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在扬州诗人庄晓明的朋友圈里,看了他发在“浮诗绘”平台的组诗《沿一条煤屑小径 踏入月光幻境》,还配发有署名“獒妈”的8则评论。我想,能给晓明君写评者,定非等闲之辈,于是一路静心读下去,读罢深感评家用心良苦,遂留言赞之,不料一涉足便深陷其中。
如今的山寨多如牛毛,大多是山大王各霸一方,招兵买马来者不拒,隔三差五想个由头找地方自嗨一通;然后寨主定调众人附和弄出一篇篇美文,再四处抄来些肉麻的赞扬之词跟在文后。人多的山寨甚至还蜂拥打赏,把众人拾柴的火焰烧得旺旺的,为山寨的知名度广纳人脉,反正娱乐至死的香风吹到谁脸上,谁就是著名作家和诗人。
但浮诗绘的成员显然有别于那些混混,所发图文也颇为讲究,稿源均出自全国各地的好学人之手,而主持日常事务和编排图文的轮值者,自然会格外伤身劳神。其实獒妈的名字早就在一些网文里与我频频碰面,只是缺少机缘未曾有过交集,如今细细读来还真让人不禁击节再三。
接连看了几篇,认定微刊办得既严谨又多姿,便毫不生分地与编者拉起了家常,在诗文后直言诗作得失。一来二去,也对平台设定的同题诗征稿产生了兴趣,并主动参与创作了《牛马》一诗。再次令我欣喜的是,责编不但火速发稿,且又配发了獒妈的点评,层层递进详尽到位情理兼备。既然诗心相通,何不加上微信畅快交流,也好在跋涉诗路时结伴同行呢?
浮诗绘旗下的会诗台等诗友的诗集
一聊才知道,4月花会期间,浮诗绘平台的会诗台文化交流中心,受洛阳瀍河区文旅部门邀请,组织了十几位诗友来洛阳采风,虽然也有收获却远未实现预期成果。此时遗憾的便不仅是网络彼端的策划者,还有我这个在洛阳生话了70余年、有着40年诗龄的“土八路”!痛惜失之交臂之余,土八路还大言不惭地口出狂言——若是我知道你们过来,定能召集一帮本地的实力派诗人,醉享诵读之乐,喜结共鸣之情!而此时距初次读到獒妈施维的点评,还不到一周时间。
接下来的交流,从文字到语音,如双向互动的高速列车,信息量不断加码,由微刊至诗坛,从文字到人生,大有同频共振之乐。特别是谈到各自组织策划的征文活动,让彼此都照见了对方的热心和虔诚——人生短暂,若问有什么财富值得我们去开创和坚守,怕是除了喚起奋进民心的精神图腾,谅已别无他物……于是我突发奇想,欲在“苍生杯”和“浮诗绘”中间搭一座虹桥,促请南北两地联手,倾力推出一项可吸引民众广泛参与的征文活动。
洛阳王城广场“天子驾六”雕塑雄姿
说干就干,当即便向我的好友、全额资助过8届征文的洛阳企业家刘海先生通报我的建议,并提出到中山考察与对方主事人面谈。刘海因接待澳洲友人来访无暇同行,我便决定单枪匹马挑战一下中伏的暑热,在网上抢到了靠窗的高铁票。女儿得知后极力阻止,说天热还有消解之法,可基孔肯雅热疫情正在广东肆虐,你就不担心这条刚从甲流漩涡里挣扎出来的老命,再被蚊虫劫走?我说车票已经拿到了,相信老天爷不会这么狠心,一再追杀我这副剔不出20斤肉的老骨头吧!
7月29日,我登上了开往广州的高铁,前一天把消息告知了施维(即獒妈的真实姓名)女士,她当即表示要到车站来接,以免我转车劳顿耗费精力。谁能相信两个在网上才结识了不足半月的“疯子”,竟然一拍即合,全盘忽略了种种风险和变故!或许这就是诗歌的力量,能让真诚与信赖相见恨晚,可令庸俗和疑虑无地自容。
当晚21时,施维驾车抵达广州南站,并很快联络我上了她的车,彼此丝毫没有陌生感。一路畅谈甚欢,到中山后,先以馄饨慰劳了饥肠,她便安顿我入住。施维把干净的被盖拿到装有空调的房间里,叮嘱我冲完凉早点歇息时,腕上的表针已过了23点。
此后4天,我向施维搜肠刮肚,倒尽了仅有的几滴墨水,也被她事无巨细宠成了被贴心照料的“老小孩”,深感其儿女般全方位的爱护。闲暇时我总爱拿自己和时下的某些领导相比:有专车接送的起码也是正处级待遇呀!
次日上午,我们互赠了诗集,施维邀来斫琴师黄葵先生,一同探讨体悟诗歌特立独行的品格,在高雅豁达的意境中陶醉流连。午饭后施维开车载我前往翠享村、崖口村和左步村,参观了孙中山先生、著名影星阮玲玉、漫画家方成的祖屋;又到榄边村的乐乐乐艺术团,见到了由施维管理的老曲艺社创始人,听她讲述如何连续16年送戏下乡、坚持惠民演出。在青青农场,一棵浓荫如盖的凤凰树傲然挺立,我想象它为迎迓和接待诗友们,一夜之间便披满了喜庆的红花。
施维女士主持直播
晚上6点05分开始,施维主持了由我主讲以《诗歌创作与欣赏》为题的直播,这是我第一次在摄像机前,面对若干位看不见的观众,回顾以往的创作生涯。黄葵先生时而用古琴为我壮胆,时而和施维轮番与我对话,引导我围绕主题或陈述或解答。整整两小时,通过对我12首诗的分享剖析,完成了一次诗学突击考核答辩。
31日施维驾车载我去鹤山,那是我1997年至2000年在《鹤山报》任副刊编辑的修行地,也是珠西诗群创始人、会诗台成员杨志明供职多年的家园。中午,应原鹤山纪元中学文学社社长、现任龙口镇副镇长李绮文女士的盛情邀约,杨志明先生和已退休的原《鹤山报》社长,现任鹤山市财政局长的原报社同事,我的江西老乡、鹤山电台资深主播,还有一位当年听过我授课的文学辅导班学员和她的女儿,齐聚霄南村“温三爷牛肉餐馆”,为我这次的南粤之行,留下了堪比陈年美酒的甘醇回味。
当我们在村史馆的图书室欣喜重逢的刹那,热烈拥抱的场面便连连出现,手机也纷纷为各自的主人截取了一个个发烫的瞬间。施维听我说起还不曾在珠海停留过,就特意开车绕道崖门海战遗址,从新会陈皮村到斗门接霞庄,雨中走马观花,领略了港珠澳大桥修长飘逸的迷人身姿,经珠海情侣路返回了中山南朗。
8月1日,施维邀本市诗友夏志红和我同逛石岐孙文西路步行街,给我和孙中山宋庆龄塑像合影,还参观了中山市博物馆,并敲定次日上午一起到广州出席一个书法展的开幕典礼,然后送我去广州南站返回洛阳。
8月2日9时左右,我们驾车冒雨赶往黄浦区图书馆书法展现场,11时左右抵达,逐一向书法家辜慧龙先生祝贺展出成功,施维引见我和辜先生相识并愉快合影。此时,我也和已经约定的广州朋友见了面,录下了展出的甲骨文、篆、隶、行、草、楷等百幅书画精品,准备带到洛阳与朋友们共赏。
因时间紧迫,施维一再强调要留出1小时进站安检和上车前进食,夏志红怕我来不及吃东西,赶紧又在我兜里塞了两个面包。前两天听我说了一句“南方的李子不酸”,有心的施维也没忘买了两斤,给我带回家继续品尝……进站前,我双肩八字挎包,头戴西班牙斗牛帽,挥手向两位道别。匆忙中,施维在车内迅速拍下了“老小孩”满载而归的笑容,定格成一帧香山之行的华丽海报。
回来两天后我才知道,施维还给我寄了红枣、紫薯山楂、南瓜黑芝麻三种口味的“会诗台”喜饼,让健康美味乘着甜香入心的诗韵,意犹未尽地追到了洛阳。一架横跨两地的诗歌虹桥正在腾空而起,我愿以先行者为榜样,卧作桥基下的一方青石。
2025年8月8日 初稿于洛阳8月9日改定
作者冷慰怀,1945 年生 , 江西宜春人,1995 年 加入中国作协,虔诚学诗四十余载,仅悟得些许皮毛。深知读者比作者聪明,任何做作和掩饰都将原形毕露,任何自命不凡与炫耀卖弄,都将被冷落唾弃。执意形单影只,实为不想拖累同道。