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和西红柿
土豆和西红柿如今是民间极其常见的两种蔬菜,二者并非中夏土产,而是在明代万历年间自南美州经东南亚传入中国的。在皇甫川里,一名洋芋,一名洋柿子。
土豆是河北、东北一带的称呼,如今几乎成了国人对它的通称。我上初中后才知道这种叫法,也知道了山西人叫它"山药蛋",以描写山西风土著称的赵树理为代表的作家群因而被称为"山药蛋文学派"。
土豆一称顾名思义,容易理解。但山西人称其为山药蛋,我却有奌好奇。我外祖父是中医世家,也给我家留了一些医书,我很早就知道山药这味中药。山药一般呈长圆条状,而土豆则为扁圆形或球形,二者差异甚大,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难道因为二者都为地下块茎的缘故?近来阅读资料,才知道山药地表藤茎的叶芽之处,可以长出一种扁圆形或球形的果实,被称为山药蛋。土豆同其形状极为类似,大概因此而得此名吧。
土豆的学名为马铃薯,我也曾纳闷此种称呼的由来。后来才知因其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名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食货志》。我想此物当初传入中国,应该被当作红薯的别种吧。因为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红薯被称为番薯,土豆更小,所以有薯仔之称,又因其形称为马铃薯。
我的这种猜想是有道理的。土豆的英语名称为potato,来自于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名就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
我对于土豆的记忆,源自集体时代对它的种植和食用。那时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土豆为常种之物,因其可以有效补充主粮之不足。
土豆种植同他物不同,不靠播种,而用块茎繁殖。春季将土豆切成小块,每块正面都有1~2个健壮芽眼,待温度合适,将其正面朝上,混合粪土奌播在地里,我们当地称此为"奌洋芋"。
在我的最早记忆里,土豆有三种食法。
一种是烧着吃。烧饭时放在炊坑里的边上,柴火煨熟。拿出须趁热食用,此时土豆绵软,松和,热气腾腾,吃起来甚为可口。放冷则无这种效果。
记得那时土豆才从灶坑里取出,弟兄几人便会不顾滚烫,将其抓在手中,两只手反复倒着,撕破皮后,便一口咬了上去,嘴巴里一边"呵呵"地吐着热气,一边急不可耐地咀嚼起来,这时嘴唇上便染上土豆外表烧熟的黑灰,就像戏台上画着胡子的扮角,家人见了,便大笑起来。
土豆也可以蒸着食用。灶坑烧土豆,终究数量有限。而锅上顶篦所蒸土豆的数量更多,出锅后家人围而食之。不过也要趁热吃。蒸土豆由于内含大量水分,放冷后则会板结,毫无松软之感,食效甚差。
同烧蒸相比,切块后下在水锅里,待水开一段时间,将稀面水或玉米糁倒入其中,用搅把混和均匀,作成的洋芋拌汤,才是土豆在皇甫川最常见的食法。吃起来既热和,又弥补了主粮的不足。
记得有一次,我自己舀饭时,多舀了几块土豆。三哥见了,便向母亲告状,当时粮食紧张,难得温饱,由此可知。
改革开放以后,粮食产量增加,土豆便有了新的吃法。将土豆切片或切条,和西红柿合炒,用来就煎饼,甚为合用。
其法,土豆片或条,在冷水里"冰"上一段时间,洗去表层附着的土豆汁(淀粉液),下锅炒至六七分熟,然后将切好的西红柿连汁倒入锅内,反复搅拌,熟后即可食用。常言说,卤水奌豆腐。西红柿所起作用相同,可以使土豆吃起来发脆,不粘牙。
倒入西红柿时的火候一定要把握好。太早,土豆片发生。太晚,则土豆片过熟,吃起来没有脆感。古人说,过犹不及,正合此理。
西红柿炒土豆时,还可以加入葱段或者青椒段。炒熟时土豆片是白的,西柿(浆)是红的,葱或青椒是绿的,奌缀在一起,活色生香,令人谗涎欲滴。
特别是大嫂烙的煎饼,薄而劲道,将西红柿土豆片(条)卷入其中,咬上一口,满口溢香。令人食指大动,不由自主多吃几张,大打饱嗝。
以后常想,天生万物,阴阳相配,互得益彰,这西红柿炒土豆,便是一例吧。
最仅网上浏览,竟然发现,西红柿和土豆,原本是一家人。难怪有亲和性,能配一道佳肴。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国人研究,土豆是一种名"类马铃薯"的作物同西红柿杂交的产物。这种类马铃薯叶、茎、根都类似于马铃薯,只是不结土豆。同西红柿杂交后,生了变异,便生出了土豆这孩子。
见此报道,便恍然大悟。记得小时候,一次到自留地,见洋芋开花后结果,成熟后同西红柿很像,只是个头较小,便摘了一个去吃,整个舌头发麻,连忙唾出。后来才知道,其中含有龙葵素这种生物碱,有毒,同皮发青的土豆所含为同一物质。
又想起成熟前的青西红柿吃起来发麻,也是含有龙葵素的缘故。
如此看来,专家说它们是一家人,应该是对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西红柿又名番茄,本为南美所产(考古发现西汉时蕃茄种子,但我国发现的蕃茄一直保持野生状态,故我国今食用蕃茄应来自南美),西人因其美丽鲜艳,引入欧州后仅作为观赏植物,世代相传果实有毒,食之即亡。有一个人心想,如此美丽之果,如何不能食用?于是便大胆吃了起来。这人其实都作好了死亡的准备,但死神却没有降临。西红柿作为水果食用便从此始。而此人就像第一个食用螃蟹之人一样,记入了史册。
查明代官员王象晋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对西红柿的记载是: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做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到了清代末年,我国人才开始食用番茄。
由此可见,西红柿本来是有毒的。能够食用,只是成熟后毒性消失了而已。而土豆及其果实的毒性就来自于西红柿,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更奇妙的是,专家研究说,西红柿和类马铃薯更早时也是由同一物种分化而成的。不料分离无数年后,相合而生土豆。这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属于血脉的招唤吧。二者分化时间甚为长远,也就不算近亲结婚了。
说到此,又想起了西红柿炒土豆卷大饼了。大嫂离越甚远,让妻作一道,以祭五脏庙而慰我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