8月2日,阳光如同金色的丝带般落下,将整个黄土高原装点得如诗如画,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温暖之中,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炽热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给木兰书院清新与活力,仿佛是大自然的热情拥抱,但高山大岭上气流通畅,清风徐徐,为夏日注入难得的清凉。
木兰书院又迎来了胜似节日的氛围,县委书记带着市县宣传、文联、作协等各部门领导赶往木兰书院。
央视新闻节目组的总编,带领一个精锐团队,在自治区宣传部的领导陪同下,千里迢迢赴约木兰之会。
各位农民作家,放下手中的锄头、瓦刀,穿上走亲情的衣服,骑上电驴子守时回到“娘家”……木兰书院。手中老茧的缝隙里,还攥着一把永远记住乡愁的诗歌。
在佳时良辰的下午三点钟,央视节目组走进木兰书,在槐花飘香的树荫下和当地作家面对面交谈乡土文学。县委书记亲自主持座谈会。
在相互介绍认识后,座谈会在和谐容洽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首先由陈国顺老师发言,他围绕给联合国的一份信,告诉布朗小姐,西海固苦甲天下,不宜人类生存,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了西部福地,吉祥如意大美西吉。再给联合国写一封信,特邀布朗小姐浪一浪西吉,住一住避暑胜地……木兰书院,读一读西吉的铁杆庄稼……新乡土文学。
紧接着李成山老师分享了他为牛儿们赋诗的情景,在拌料时把诗兑进饲料里,在倒草料时把诗撒在牛槽里,牛树起耳朵听诗,并放开肚皮吃草,反刍时咀嚼出新乡土文学的韵律。喂养出膘肥体壮的牛儿,写出了最“牛”的诗歌。李成山老师己经完成现代诗歌千余首,完成散文五百余篇。
赵玲老师分享了自己寻找安祥,补其短板,把自己活成一道光,不但撑起自己眼前的一片蓝天,还不断照亮别人的路途,积极推广家庭读书会。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自己做起,从一个个家庭做起,才能良性循环,慢慢扩展到整个社会,连片成林,绿荫天下。
刘毅雪同学分享了自己身残志不残,文学为自己加油鼓劲,她坚持参加寻找安祥课堂的学习,读西吉藉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当小编辑,为乡土文学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始终感谢党、感谢好时代、感恩父母。
李鹏飞老师分享了文学抗癌治癌的神奇故事。李鹏飞老师现己古稀之年。故事回溯到十年前,当时他刚刚退休,就患上大B性淋巴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恶性癌症。在西京医院化疗整整两年时间,坚持化疗七个疗程。患病期间,他的体重骤减,仅仅一个月时间减少三十斤。每天晚上睡下的床铺,枕头上一个头印子,床上一个身子的印迹,都是被汗水浸湿的,也就是说每天将一斤脂肪变成汗液流出,体质消瘦到了极点,坐也坐不稳,站也站不住,真可谓一风可以把人吹跑,病情虽然控制住了,但是身体十分虚弱。他当时精神恍惚,对生活产生绝望,每天仰卧在床上,两眼直勾勾望着天花板,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轻生的念头。他的大女儿看到此情此景十分痛心,就让单小花老师把她父亲李鹏飞拉到春花文学群,李鹏飞老师在史静波院长、马鹰社长和群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李鹏飞老师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写一首诗歌,发到群里让诗友们斧正。通过不断坚持,文学给李鹏飞老师增强了人体免疫力,恢复了元气。在配合医生的精心治疗的同时,两年后体重奇迹般地恢复到原来的体重。文学是一盏心灯,照亮了李鹏飞老师的灵魂,纯洁的孕育了他的精神世界,使他有勇气,今天能够挺起脊梁继续活下来 。整整十年了,他还身体健壮,心境平和、心情快乐、心底善良、心胸宽阔、心灵纯洁处处善待生活。逢人就说文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还说:见到春花文学社的诗朋学友们,感觉到自己又年轻了十岁。
梢后结大瓜,马金莲主席,她是土生土长的西吉人,对她创作25个春秋的经历侃侃道来,自创作迄今为止,二十五部中、长篇小说问世,有的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首届茅盾新人奖、郁大夫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获、《亲爱的人们》荣获第五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最后位西北书记,作出热情漾溢的小结:文学是人类灵魂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今天的文学座谈会,让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与力量。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分享与交流,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文学的热爱,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愿我们都能成为文学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让文学之花在我们大美西吉绽放得更加绚烂。
昔有兰亭雅会,今有木兰之约,座谈会在夕阳染红的环山拥抱下,在雾岚缭绕的木兰书院里,在欢声笑语中徐徐降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